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不问出处——五胡十六国的牛人们(修订版)》
第39节

作者: 云淡心远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12-30 08:36:05
  NO.71
  岁月是把杀猪刀,刀刀催人变老;时光是个魔术师,时时充满变数。
  如今的形势和七年前已经完全不同了。
  慕容翰早已不是七年前那个手握重兵的慕容翰,慕容皝更不是七年前那个初登大位的慕容皝。
  现在他在慕容部的地位,已经比原子核在原子中的地位还稳定,对流亡归来的大哥慕容翰当然也就没有之前那么顾忌,加上以后要对付宇文部这个劲敌,还需要慕容翰的帮助,便摆出一副欢迎的姿态,对其热情有加,礼遇甚厚。
  慕容翰深受感动。
  两人尽弃前嫌,重归于好。
  除了慕容翰的归来,这段时间令慕容皝开心的事还有很多。
  公元341年2月,他派去出使建康的使臣不辱使命地回来了,为他带来了晋成帝的诏书,他被正式册封为使持节、侍中、大将军、都督河北诸军事、大单于、燕王,这意味着他在自立为王三年多后,终于得到了东晋政府的承认。
  第二年,他命人在柳城以北择地新建的都城竣工了,望己成龙的慕容皝特意将其命名为龙城(今辽宁朝阳),随后迁都于此。
  龙城的条件比起旧都棘城自然要好很多,但志向高远的慕容皝知道目前还不是享乐的时候,他的目标是入主中原,在这之前当然先要彻底解决自己后方的两个敌人——宇文部和高句丽。
  先打哪一个呢?
  慕容皝一时有些拿不准,便问慕容翰:君从宇文来,应知宇文事。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高见?
  慕容翰分析说:凭我对宇文部的了解,咱们现在去打他们,绝无不胜之理。但高句丽很可能会乘虚而入,骚扰我们后方。所以我认为应该先打高句丽,宇文逸豆归见识庸暗,性情保守,不过是自守之虏,一定不会去救他们。之后再打宇文部,便易如反掌了。二国既平,无后顾之忧,然后可图中原。
  仿佛挡着自己视线的窗帘一下子被拉开了,慕容皝顿时感觉豁然开朗。
  但接下来还有个问题。
  从前燕通往高句丽有两条道路——北路平整宽阔,南路则不仅狭窄而且非常险要,甚至可以说根本就不是路,经常需要攀山涉水。
  该走哪条路呢?
  众将大都认为理所当然该走北路——是去打仗的,又不是追求刺激的驴友,走那么险的南路干什么?
  慕容翰却力排众议:敌人以常情度之,必重兵防守北道。我认为咱们的主力部队应该走南路,出其不意,直取高句丽都城丸都(今吉林集安)。另以偏师出北路,以为疑兵。
  慕容皝采纳了他的意见。

  公元542年10月,慕容皝亲率精兵四万从南路出兵征讨高句丽。
  被任命为先锋的,除了宿将慕容翰,还有一个英姿勃发的少年——慕容霸。
  慕容霸是慕容皝的第五子,这时年仅17岁,他从小就聪慧过人,气度不凡,深得父亲喜爱,故而给他起了这么一个霸气十足的名字。
  慕容霸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13岁时就开始率军冲锋陷阵,勇冠三军,这次又再次被委以重任。
  不过这一战,慕容霸并没怎么发挥,因为胜利来得实在是太容易了。
  高句丽王高钊的兵力部署和慕容翰预料的完全一样,他在北路派了五万大军镇守,在南路却只是象征性地布置了些老弱残兵。
  这些人怎么可能是慕容翰和慕容霸的对手?
  很快,前燕大军就将其击溃,随后乘虚而入,长驱直入,一举攻克了丸都。
  高钊狼狈逃走,其母亲和妻子都被慕容皝俘获。
  不过,慕容皝对这块贫瘠的土地并不感兴趣,他要的只是高钊的臣服。
  为此,他使了一个阴招——派人掘开了高钊父亲的坟墓,将尸体装车,连同其母亲和掳掠的五万百姓一起运回了前燕。

  日期:2016-01-04 08:23:59
  NO.72
  高钊被逼无奈,只好遣使进贡大量珍宝,向前燕称臣,这才要回了其父的尸体,但其母却依然被慕容皝扣留作为人质。
  有的人是不打不相识,有的人是不打不识相,高钊显然是后一种。
  这次被打残后,他就彻底老实了。
  接下来自然轮到了宇文部。
  公元344年正月,慕容皝又一次亲率大军踏上了征途,他以慕容翰为前锋将军,慕容恪、慕容霸、慕容军、慕舆根等兵分三路继之。

  宇文逸豆归命大将涉夜干率军迎战,精锐尽出。
  慕容皝得知消息后,连忙遣使告知在前面的慕容翰:涉夜干向来以勇猛而闻名,不可小觑,应稍微避让一下,切勿和他硬拼。
  但慕容翰却不同意:逸豆归把国内的精兵几乎都给了涉夜干,而且涉夜干在其国民中被誉为战神,只要杀了他,整个宇文部就不战自溃了。我对涉夜干非常了解,此人虽然有些名气,但实际上却是和气球一样,全是吹出来的,根本就名不副实,并不难对付。我认为不宜避之。
  他对慕容皝的命令置若罔闻,马上集中全部兵力向涉夜干所在的中军发起猛攻,自己则身先士卒,冲在了最前面。
  涉夜干没想到燕军这么猛,一时有些措手不及,但他仗着自己人多,还是逐步稳住了阵脚。
  正在两军杀得难解难分之际,慕容霸率军赶到,与慕容翰合力夹击,一阵激战后,终于斩杀了涉夜干。
  涉夜干这个旗帜性人物死了,宇文军顿时失去了主心骨,很快就溃不成军,落花流水。
  随后燕军在慕容翰的指挥下乘胜追击,一鼓作气攻下了其都城,宇文逸豆归逃亡漠北并最终死在那里。
  曾经兴盛一时的宇文部就此灭亡。
  其余众一部分被慕容皝迁到辽西——南北朝北周的奠基者宇文泰就是其后人,另一部分则随逸豆归到了漠北,据说后来演变成了奚、契丹等民族。
  此战之后,前燕吞并了宇文部的全部土地和资财,将领土拓展了一千余里,国力大大增强,成为无可争议的东北亚霸主。
  但慕容翰却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他在激战中被流矢射中,身受重伤,只得长期在家卧床养病。
  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他的病情终于好转了一些,便在院子里试着练习骑马。
  没想到这一幕被人看到,告诉了慕容皝。
  这顿时触动了慕容皝最敏感的神经——你不是病了么,怎么还能骑马?难不成你是假意称病,暗中图谋不轨?
  想到慕容翰在回归后的两次战役中都立下了头功,想到他在攻打宇文部时公然违背自己的命令,想到他说话时总是那副不容置疑的老大派头,想到一直盘旋在自己心头的“雄才难制”这几个字,慕容皝坐不住了。
  他当即动了杀机,他下令将慕容翰赐死。
  面对慕容皝送来的毒酒,慕容翰仰天长叹道:我当初负罪出奔,罪不容诛,今日死也怪不了别人。只是如今羯贼跨据神州,中原未靖,我曾经发誓要为国家荡平海内,上成先王遗旨,下谢山海之责。现在看来这个志向是不能实现了,只能带着遗憾走了,奈何这就是命啊!

  说完,他饮酒而死,饮恨而亡。
  慕容翰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
  心比天高却命比纸薄,才气不凡却时运不济,辗转鲜卑三部却始终无容身之地,可谓是360度全方位无死角的悲剧!
  但慕容翰的一生,也是光辉的一生。
  退三国,守辽东,降高丽,灭宇文,对慕容部的发展和壮大,他居功至伟!
  他的所作所为,对得起他的兄弟,对得起他的祖国!
  尽管一生坎坷,命途多舛,但我觉得,无论如何,慕容翰这个悲情英雄都值得敬重!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