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不问出处——五胡十六国的牛人们(修订版)》
第25节

作者: 云淡心远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10-29 10:45:36
  我们为什么要学历史?
  一天早上你起来突然失忆了,忘记自己是谁了,想想看你今后该怎么生活——你谁都不认识,这意味着忘掉了自己的历史。
  历史看起来好像没什么用,但实际上我们是离不开它的。

  其实对于一个民族,无论是其整体还是个人,记忆都是不可或缺的,历史就是民族的记忆。很多人现在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处于失忆状态,所以一直安放不好自己的位置,在历史长河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在世界格局中也定位不好自己的位置。
  日期:2015-10-29 19:17:00
  有人说,中国人没有信仰。这当然是错的。中国人的信仰就是历史。在历史面前,恶人即使横行一时,但终会被清算,遗臭万年;善者即使蒙冤一世,但终会被表彰,流芳百世。
  日期:2015-10-30 08:30:30
  NO.45
  前赵将领们纷纷请求渡河攻击。
  刘曜的头脑却异常冷静:我军人数虽多,但久战疲惫,且很多都是新归附的氐、羌之众,不可大用。我觉得我们还是按兵不动,用声势来震慑敌军。我可以保证,十天内,张茂一定会向我们送上降表,大家拭目以待吧。
  果然不出他所料,迫于前赵军的声威,很快张茂就派来了使者,并送上了大量的牛、羊、马和各种珍宝,表示愿意夹着尾巴做前赵的小弟,向前赵纳贡称藩。
  既然目标已经顺利达成,刘曜自然也乐得见坡下驴、见好就收,当即封张茂为大司马、凉州牧、凉王,率军班师回朝。
  至此,刘曜终于基本解决了前赵内部和周边的各种不安定因素,为将来与后赵的决战创造了较为有利的条件。
  除此以外,刘曜在内政上也颇有建树。
  他重视教育,开办了太学,以天下名儒为师,大力倡导儒家文化,同时他也虚心纳谏,接受大臣们的建议,停止了建造宮室的工程,将节省下来的资金用于民生。
  在他的治理下,关中地区的百姓终于过上了久违的太平日子。
  应该说,自从登基以来,刘曜干得非常不错,甚至颇有明君之相。
  可惜的是,他遇到的对手是石勒。
  如果说这几年刘曜的表现可谓优秀,那么石勒的表现则堪称完美;如果说刘曜的表现是一流,那么石勒的表现就是超一流!
  和刘曜如出一辙,后赵建立后,石勒首先做的也是搞定内部。
  和刘曜不同的是,他主要的敌手是那些忠于晋朝的武装,如黄河以北的邵续、黄河以南的祖逖、李矩等。
  石勒首先对离他最近的邵续下手。
  前面说过,邵续的地盘主要在厌次(今山东惠民)一带,他本身的实力其实并不是特别强,之所以能在乱世中雄踞一方,主要靠的是段匹磾兄弟的支持。

  不过,现在的形势已经跟之前完全不一样了。
  自从害死大名鼎鼎的刘琨后,段匹磾大失人心,手下部众纷纷逃亡,他的死敌段末柸又乘机攻打他,他难以抵挡,只好放弃蓟城,和其弟段文鸯一起带着残部南逃到了厌次,投奔邵续。
  但段末柸不依不饶,居然一直追到了厌次。
  段匹磾退无可退,忍无可忍,便向邵续借兵,随后带着邵续麾下的主力发动反击,一举击败了段末柸,随后又乘胜追击,想要收复蓟城。
  二段相争,石勒得利。
  就像优秀的射手绝不会丢掉打空门的机会,老谋深算的石勒也绝不会白白放过后防空虚的厌次城。
  石勒派石虎率军长驱直入,很快包围了厌次。
  石虎很卑鄙,他没有直接攻城,而是在城外大肆抢掠。

  就像母亲看到自己的孩子落水,不管会不会游泳都会本能地去救一样,向来爱民的邵续看到城外的居民受苦受难,根本就没考虑自身的安危就马上率部出击,一心想要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但这正中石虎下怀。
  邵续刚一出城,就中了后赵军的埋伏,全军覆没,他本人也成了石虎的阶下囚。
  而段匹磾听说厌次被围,急忙回军来救,死战一场后终于突破了石虎的包围,冲入城内,与邵续的儿子等人一起死守孤城。
  有味的歌曲肯定要单曲循环,有用的办法当然要一用再用。
  石虎故伎重演,依然不攻城,只是抢掠城外的百姓。
  果然又奏效了。
  这次忍不住的是段文鸯,他对段匹磾说:我段氏向来以忠勇著称,所以百姓才信任我们。如果眼睁睁看着百姓遭难而不去相救,那以后谁还会再为我们段氏效力呢?
  随后,他不顾段匹磾的再三劝阻,带着数十名敢死队出城,以法拉利撞集卡之势,悲壮地冲入了后赵大军阵中。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