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不问出处——五胡十六国的牛人们(修订版)》
第24节

作者: 云淡心远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10-26 08:38:07
  NO.43
  公元319年11月,石勒也在部属的拥戴下称王,定都襄国,国号同样是赵,史称后赵。
  从此,北方大地上出现了两个赵国,前赵的地盘主要在关陇一带,后赵则囊括了洛阳以东的大部分地区。
  不过,此后的五六年间,两赵之间并没有发生任何战事,甚至连牙齿误咬舌头的误伤也没发生。
  这当然不是说他们两家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签订了互不侵犯友好条约,而是因为他们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各有各的麻烦,都要先稳定内部。
  先看刘曜。
  应该说,刚当上皇帝的时候,刘曜是颇为志得意满的。

  这从他与皇后羊献容的一段对话中可以看出来。
  羊献容的经历极为传奇,她不仅是史上被废立次数最多的皇后,还是史上唯一做过两国皇后的女子。
  出身于大族泰山羊氏的她,在贾南风被废后成为晋惠帝司马衷的第二任皇后,西晋末年的动乱中她先后被废立了五次,汉军攻陷洛阳后,她被汉军主帅刘曜看中,纳为妻室,非常宠爱。
  现在她已经是第六次戴上后冠了,其当皇后经验之丰富,完全可以与花帅当丈夫的经验相媲美。
  刘曜得意洋洋地问她:吾何如司马家儿——我和司马家那小子比怎么样?
  这个问题其实很没水平,主要是选的参照物司马衷太低端了——明明是一个超级美女,不和奥黛丽�6�1赫本比,却偏偏要和凤姐比;明明是一台超级跑车,不和法拉利兰博基尼比,却偏偏要和拖拉机比……
  说实在的,我觉得这有点自降身份。

  而羊献容的回答却很有水平:那个人怎么能和您相提并论?陛下您是开基圣主,他是亡国蠢材,贵为帝王,连自己的老婆孩子都庇护不了,我在当时真想一死了之。本来我以为全世界的男人都是那个熊样,自从做了您的妻子,才发现天下是真有大丈夫的。
  听了这样的话,刘曜自然是心花怒放,本来就高大伟岸的形象,自我感觉顿时更高大更伟岸了。
  不过,虽然高兴,刘曜并没有失去理性,他清楚地知道,自己这个皇帝面临的局面其实非常严峻,不仅外有强敌,内部也很不安稳。
  作为外来户,他在关中的根基并不太深,而关陇一带的土著居民,尤其是西面的羌、氐、巴等少数民族向来以民风彪悍而闻名,其关系之复杂、矛盾之尖锐有如当今的中东地区,从东汉到西晋的数百年间,三年一小乱,五年一大乱,十年一暴乱,几乎就没消停过。

  在他登上帝位的当年,扶风(今陕西兴平)一带就有人造反,刘曜亲自出马,好不容易才搞定。
  第二年又爆发了巴人酋长句渠知领导的大叛乱,当时羌、氐、巴、羯等响应者达三十余万,关中大乱,刘曜采纳部下建议,剿抚并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总算将其解决。
  之后,刘曜又把枪口对准了西部边陲的两股割据势力——仇池的杨难敌和秦州(今甘肃天水)的陈安。
  杨氏世代为当地氐人的首领,自东汉末年以来,他们趁着中原王朝衰弱无暇他顾的机会,以地势险要的仇池山(位于今甘肃西和)为中心向外扩张,到杨难敌的父亲杨茂搜时,杨氏已经占领了陇南、川北的多个郡县,自立称王,建立仇池国,都城设在洛谷城(今甘肃陇南)。
  公元322年2月,刘曜亲自率军征讨杨难敌,连战连胜,势如破竹。
  杨难敌难以匹敌,被迫退保仇池山。
  看起来,仇池国的生命已经进入了倒计时。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不测疾病,前赵军中突然流行起了疫病,连刘曜自己也没能幸免,病倒了。
  这样一来,仗当然没法打下去了。

  刘曜不得不和杨难敌谈和。
  死里逃生的杨难敌仿佛一个被初诊为癌症晚期又确定是误诊的病人,开心还来不及呢,自然愿意遣使称藩。
  于是刘曜赏了他一大堆官衔,随后收兵回长安。
  日期:2015-10-28 08:12:06
  NO.44
  比起并不难敌的杨难敌,陈安的野心更大,也更难对付。
  此人本是西晋末年镇守关中的南阳王司马模帐下都尉,他不仅骁勇善战,而且极讲义气,与士卒同甘共苦,为朋友两肋插刀,很得人心。
  在司马模被匈奴汉国攻灭后,陈安到秦州投奔了司马模的儿子司马保,不久因与司马保的部将不和,陈安宣布脱离司马保,投靠了刘曜。

  公元320年,司马保为部下所杀,陈安乘机率部攻取了秦州,从此割据一方,名义上虽然臣服于前赵,但实际上却是个不折不扣的独立王国——就像空调遥控器发出的指令指挥不动电视机一样,刘曜发出的指令根本指挥不动陈安。
  这次,听说刘曜打败了杨难敌,陈安也沉不住气了,主动遣使请求朝见。
  此时刘曜正病重卧床,便以身体不方便为由婉言谢绝。
  这让陈安对形势有了误判,他认为刘曜已经死到临头,自己正好可以借机混水摸鱼,乱中取利。
  他立即发兵阻截落在刘曜大军之后的前赵辎重部队,抢得了大量的军需物资,吃的,穿的,用的,骑的,射的,砍的,梳头的,洗脸的,擦屁股的,应有尽有。
  钱粮在手,打仗不愁。
  他自称大将军、凉王,大肆招兵买马,大肆攻城略地,陇西各地的氐、羌也纷纷响应,很快他就有了兵马十余万。
  陈安的势力就如气球一样迅速膨胀。
  然而,气球这东西毕竟是空的,吹起来不难,弄破掉也很容易,稍用点力一捏就行;陈安的军队毕竟是仓促组建的,看起来貌似强大,实际上却大多是乌合之众,战斗力很渣。
  公元323年7月,身体痊愈后的刘曜再次率军西征,击败了陈安的主力,并将其围困在了陇城(今甘肃张家川),同时分遣诸将攻打陇西各地。
  陈安不想坐以待毙,决心拼死一搏。
  他留下部将守城,自己则亲率精锐突围而出,想引上邽(今甘肃天水)或平襄(今甘肃通渭)的部下来救陇城。
  行至中途,他得到了平襄已失、上邽被围的消息,顿时大惊失色。
  无家可归的他只好往山区逃。

  刘曜派部将平先紧紧追赶。
  陈安且战且退,他悍勇异常,左手挥七尺大刀,右手执丈八蛇矛,刀矛乱舞,每次都能杀死五六人。
  平先也是一员猛将,他毫不畏惧,与陈安厮杀在了一起。
  不知是什么原因,陈安此时的表现就如98年世界杯决赛时的罗纳尔多一样大失水准。
  刚才的老虎突然变成了病猫,曾经的鳄鱼一下子缩水成了壁虎——仅仅三个回合,他手中的长矛就被平先夺走了!
  陈安不敢再战,慌忙拨转马头,仓皇逃窜。
  此时天色已黑,又下着大雨,陈安弃马步行,与几个随从躲在了山洞中,前赵军遍寻不着,只好作罢。

  第二天,天气放晴,前赵军在山上再次展开了地毯式搜索,终于循着地上的足迹找到了陈安,将其斩首。
  由于陈安平时对百姓不错,他虽然死了,却依然活在陇西人的心中,他们专门作了一首《陇上歌》来怀念他:
  陇上壮士有陈安,驱干虽小腹中宽,爱养将士同心肝。聂骢父马铁瑕鞍,七尺大刀奋如湍,丈八蛇矛左右盘,十荡十决无当前。战始三交失蛇矛,弃我聂骢窜严幽,为我外援而悬头。西流之水东流河,一去不还奈子何!
  后来这首诗被收入《乐府诗集》,一直传唱至今。
  不得不说,诗写得确实不错,不过,对于陈安在战场上的表现,我却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呵呵。
  平定陈安后,刘曜又集结大军,乘胜西进。
  前赵军号称兵力达28万,在黄河边列营,长达百余里,金鼓之声震天动地,刀枪如林铺天盖地。
  按照史书的记载就是:自古军旅之盛未有斯比——其军势之盛自古以来从未有过。
  刘曜扬言要渡过黄河,直取凉州。
  此时前凉当政的是张寔之弟张茂(张寔已于公元320年被部下刺杀),听说刘曜大军声势浩大,规模空前,他大为震恐。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