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不问出处——五胡十六国的牛人们(修订版)》
第17节

作者: 云淡心远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9-16 08:34:04
  NO.29
  听了王子春的话,石勒不由得抚掌大笑:王彭祖真可擒也!
  然而,等到预定的日期到了,部队都已经集结完毕,只等一声令下就开拔,石勒却又犹豫起来了。
  生石勒者父母,知石勒者张宾。

  张宾看出了他的心思,悄悄对他说:将军您是在担心刘琨、鲜卑、乌桓三方会乘虚而入,偷袭我们的后方吗?
  石勒面色沉重地点了点头:是啊。
  张宾分析说:鲜卑、乌桓现在都已叛离王浚,肯定不可能去帮他;而刘琨和王浚虽然名义上同为晋臣,但实际上两人关系一直不好,甚至视若仇敌。如果我们给刘琨写信请和,他一定不会为救王浚而袭击我们。更何况,我们轻骑往返,只需二十天而已,就算他真的想有所行动,恐怕没等他动手,我们就已经回来了。兵贵神速,请将军切勿耽误时间!
  石勒顿时如释重负:我所担心的,右侯已经帮我解决了,还有什么可迟疑的!
  他立即率军出发,同时遣使到并州向刘琨请求和好,以麻痹刘琨。
  石勒军一路昼夜兼行,很快就渡过了易水,抵达了幽州境内。
  此时正是公元314年3月——他和王浚约定的时间。

  边防部队连忙派人到幽州治所蓟城(今天津蓟县)向汇报这一重要军情。
  他部下的将领们大多感到石勒此行来者不善、居心不良,要求派兵阻截。
  但利令智昏的王浚却对此大发雷霆:石公这次是来拥立我的,谁敢再说要攻打他的,立斩不饶!
  他还命令接待部门安排酒宴、文工团准备文艺演出,以招待石勒一行。
  就这样,石勒军一路上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就来到了地处幽州腹地的蓟城。

  随后他大声呼叫,让守军开门。
  守军早已得到王浚的通知,当然马上就打开城门,迎接石勒进城。
  尽管这一切比想象中还要顺利,但老谋深算的石勒并没有丝毫大意,依然高度警惕。
  他以给王浚送礼为名,让部队驱赶着数千头牛羊在前面开路,借此堵塞街巷,以防止王浚可能在城内设下的伏兵。
  王浚的左右都觉得石勒的行为不对头,纷纷请求加强防御。
  然而,旁观者虽然清,当局者却依然迷。

  直到这个时候,王浚竟然还在一厢情愿地认为石勒一定不会有恶意,他一直在默默念着一句名言:幻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他依然不同意对石勒进行抵抗。
  显然,跟着蜜蜂,可以找到鲜花;跟着苍蝇,可以找到厕所;跟着王浚,只有死路一条!
  左右的随从纷纷找借口离开。

  王浚几乎成了孤家寡人。
  很快,石勒率军冲到了他的面前,将他绑了起来。
  王浚虽然被抓,傲气却依然不改。
  他破口大骂:胡奴真是大逆不道,竟敢忽悠你老子!

  石勒微微一笑,不慌不忙地说:你身居高位,手握重兵,眼看着朝廷倾覆,却不但不救援,反而想自立为天子,你说说看,到底谁才是真正的大逆不道?
  之后,石勒命人将王浚押回襄国,将其斩首。
  石勒诈降破王浚,是历史上著名的经典战例。
  无论是球场上还是战场上,胜利总是来自于两个因素——自己的技术和对手的失误。

  这一战也是如此,正是石勒的奇谋妙策和王浚的低级错误,才让石勒的获胜显得如此的轻松,如此的顺利,如此的不费吹灰之力。
  王浚败亡的消息传到平阳,汉主刘聪极为兴奋,他立即加封石勒为都督陕东诸军事、东单于、骠骑大将军等职。
  而同样的消息在晋阳的刘琨看来,就大不一样了。
  他知道,自己以后的日子无疑将越发艰难了。
  日期:2015-09-18 08:24:33

  NO.30
  事实上,自从公元307年刘琨出任并州刺史以来,就几乎没过上一天安生日子。
  这几年中,匈奴人多次来犯,刘琨苦心孤诣,竭尽全力,才勉强为晋朝保住了晋阳这么一块孤悬敌后的根据地。
  跟王浚一样,深知自己实力不足的他也想到了引入外援。
  他以自己的儿子为人质,与鲜卑拓拔部的首领拓拔猗卢交好,与其结为兄弟,还表奏晋廷封拓拔猗卢为代公。

  正是在拓跋鲜卑的全力支持下,刘琨才得以在如此险恶的环境中生存下来。
  在这期间,也发生了很多传奇的故事。
  有一次,晋阳城被匈奴人团团围住,几乎陷入绝境。
  当天晚上,刘琨乘着月色登上城楼,仰天长啸,声音凄厉,城外的匈奴人都受到了感染,忍不住喟然长叹。
  深夜,刘琨又吹起了胡笳(古代塞北游牧民族的吹奏乐器,类似笛),听着这些熟悉的旋律,城外的匈奴人都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忍不住潸然泪下。
  黎明时分,当城头上的胡笳声再次响起的时候,城外的匈奴人竟然彻底失去了斗志,解围而去。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一曲胡笳救孤城”。

  刘琨过人的的才艺由此可见一斑。
  他志向高远,风度翩翩,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既雄豪又儒雅,既能带兵打仗,又能吟诗作赋,琴棋书画样样都有一手,尤其是音乐造诣更是在当时首屈一指。
  不过,多才多艺的人大多比较感性,往往容易感情用事——刘琨也是如此。
  当时晋阳有个叫徐润的人,此人精通音律,在这方面和刘琨颇为相投,两人经常在一起切磋音乐。
  刘琨将其引为知己,也许是爱屋及乌吧,他对徐润极为重用,让他担任晋阳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晋阳令。
  可是,让一个音乐家去搞政治,就和让金鱼去爬树、用水仙花去炒菜差不多——完全是用非所长。
  事实上,徐润这个人人品极差,仗着刘琨的宠幸胡作非为,为所欲为,极其不得人心。
  刘琨部下大将令狐盛性情耿直,看不惯徐润的行为,多次和其发生冲突,两人几乎水火不容。
  徐润对令狐盛怀恨在心,遂捏造罪名,怂恿刘琨杀了令狐盛。
  刘琨的母亲听说此事后,对儿子的所作所为非常担心:你不能驾驭豪杰,反而宠幸小人,这样下去,祸必及我!
  后来发生的事,果然被他母亲说中了。
  公元312年7月,令狐盛的儿子令狐泥为了替父亲报仇,投降了匈奴汉国,并且把并州的虚实一五一十全都告诉了刘聪。
  他说,刘琨如今正在外面率军平叛,晋阳守军不多。
  刘聪闻言喜出望外,立即命其子刘粲和中山王刘曜率军乘虚攻打晋阳,令狐泥则自告奋勇担任向导。

  得知这个消息,刘琨急忙回军,但已经来不及了,晋阳很快就落入了汉军的手中,他的父母都被匈奴人杀害。
  失去了根据地的刘琨只好率残部退到了常山(今河北正定),同时向自己的把兄弟拓拔猗卢求救。
  拓拔猗卢以其子拓跋六修为前锋,自己率军二十万为后继,浩浩荡荡杀奔晋阳。
  汉军大将刘曜率军在汾河东岸迎击拓跋六修。

  这一战,鲜卑人再次体现了他们恐怖的战斗力。
  匈奴人遇到他们,就仿佛李宗伟遇到林丹——总是略逊一筹。
  是役汉军大败,主帅刘曜也身受重伤,坠下马来,幸亏其部下拼死相救,才勉强逃了一条命。
  汉军士气大损,失去了继续与鲜卑人对抗的勇气。
  当天夜里,刘粲、刘曜等人就匆忙率军西撤,大批晋阳百姓也被他们驱赶着同行。
  这是他们的一贯做法,就像之前他们在长安做的那样——即使把城还给你,也只给你一座空城!
  但带着百姓走得能有多快?
  不久他们就被拓拔猗卢的鲜卑骑兵追上,又是一场大战,又是一场大败,汉军再次受到重创,死伤惨重。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