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不问出处——五胡十六国的牛人们(修订版)》
第34节

作者: 云淡心远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12-07 08:25:27
  NO.61
  公元309年,关内的混乱也波及到了辽东郡(治所今辽宁辽阳)。
  当地鲜卑人素连、木津聚众起兵,率部攻陷郡县,大肆烧杀抢掠,辽东百姓流离失所,很多人逃亡到了临近的慕容部。
  慕容廆的长子慕容翰向父亲进言说:自古以来,有为之君成大业都是靠尊奉天子和顺应民望。现在素连等人在辽东已经作乱多时,朝廷对他们无能为力,如果我们兴兵征讨他们,上能兴复辽东,下可并吞二部。既能向朝廷彰显我们的忠义,又能让我国得到私利,这是我们不可多得的好机会啊。
  慕容廆闻言大喜:没想到你一个孩子竟然有这样的眼光!
  他依计而行,以慕容翰为前锋,率军攻打素连、木津,很快就平定了叛乱,把二人斩首,将其部众悉数吞并。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还把被素连等人掳掠的三千多户汉族百姓,以及之前归附自己的人口,全部交还给了晋朝辽东太守。
  这让他赢得了辽东百姓的人心,人们纷纷传唱:安定生活靠谁给?全靠都督慕容廆……
  这更让他赢得了晋廷的信任。
  晋愍帝司马邺继位后,专门遣使封慕容廆为镇军将军、昌黎、辽东二国公。
  此时,由于洛阳沦陷,中原大乱,众多的中原士人除了南渡江东以外,也有很多人北上到了相对安定的幽燕地区。
  当时的幽州刺史王浚是个超级自大狂,除了他自己,谁都看不起,即使闲得数蚂蚁,依然对人爱理不理。
  这些士人到了幽州后得到的不是鄙视就是忽视,不是白眼就是冷眼,自尊心大为受伤,故而又纷纷离开了他。
  然而,故乡已经回不去了,他们只能选择继续北上。

  从幽州往北不远,就是位于辽西令支(今河北迁安)的鲜卑段部和位于棘城的慕容部。
  不过,段部的首领大都是大老粗,只喜欢打打杀杀,在他们看来,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甚至还不如一只母羊有价值;相比之下,慕容廆则向来对汉族士人求贤若渴,礼遇有加,自然成了他们唯一的去处。
  慕容廆的爱才是出了名的。
  名士裴嶷就是个例子。
  裴嶷出身于西晋大族河东裴氏,曾在西晋朝廷担任中书侍郎、给事黄门郎等要职,后因避乱而到了辽东,投奔他的哥哥——时任玄菟(今辽宁沈阳)太守的裴武,不久裴武因病去世,他便和侄子裴开一起护送其灵柩返回老家。
  在路过棘城时,慕容廆对他极其敬重,不仅盛情款待,临行时还赠以厚礼,并亲自送到城外。
  这一切让裴嶷这个落魄士人非常感动。
  走到辽西的时候,由于战乱道路不通,无法继续南下,两人犯了难。
  何去何从?

  稍加考虑后,裴嶷决定掉头回去投奔慕容廆。
  裴开很不解:家在南方,为什么要北上呢?何况,就算我们不得不寄人篱下,段氏的实力也比慕容氏强啊。
  裴嶷解释说:中原丧乱,现在我们去无疑是自投虎口。看来我们只能留在关外了,在这个乱世,择人是最重要的。段氏那几个首领,目光短浅,又不能善待国士,跟着他们哪有什么前途可言!慕容公就不同了,他修行仁义,有霸王之志,加之国丰民安,我们在他那里,上可以立功名,下可以庇宗族,你何必再犹疑呢?
  裴开被说动了,两人于是拨转马头,回到了棘城。
  裴嶷的到来让慕容廆喜出望外,他当即任命裴嶷为长史,军国大事都与其商量。
  由于裴嶷之前就在士人中颇有声望,他的主动归附无疑相当于为慕容廆做了一次极佳的名人代言。
  慕容廆尊重人才的名声很快传遍了长城内外。
  日期:2015-12-09 08:29:22

  NO.62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有了裴嶷这个榜样,其他众多士人也都争先恐后地来到了棘城。
  慕容廆自然是来者不拒,还在境内设置了多个侨郡来安排这些流亡的士民。
  一时间,慕容廆的帐下人材鼎盛,灿若繁星,著名的就有裴嶷、鲁昌、阳耽、封奕、皇甫真等二十多人,这些人以及他们的后代都成了日后前燕帝国的栋梁之材。

  慕容廆对他们量才录用,用其所长,避其所短,有谋略的做谋士,有文才的掌枢密,有操守的理财政,逻辑强的管司法,口才好的干外交,学问高的则担任祭酒,负责教育下一代……
  总之,他给每一个人材都搭建了一个让他们充分施展才能的平台,真正做到了人尽其材,才尽其用。
  公元317年西晋灭亡后,在谋士们的建议下,慕容廆又继续尊奉江东的司马睿,还遣使渡海去江东劝进。
  作为回报,司马睿又加封他为龙骧将军、大单于、昌黎公。
  在众多人才的鼎力帮助下,慕容廆把国内治理得欣欣向荣,实力蒸蒸日上。
  然而,丑小鸭突然变成白天鹅,肯定会引来鸭群里其他鸭子的妒忌;原先在鲜卑诸部中最弱小的慕容部突然变得如此强大,当然也会引起周边国家的不安。
  除了段部、宇文部、高句丽等邻国,西晋朝廷任命的平州刺史崔毖对慕容廆也极为不爽。
  平州下辖辽东(今辽宁辽阳)、昌黎(今辽宁义县)、玄菟(今辽宁沈阳)、乐浪(今朝鲜平壤)、带方(今朝鲜黄海北道)等五郡,因此崔毖可以说是晋朝在整个东北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当然,这只是名义上的,就像西装口袋一样象征意义多于实际意义,事实上,这五郡的很多地盘都被鲜卑各部和高句丽所占,他真正能有效控制的地方不过是辽东一地而已。
  崔毖出身于河北大族清河崔氏,是曹魏名臣崔琰的曾孙,王浚的小舅子。
  和王浚一样,他也是个有野心的人,一心想在乱世割据一方,便打出旗号大力延揽流亡士人。
  他本以为凭自己高贵的身份,尊荣的职务,那些士人们应该对自己趋之若鹜才对,没想到人才居然全都跑到慕容廆那里去了。

  这让崔毖非常忌恨——难道自己一个浑身贵族范的中原名门,竟不如一个满身羊膻味的边远胡人!
  于是他暗中联络了段部、宇文部和高句丽,撺掇他们一起去攻打慕容廆,约定事成后共同瓜分慕容部的地盘。
  公元319年年底,三国同时出兵,在棘城郊外会合,声势极为浩大。
  尽管形势异常严峻,但慕容廆却依然镇定自若,胸有成竹:这些人不过是受了崔毖的挑唆,为了各自的私利而来,三方各不相属,矛盾重重,没什么好怕的。如今他们刚到,士气正盛,我们应坚守城池,时间长了,他们之间必然会互相猜忌,人心离散。
  他一面闭门死守,一面派使者不断地给宇文部送去各种好吃的好喝的。

  宇文部的首领宇文吸丨毒丨官,对不起,是宇文悉独官,虽然对慕容廆的举动觉得很奇怪,但考虑到不拿白不拿,他还是毫不客气地笑纳了——这家伙如果生活在现在这个社会肯定是个腐败分子。
  很快这个消息就传到了段部和高句丽那里。
  两国首领都怀疑宇文部和慕容廆之间有勾结——要是他们联手对付自己,可就麻烦了!
  他们越想越怕,干脆都退兵回去了。
  这样一来,三国联军只剩下了宇文部一家。
  但宇文部的实力也是三家之中最强的——宇文悉独官这次倾国而来,带来的人马有数十万之多!
  因此宇文悉独官依然底气十足:他们两国回去了,我正好可以独自兼并慕容氏!
  他率部进逼,在城下连营三十里,看上去几乎一眼望不到头。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