《英雄不问出处——五胡十六国的牛人们(修订版)》
第48节

作者: 云淡心远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02-29 08:35:58
  NO.88
  苻健的部下大多是原先就居住在西北地区的流民,在外颠沛流离多年,现在听说要返回魂牵梦绕的老家,自然是动力十足。
  就像如今很多人不惜千辛万苦无论如何都要返乡过年一样,他们全都下定决心,不惜一切代价无论如何都要打回老家去!
  杜洪闻讯不敢怠慢,慌忙派兵在潼关阻截。
  但这些人哪里是苻健麾下这帮归心似箭的还乡团的对手?
  很快,苻健就将其击败,顺利杀入了潼关。
  随后苻健派使者给杜洪献上大量珍宝名马,还写了封很客气的信,说自己是来给杜洪上尊号的。
  不过,再好的药物如果用多了也会产生耐药性,再高明的骗术如果重复用也就不一定好使了,这一招不久前石勒刚用过一次,现在再依葫芦画瓢,显然效果就没那么好了。
  杜洪吸取了王浚的教训,没上苻健的当:这小子卑辞厚礼,摆明了是在诳我啊。
  随后他尽发手下兵马,准备与苻健决战。
  眼看大战在即,苻健却不急着备战,只忙着卜占。
  他先是一本正经地沐浴焚香,然后郑重其事地占了一卦,结果卜得了易经六十四卦中的第十一卦“泰卦”,其卦辞是:小往大来,吉,亨。
  对此,苻健解释说:所谓小往大来,意味着昔日我们往东去的时候弱小,如今我们回来时候会变得强大。这简直是为我们量身定做的,真是大吉之卦啊!
  除此以外,他还出高价请了个大师夜观天象,很快大师的结论就出来了,说他发现天上的群星夹银河两边向西流动,正合苻健率众西归。

  古人迷信,听到这些吉兆,苻健的部下顿时全都像打了鸡血一样亢奋,这个时候,即使是让他们去上刀山下火海打老虎斗鲨鱼购高价房买坑爹货,他们也绝不会有半点迟疑!
  见军心可用,苻健当然要趁热打铁,他立即下令兵发长安,所到之处势如破竹,随后他又派苻雄进军渭北。
  而北路的苻菁也进展顺利,此时也已经来到了关中腹地。
  由于苻氏之前在关中就颇有威望,关中各地的氐、羌等民族的酋长见此情形,全都望风而降。
  公元350年10月,苻健大军进逼长安,杜洪这个水货竟然没打一仗就弃城而逃,不久又被部下所杀。
  苻健兵不血刃就占领了长安。

  此时距他从枋头出兵,仅仅不过两个月的时间!
  接下来,苻健又派苻雄、苻菁等人四处征讨,很快就平定了关中各地。
  公元351年正月,苻健在长安称天王、大单于,国号秦,第二年,他又正式称帝。
  前秦政权就此建立。

  之后,苻健重用贤才,轻徭薄赋,励精图治,前秦的国势开始蒸蒸日上。
  就这样,凭借苻洪超人的战略眼光和苻健过人的执行能力,氐人苻氏像一个顶级围棋高手,目光如炬,巧妙布局,闪展腾挪,避实击虚,轻松建国,从此一步登天,一鸣惊人,雄踞西北,窥伺天下,成为中原乱局的第一个受益者!
  但他们并不是唯一的受益者。
  另一个是原先僻处东北的前燕慕容氏。

  当时慕容皝已去世,继任燕王的是他的次子慕容俊。
  和其父慕容皝一样,慕容俊也是个美男,身材魁伟,颜值颇高,可以说比如今很多男演员都帅——不是和王宝强比啊。
  但与杀伐果断、英武过人的慕容皝不同的是,慕容俊看起来似乎更像个文人,他自幼受到了良好的儒家文化熏陶,博览群书,举止儒雅,很少亲临战场。
  就在慕容俊继位后不到半年,国际形势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石虎去世,强大的后赵政权土崩瓦解,中原大地乱作一团。
  对于早有问鼎中原之志的慕容氏来说,这显然是他们千载难逢的良机!

  日期:2016-03-02 08:34:12
  NO.89
  率先看到这一点的,是时任平狄将军、镇守徒河(今辽宁锦州)的慕容垂——就是之前的慕容霸,慕容垂这个名字是最近刚改的。
  这就怪了,一般成年人的名字是不会轻易更改的,即使是改也肯定要改得比原名更好听更有意义,比如汪建刚改成汪涵、杨岗丽改成杨钰莹……
  但慕容垂这个名字改得实在是太差了。
  “霸”这个字多好啊,“霸气侧漏”、“王霸之才”听起来就霸气,而“垂”呢,“垂头丧气”、“垂死挣扎”听上去就泄气,唯一一个意义好一点的,是“永垂不朽”——不过,那是形容死人的。
  从古到今,从我书上看到的到我生活中认识的,除了慕容垂,用“垂”这么个不吉利的字眼来命名的,我想到脑子抽风才好不容易想到一个——垂耳兔。
  不过,慕容垂的脑子没有抽风,这个名字当然不是他自己起的。
  事实上,这是他的哥哥慕容俊赐给他的。
  前面说过,慕容皝在世时,对慕容霸极为偏爱,对他的宠爱程度甚至超过了世子慕容俊,据说还一度想废长立幼让慕容霸做世子,只是因大臣劝谏才作罢。
  这当然让慕容俊十分不爽。
  因此,慕容俊在掌权后对性格温和的四弟慕容恪颇为信任,对慕容霸却极其猜忌。
  恰好有一次慕容霸在打猎时坠马,把门牙摔断了。
  看到缺了一颗牙的慕容霸,慕容皝的恶趣味油然而生,便给他赐了个新名字慕容垂夬(垂夬古时同“缺”),不过后来他发现“垂夬”这个字应了谶文,据说叫“垂夬”的人很可能大贵,这当然不行,于是他又再次给五弟改名——将“垂夬”右边的“夬”字去掉。
  从此,慕容垂这个怪怪的名字伴随了他的一生。
  不过,慕容垂对此并不在意,他在意的,是国家的发展。
  这次,他第一时间就向慕容俊上书:石虎穷凶极恶,已为上天抛弃,其余孽又自相残杀,如今中原百姓有倒悬之危,日夜期望仁义之师来拯救他们,若我大军此时南下,必然会受到他们的欢迎。
  但慕容俊却拒绝了他的提议。

  他的回答颇有点文不对题的味道:先王去世不久,大丧期间,不宜动兵。
  慕容垂急了——这种天赐的机会如果错过,岂不是天大的罪过!
  为了让这个大孝子二哥认清形势,慕容垂连忙从徒河赶回了龙城,苦口婆心地劝说慕容俊:机不可失。万一石氏重新复兴,或者有英雄抢在我们前头控制了中原,我们不只是失去了进取的机会,恐怕就连保持现状都会有危险!
  慕容俊却依然不同意,这次他抛出了一个具体问题:中原虽乱,但赵将邓恒据守乐安(今河北乐亭),兵强粮足,挡住了我们南下的通道。除非我们向西走卢龙道(今河北迁西喜峰口),但那里山险路窄,万一敌军占据高处将我军拦腰截断,我们首尾难顾,岂不危险?
  在常人看来,慕容俊的顾虑并非没有道理。

  从东北到华北,走沿海的山海关一线是最佳途径,后赵重兵把守的乐安就在这条线上。
  除此以外,就只有走为数不多的几条孔道穿越山高谷深的燕山山脉,卢龙道即是其中一条,但走此路非常冒险——守方凭借地形之利,可以很轻易地给攻方造成巨大的麻烦。
  不过,慕容垂不是常人,对此他早就有了一揽子完整的解决方案:即使邓恒想要固守,但其部下多为中原人,人人思归,一旦我大军压境,他们必然瓦解。如果殿下您还不放心,就请让我担任前锋,率军秘密从徒河进军令支(今河北迁安),出其不意插到敌军侧后,邓恒得知后路不保,必然惊慌,以他的水平,最多不过是自守待援,但如今中原这么乱,哪有援军?所以我断定他必然会弃城而逃,到那个时候,殿下您再安步而前,保证不会遇到什么阻碍!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