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梳女(清末民初香云纱发祥地,“渔桑之乡”广东顺德丝绸业兴衰起伏)》
第17节

作者: 香雪香云纱
收藏本书TXT下载
  若兰说不过哥哥,笑着到厢房里换衣服。

  吃晚饭时,钟岩纠住她不放,想要她重新梳起辫子。母亲与她均不同意,乡邻十里从未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此时母亲倒与若兰的意见一致。钟岩好说歹说,她们就是不从,最后随她们去。
  二姐回来了。看见弟弟如此健壮、开朗,若芬很快乐。这恐怕是她几年来头次大笑吧。如今二姐吃斋念佛,全然抛开黄世贵,过着自己的日子。看见二姐的情形,钟岩更加痛苦。他想要解放这些人的思想,深感封建社会吃人的礼教。
  “二姐,你……”
  “我很好,三妻四妾的家庭不少见。”
  “这是不合理的,我就是要打破这种吃人的礼教。”

  “改朝换代亦不能改变男人的朝三暮四。”
  “一定会改变的,要引进西方的文明。”
  二姐笑了笑,进屋帮着母亲准备饭菜。钟岩立在窗前沉思。他这一回国深感,国人的愚昧,自己家竟然出了自梳女,二姐的公鸡代婚更不可思议。
  钟岩并没在家待着,他走访了顺德的十区。起于容桂北头社直街尾,结束于偈于头市的十里石街上可见大量的缫丝工人,村庄与工厂挨靠在一起,沿着大大小小河涌建筑而成。缫丝业发展带动了顺德的经济,桑基鱼塘更是很好利用了西江之水。

  二姐在家里不能时时看见钟岩。夜晚回家时,二姐已睡下,晨光熹微,他就出门了。第二天,二姐要回黄家了,钟岩破例早回来了。他给二姐讲,西方女性的自由、独立、权力、爱情的至高无尚。讲起西方女性时,他不时瞅若兰。哥哥的意思再明显不过,说给她听呢。二姐有婚姻的羁绊,可她随时可以放下头发重新做自由人。若兰说了一句,心已死了,要自由做什么?哥哥叹口气不再说话。他感到,先要解放的是自家思想。

  第二天清晨,二姐回翁姑家了。
  日期:2015-07-06 09:09:55
  来更新
  钟岩到德源书院找秋先生。
  大良路上,他遇见了流放此地的虞王爷。他到各桑租户收租金。清末的新政后,工业农业的快速发展亦带给他丰厚的租金。他哼唱京剧,迈着八字步从桑田返回。
  虞王府在顺德生活三代人了,依然喜欢听京剧。他们念念不忘京城的繁华与无上的权力,在凤城的街道上快马扬鞭,横冲直闯,却又入乡随俗,就连那一口的京腔亦不纯正了。在这里有谁还真正把他当王爷看待!丝绸业的梅家、竹器业的詹家、航运业的薛家的家产都要比虞王府的多。一口通商,让广州成为中国最富裕的省份,更是商贾及朝廷命官发财致富之地,有“广州刺史但经城门一过,便得三千万钱”而十三行中四大家族则富可敌国了。

  虞王爷抬头看了一眼钟岩,一甩手走了。他不认识钟岩,一个流洋回来的人。他看不惯这样的人,又恨不得贵为天潢贵胄,无可奈何花落去。
  离家之么多年,钟岩始终记得秋先生的那句话,国富民安。秋先生刚散了学,在书房里赏画。秋先生的书画收藏远近闻名。他正看华嵒的《山雀爱梅图》。他一眼认出了钟岩。当年,钟岩是他的得意门生。他已知道钟岩从东洋回来,并知他改学文。他并不让钟岩开口而说起画来。

  此幅绘梅花盛开,迎来双雀与双雉,在疏枝密蕊**享大自然的美好景色;双雀与双雉情意生动,设色清妍,笔致秀逸。
  “望去壁间春似海,半株僵铁万花开。”
  秋先生吟诵起画上的题词。
  秋夫人沏了香茶后,一旁陪着做针线。秋先生示意,钟岩先喝茶,不急。那一脸的急切,他知道,他要说什么?

  “文化救国不可少,洋枪大炮的力量亦不可小视。”
  秋先生笑着说道。
  “没有稳定的局势,工业化革命发展不起来。”
  “有了基础就不怕,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闭关守国是死路一条。”秋先生喝了一口茶,又说道,“西方各国的通商贸易是有利于工业化的发展的;不平等条约上的五口通商打乱了中国的本土的贸易平衡。”

  钟岩不否认秋先生的观点,他更倾向于文化救国。秒先生的声音,沉稳冷静,有一种舒缓人心的作用。钟岩的急躁遇到了太极。
  “西方已经建立了相对稳定、文明的政治格局和体制。”
  “不错,每个国家都经历这些过程,中国亦不例外。中国也有领先世界的时候,固步自封让我们落后了。”
  “秋先生,您看国民革命能成功吗?”
  “任何人是挡不住历史的进步,中国的未来在年轻人手里。”
  秋先生笑容满面,喝了一口香茶。钟岩安心里喝起茶来。他心里更确定了眼下的目标。他在东洋时,并不能时时对自己心中的信念有坚定的决心,秋先生寥寥几句话却给了他无穷的力量。
  钟岩从秋先生那里回来,心里充满了希望。中国正在改变,走向世界,旧的体制一定能破除,迎来新的体制。他走的这些年,顺德发生巨大的变化。丝绸业的发展推动当地的经济快速前进,被誉为“南国丝都”和“广东银行”。
  此地绝大部分是冲积土壤,富含有机物。城区里的西北、西南地势低洼,耕作层厚,粉砂居多,土质疏松,酸性较大。适于桑基鱼塘的生态生产。“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缫丝业迅猛发展,围海造田成就了现在的废稻树桑,百万亩桑田绵延不绝的壮阔局面。
  在陆上丝绸之路之前,已有了海上丝绸之路。提出“丝绸之路”一名,首推德国地貌学、地质学家李希霍芬。此名出现后,有些学者认为中国的丝绸不仅从陆道运往西方,而且也经由海道,因而法国汉学家沙畹在其所著《西突厥史料》中提出,“丝路有海陆两道”。
  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真正见于官方史书记载是在汉代。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郡县于南岳,郡治所在番禹亦其一都会也,珠玑、犀、瑇瑁、果、布之凑”,成为当时海外贸易的中心。岭南的海外交通和海外贸易迅速发展起来,海上丝绸之路由此而闻名于世。

  据《汉书》《地理志》记载:“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又船行可四月,有邑卢没国。又船行可二十余日,有谌离国。步行可十余日,有夫甘都卢国。自夫甘都卢国船行可二月余,有黄支国。民俗略与珠崖相类,其州广大,户口多,多异物,自武帝以来皆献见。有译长,属黄门,与应募者俱入海,市明珠、碧流离、奇石异。赍黄金杂缯而往,所至国皆禀食为耦。蛮夷贾船,转送致之,亦利交易。剽杀人,又苦逢风波溺死,不者数年来还。大珠至围二寸以下。平帝元始中,王莽辅政,欲耀威德,厚遗黄支王,令遣使献生犀牛。自黄支船行可八月,到皮宗。船行可二月,至日南象林界云。黄支之南,有已程不国,汉之译使自此还矣。”

  日期:2015-07-08 09:21:41
  在城里考察几天后,钟岩感慨家乡经济迅速发展。当然大环境的发展并未带来小家庭的发展,这个家是越发的破旧。丝绸业的兴起,富裕了资本家,事桑百姓却无一获利,辛苦一年只落下饭钱。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