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GDP究竟是多少?》
第4节

作者: szgou
收藏本书TXT下载
  除了质疑数据的准确性之外,关于GDP的争议还包括对“隐性经济”的态度,黄赌毒是否应该纳入统计范围,一条路修了又挖,不停反复,这样也在创造GDP吗?有时GDP是创造出来了,但资源枯竭了,环境污染了,这又当如何计算。
  而两个经济学家吃屎的故事更增添了GDP的娱乐性,从理论上来说,这样能创造GDP吗?显然现在的SNA体系并不能给我们明确的答案。绯闻无论怎么BH,但可以炒红一个明星,不怕抹黑,必要时还可以自己报料,就怕记不住呢,所谓好事不出门,丑事传千里,负面新闻才有震撼的效果。对于GDP这个绯闻缠身的怪物,能否还原它真正的面目么?


日期:2009-10-16 10:38:02

  第一部分 GDP初探
  五、艰难突围——所谓的绿色GDP与经济发展
  因为GDP的种种是非,国际上对GDP的反思也是不断的。不仅仅咱们中国最怕认真,至少国外也有认真的。从民族性格上来看,喜欢浮夸的,好象印度A3比我们有过之而无不及。印度2008年度(1-12月)的GDP是1.215亿美元,如果仔细分析它的报表,自有房屋的租金会占较大的比例,而中国这块是基本不算的,印度为了超越中国,至少在数字上卯足了劲。

  GDP增长了,而换来的却是资源枯竭、环境恶化,显然有悖于经济的持续发展,我们留给子孙什么呢,如果任由化工厂大肆排放,有毒物质大面积污染水源,我们马上就受不了,前段时间几起重污染事件,都活不下去了,还发展个屁。
  环何意识也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当人口稀少、经济活动仅停留在男耕女织层面时,到处清山绿水,哪可能会有环境问题,人们要为吃饱而奋斗呢。但现时代却大不同了,以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东西变得稀缺起来了。经济学研究的重点也发生了根本的转向,在古典经济学这块肥沃的土壤里,以稀缺为研究重点的现代西方经济学枝繁叶茂,而以价值、分配为研究重点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就显得门前冷落车马稀。

  对于环境和资源的问题,人们试图提出绿色GDP来解决,希望最后的GDP数值能反映资源与环境的代价,这在国际上也捣鼓了好多年,很多都是如今经济学界的头面人物。下面也把很多人的努力与成果简要说明了一下。
  1969年至1973年,美国人率先发动了一场“社会指标运动”,提出建立包括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生活等各项指标在内的新的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第一次冲击以单一GDP为中心的传统经济发展和SNA核算体系。超出一些人的估计吧,不仅咱们中国人才会想到子孙万代的事。这个时期代表性的人物有詹姆斯.托宾和威廉.诺德豪斯于1972年共同提出的净经济福利(Net Economic Welfare,简写为NEW)指标。詹姆斯.托宾是第十三届经济学丨炸丨药奖的获得者,而威廉.诺德豪斯也因为和萨缪尔森合著《经济学》而广为中国人所熟知。

  他们的理论是走与GNP(GDP的兄弟,前有介绍)结合的路子,把城市中的污染、交通堵塞等经济行为产生的社会成本从GNP中扣除,而加上传统上被忽视的经济活动,如休闲、家政、社会义工等,还包括“地下经济”如丨毒丨品、职业杀手、打黑工等。
  另外在这方面深有耕耘的还包括罗伯特.卢佩托等提出的同人生产净值(NDP)指标、1989年美国经济学家戴利和科布提出的可持续经济福利指标(Index of Sustainable Economic Welfare)、挪威政府开发和推行的自然资源核算和预算系统等。
  GDP主要进行生产方面的核算,是SNA的核心指标,但GDP并不是SNA的全部。为了表示对资源和环境的关心,联合国的统计司于1990年以《21世纪议程》文件形式向各国推荐“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SNA附属帐户体系”(简称SEEA),经过不断修改,2003年联合国推出了SEEA的最新版本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Accounting 2003。

  爱惜资源、保护环境已经深入人心,人类就一个地球。虽然有众多经济学家的不断努力,也有上面众多的指标与理论体系,但人们最终还是只认GDP。虽然各种反对差不多已经把GDP请下了神坛,但作为政府官员而言,最后也只有围绕GDP转。或者可以这样说,绿色GDP虽然已经提出来了,但其远远未形成一个完善的理论体系,身子骨非常单薄,它还只是一些经济学的基本思想。

  除了资源和环境的关心外,还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何处理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经济增长了,GDP上去了,但这好象和普通大众没有直接的联系,经济增长与富裕并没有带来幸福。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生活质量如果下降了,那样又有什么意义呢?人们也早意识到不能为了增加GDP而增加GDP,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当是生活质量的提高。联合国第三任秘书长在第一个发展10年(1960-1970)开始时,曾提出“发展=经济增长+社会变革”,这也表明人们对很少就对这个问题有关注。

  在西方经济学中,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也成为两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很多经济家辛辛苦苦、究经皓首建立了无数的模型以说明经济的增长机制及内在原因,而另外一些经济学家则从社会、制度、文化等方面去追求所谓的公平。

日期:2009-10-16 16:18:21

  第一章 GDP初探
  六、新动向:GDP的阴谋论
  GDP在前几年一直被视为造假,注水,被高估。在人们的感觉中,经济增长仅是数字上的游戏,人们并没有从经济增长中落到多少实处。而经济增长了,环境却破坏了,恶果却要后人来承担,有时也是现世现报,GDP还有什么用呢。
  与浮夸论及无用论相反,最近几年出现了GDP阴谋论。中国GDP不是多了,而是故意整少了。共军大大的狡猾,是为了隐藏实力。美国的电影电视里经常有一句让人豪情满怀话“你的能力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如果中国把GDP报高了,联合国的会费呢是不是该多交一些,现在美国这个地主家为次贷危机闹得,也没有多少余粮了,是不是该替美国人民着想一下,还有对外援助呢,好多国家都嗷嗷待孵呢。这些论调正好和“下大棋”结合起来,中国要韬光养晦,不能出头。

  光这样说,估计也没有多少人会当真,权当一笑料罢了。如常挂在口头的,咱们毕竟曾经富过。外国的经济学家不是已经计算过,大清帝国时,中国的GDP还占世界多少多少的比例呢,第一俺们可是占了上千年,只是近代才被其它暴发户给抢去了,说出来脸上也有光。
  凡事都讲认真,关键是要从理论上来证明中国的GDP被低估了,拿不出一点真东西出来就唬人,好象不见得谁会买帐。购买力平价这个玩意也容易让人激动和兴奋,但在国际上你必须要6块多才换回一美元,难怪姚明初到美国时买东西都会心里想着汇率。
  说中国GDP被低估的的第一人,不知道是不是西西河的老广。老广洋洋洒洒四万多字的雄文《闲聊GDP》现在仍是网络的热贴,仍不乏有人瞻仰。老广的最终的结果,中国的GDP肯定被低估了。美国GDP包括了房租收入,而很多方面中国人是打死不认的。政府、教育、国防、公检法等在中国这里基本忽略了,实在瞒不过,糊弄一下。中国的教育等才那点,鬼信啊。随便把日本、印度等国的帐本拿来和中国对对比一下,可以发现里面有很多技巧。如果按美国的玩法,中国GDP真正是多少呢,老广笑而不答。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