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不问出处——五胡十六国的牛人们(修订版)》
第33节

作者: 云淡心远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12-02 08:34:57
  NO.59
  石邃经常夜不归宿,有时跑到野外游荡,看到房子就从烟囱上爬进屋里捣乱,有时跑到东宫臣属家里,**其妻妾。
  更过分的是,他还经常在宫女中选择最漂亮的,然后砍下她的头颅,洗干净后放在盘子里,和手下一起欣赏。
  不过,这还不是最变态的——在对变态的探索上,石邃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

  他经常在尼姑中挑选最有姿色的,然后将其先奸后杀,再割下她们的肉与牛羊肉一起煮了吃,一边吃,还一边唱: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所以我要吃了你……
  写到这里,我居然忍不住有了生理反应——别想歪了,我是说,我想呕吐,真的。
  毫无疑问,石邃这样毫无人性的货色,对家人当然也不会有什么感情。
  由于两个弟弟河间王石宣(石虎次子)和乐安王石韬(石虎第五子)受到石虎的宠爱,石邃对他们非常忌恨。
  对父亲石虎,石邃也越来越憎恶。
  也许是因为酒色过度,石虎的性格越来越喜怒无常。石邃向他汇报的时候,经常无端遭到他的责骂甚至殴打。
  石邃哪里忍受得了这样的屈辱,他气呼呼地对中庶子(太子侍从官)李颜等人说:皇帝太难伺候了,我想干冒顿那样的事,你们能跟我一起干吗?——当年匈奴的冒顿是杀了自己的父亲才当上单于的。
  听了这样大逆不道的话,李颜等人吓得全都跪倒在地不敢吭声。
  鱼香肉丝里没鱼,石邃脑子里没脑。
  大概是以为不反对就是默认,石邃居然当真了,他开始称病不理政事,还带着一大帮手下到李颜家里喝酒,喝到一半,醉醺醺的他忽然对在座的众人说:我现在要到冀州杀了石宣,大家都得去,敢不从者斩!
  不过,一出门,那些人就纷纷往脚底抹油,四处逃散。
  仅走了数里路,几百人的队伍就只剩下石邃和李颜两个人在那大眼瞪小眼了。
  李颜叩头苦谏,石邃也只好悻悻而归。
  这事很快被石邃的生母郑樱桃知道了,她吓坏了,偷偷派人去责问儿子。
  石邃心情正坏,正想找人出气呢,当即手起刀落,将来人杀死。
  杀了母亲手下的人,也许对石邃来说还不是太大的问题,可是伤了石虎的人,事情就没那么简单了。
  听说太子生了病,石虎倒挺关心,特意派身边的亲信女官前来探视。
  没想到石邃像得了狂犬病的疯狗一样逢人就咬,竟然又把这个女官给砍伤了。
  石虎大怒,立即下令拘捕李颜等东宫官员,亲自加以讯问。
  这些人不敢隐瞒,马上把石邃的所作所为全部和盘托出。

  随后石虎将李颜等东宫臣属三十余人全部斩首,同时把石邃幽禁起来。
  过了一段时间,石虎的气渐渐消了,便赦免了石邃,还专门在宫里召见他。
  没想到石邃连一句谢罪的话都没说,很快就转身离去。
  石虎连忙派人追上石邃,质问他说:太子既然入了宫,就应该去拜见皇后,怎么可以就这样走了?
  然而石邃根本不理,头也不回就走了。
  这下终于彻底惹恼了石虎:这个孽子,老子当初怎么没把你射墙上!
  他马上宣旨将石邃废为庶人,当天晚上又把他及其妻子儿女二十六人全部杀死,改立次子石宣为新任太子。
  这一年是公元337年。

  就在当年的年底,石虎在邺城接见了一个来自东北的使臣。
  使臣是鲜卑慕容部首领慕容皝派来的,和他一起来的,还有一封慕容皝的亲笔信。
  慕容皝在信中说,他已经自立为燕王,同时愿意向后赵称藩,希望能与后赵共同出兵,共灭段部鲜卑。
  石虎早就有意吞并辽西,当即一口答应。
  这也开启了慕容鲜卑入主中原的序幕。

  日期:2015-12-04 08:43:43
  NO.60
  慕容部是东部鲜卑中的一支(另两支是宇文部和段部),三国时开始迁入辽西,当时的首领莫护跋协助司马懿征讨辽东公孙渊有功,被封为率义王;莫护跋之子慕容木延继任后,则因跟着曹魏幽州刺史毌丘俭讨伐高句丽,获封大都督;到了莫护跋的孙子慕容涉归这一代,又被封为鲜卑单于。
  从上面可以看出,慕容部历任首领大多执行的是亲中央政府的路线,因此在鲜卑诸部中,慕容部相对来说是汉化最早的。
  “慕容”这个名称的由来,据说是莫护跋有一次出差到了河北,看到当地人喜欢戴一种步摇冠,走起路来一步一摇颇为好看,非常喜欢,回去后便也经常戴,步摇冠也因此在部落里流行开来,其他的部落便称他们为“步摇”。
  后来因为鲜卑人普通话不太标准——估计最多也就和成龙大哥的水平差不多,加上又经过多次砖家叫兽的低水平翻译,就和“蒋介石”变成“常凯申”一样,“步摇”两个字传来传去就逐渐讹传成了“慕容”。
  不过,现在史学界也有人认为这种说法并不可靠,“慕容”应该是该部落早期某个酋长的名字,后人因以为氏。
  慕容部的发展壮大是从慕容涉归的儿子慕容廆(wěi)统治时开始的。
  慕容廆不仅长得高大英俊,玉树临风,而且从小就展露了非凡的才能,据说童年时他曾随父亲见过西晋名臣张华,张华对他非常看好,说他将来必为“命世之器,匡难济时者”。
  和包括云淡心远在内的很多杰出人物一样,慕容廆的成长经历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公元283年,他15岁的时候,其父慕容涉归去世了,他的叔叔慕容耐趁机夺取了单于之位,还想谋杀他。
  他被迫逃亡在外达两年之久,直到慕容耐被部众所杀,才得以回国继位。
  胸怀大志的慕容廆一上台,就把目标对准了与自己相邻的宇文部——其父涉归当初曾吃过宇文部的大亏,他想为父报仇。
  由于当时慕容部的实力要弱于宇文部,慕容廆便向西晋政府上表,请求派兵支持,但晋武帝司马炎却没有同意。

  慕容廆年轻气盛,初生牛犊不怕虎,鲁班门前弄大斧,一怒之下竟然不去打宇文部了,反而率军多次入侵西晋边境。
  不过,那个时候的西晋正处于全盛期,慕容廆根本占不了便宜,屡屡受挫,一败再败。
  这个世界上,有的人会在失败后丧失信心,有的人则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慕容廆无疑是后一种人。

  经过不断的总结和反思,他终于摆正了自己的位置,认清了面临的形势,找到了正确的方向,为自己定下了“韬光养晦,埋头发展”的战略方针。
  很多时候,只要方向对了,风就顺了,路就好走了,一切就都容易了。
  慕容廆接下来的日子几乎可以用“一帆风顺”来形容。
  他先是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彻底改变了与西晋对抗的错误做法,遣使向晋武帝请降。
  晋武帝对他的态度很满意,封他为鲜卑都督。
  为了营造和平的外部环境,对自己周边的两个对手宇文部和段部,慕容廆也努力跟他们搞好关系,他刻意放低了姿态,经常卑辞厚礼,送钱送物,还娶了段部首领段阶之女为妻。
  公元294年,慕容廆率部迁居大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在这里,他模仿汉人建立了很多制度,并且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方式开始从游牧逐渐向农耕过渡。
  经过多年的努力,慕容部开始日渐兴旺,而与此同时,强大的晋王朝却因八王之乱而日渐分崩离析。
  正所谓甲之蜜糖,乙之砒霜;甲之痛苦,乙之幸福。
  西晋的衰落却给慕容部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