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不问出处——五胡十六国的牛人们(修订版)》
第12节

作者: 云淡心远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8-21 07:42:36
  NO.19
  有一次,刘聪大宴群臣,让司马炽穿着仆人的衣服给大臣们挨个倒酒。
  有几个西晋旧臣见前皇帝受到这样的侮辱,忍不住悲从心来,失声痛哭。

  这真是嗑瓜子嗑出个臭虫——扫兴!
  刘聪觉得很不舒服,便微微皱了一下眉头:我不想以后再看到这样的场面。
  于是,司马炽不久就被害了。
  不过,尽管攻占了西晋都城洛阳,但对于刘聪来说,他的大业还远没成功。

  西晋的残余势力依然遍布各地——晋阳有刘琨,幽州有王浚、青州有苟晞、关中有南阳王司马模、江东有琅琊王司马睿……
  刘聪首先把矛头对准了近在咫尺的司马模。
  司马模是司马越的弟弟,司马越执掌西晋大权后,他就被寄予厚望,出任征西大将军、都督秦雍梁益四州诸军事,镇守关中。
  可惜司马模的水平实在是太差,让他来当此重任,就仿佛让修自行车的去修劳斯莱斯一样——完全是用非其人!
  这家伙最擅长的是无事生非,小事化大,大事化到不可收拾。
  当时关中饥荒,疾疫流行,盗贼四起,司马模不但没有能力解决这些问题,反而还因用人不当而导致了秦州(今甘肃天水)刺史裴苞、安定(今甘肃泾川)太守贾疋(yǎ)等人的叛乱,搞得关陇一带乱成一团,民不聊生。
  听说洛阳失守的消息,司马模也感受到了危机,慌忙派部将赵染守卫蒲坂(今山西永济),以防备汉军随时可能发动的进攻。
  蒲坂位于黄河东岸,扼黄河著名渡口——蒲津渡,当秦晋要冲,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没想到赵染对司马模早就十分不满,一到蒲坂就献城投降了汉国。
  刘聪大喜,立即以赵染为前锋,其子河内王刘粲和堂弟始安王刘曜为主帅,统兵西征,攻打长安。
  在士卒们的眼里,指望司马模这样的饭桶获胜,就好像指望中国男足拿世界杯一样——没有任何可能,因此还没怎么打仗,其部下居然就已经叛逃一空。
  司马模成了孤家寡人,无奈只得向汉军投降。
  之后,刘聪封刘曜为雍州牧,率部镇守长安。

  不过,没过多久,刘曜就发现自己面临的形势非常凶险。
  他发现,自己拥有的,只是一座孤城而已。
  他发现,关中不止有司马模这样的SB,也有很多人非常NB!
  他发现,关中人只是不忠于司马模,并非不忠于晋朝!
  原西晋安定太守贾疋、冯翊(今陕西大荔)太守索綝、始平(今陕西兴平)太守麴允、扶风(今陕西泾阳)太守梁综等人全都不服匈奴人的统治,先后起兵反抗。
  他们共推贾疋为主帅,兵马达十余万,气势如虹,很快就逼近长安。
  刘曜亲自率军征讨,却被打得大败,自己还为流矢所伤。
  而此时从洛阳逃出的秦王司马邺(司马炎第二十三子吴王司马晏之子)也辗转到了关中,于是贾疋等人迎立司马邺为主,声势更盛。
  刘曜困守长安,连战连败,后来实在撑不住了,被迫放弃了长安,驱赶着长安居民八万余人,逃回了汉国都城平阳。
  晋军就这样顺利收复了长安。
  公元313年4月,14岁的司马邺在长安登基称帝,是为晋愍帝——也是西晋的最后一位皇帝。

  朝政则掌握在麴允、索綝两人手里(此前贾疋已经战死)。
  对此,刘聪当然不会坐视不管。
  他立即派刘曜率军前来征讨。
  晋军在麴允等人的带领下,苦苦抵抗,总算是把汉军赶了回去。
  第二年,刘曜又再次卷土重来,再一次被拼死一搏的晋军击退。
  但此时的关中经过多年的饥荒和战乱,早已残破不堪。都城长安的居民甚至不满一百户(其余都被刘曜带走了),车只有四辆,杂草丛生,荒凉无比,其他地区的情况当然也好不到哪去。
  这样一个穷得几乎揭不开锅的草台班子,还能经得起匈奴汉国的下一次冲击吗?
  日期:2015-08-24 08:02:48
  NO.20
  公元315年9月,刘曜又一次率军从蒲坂渡过黄河,这次他吸取了前两次的教训,没有直捣长安,而是改用了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策略。

  他先是攻取了冯翊(今陕西大荔),接着又挥师北上拿下了上郡(今陕西韩城)。
  直到316年7月,他才率部西进包围了北地郡(今陕西铜川)。
  北地郡是长安的北方门户,距离长安仅百余里。
  西晋大都督麴允连忙率步骑三万前来救援。
  刘曜心生一计,他命人在城外四处燃起篝火,同时派间谍大肆宣扬北地郡已经被汉军攻陷。
  看见北地郡方向浓烟滚滚,麴允以为汉军正在放火焚城,对北地失守一事顿时深信不疑,一时间大惊失色,慌忙退兵。

  刘曜乘机率军追击,大败麴允军。
  孤立无援的北地郡也在不久陷落。
  之后,刘曜乘胜攻打长安,很快就攻下了外城。
  麴允、索綝等人护卫着皇帝司马邺退守内城。
  到公元316年11月,城内粮草断绝,无法支撑,司马邺被迫出城投降。
  至此,西晋正式灭亡,共历4帝,51年。

  在刘曜与西晋关中政权作战的几年间,汉国的另一名大将石勒更是战绩彪炳,战果累累。
  第一个倒在他手下的,是他的老对手——西晋青州刺史苟晞。
  在汉军攻下洛阳后,豫章王司马端(晋武帝司马炎之孙,其父为司马炎第十四子司马遐)从乱军中逃出,投奔了苟晞。
  苟晞将其立为皇太子,自己则担任太傅、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等要职。
  不过,虽然这些头衔听上去很唬人,但实际上都是虚的。
  此时苟晞的实力与之前相比,就像我经历股灾后的股票账户一样——已经大大缩水了。

  因为他刚刚经历了其军事生涯中的最大的一次失败。
  就在前不久,王弥的部将曹嶷趁苟晞在外作战,乘虚而入前来攻打青州,声势颇大,苟晞闻讯后大惊,急忙回军来救。
  战事本来颇为顺利,苟晞连战连胜,曹嶷且战且退,眼看苟晞就要大功告成,没想到意外的事发生了。
  不得不说,有时候,上天才是命运的主宰。
  此时天气突然大变,风沙大起,漫天迷雾,由于苟晞军处在逆风的方向,被风沙吹得眼睛都睁不开,什么也看不见,顿时失去了战斗力。
  曹嶷乘势进击,不仅反败为胜,而且大获全胜。
  此役苟晞损失惨重,只得弃城而逃,退守高平(今山东巨野),之后又移驻仓垣,在迎立司马端后,又转到了蒙城(今河南民权)。

  青州一战,苟晞所部精锐尽失,后来虽然又重新招募了一些新兵,但其战斗力却再也无法恢复到以前的水平了。
  更重要的是,苟晞的人也变了。
  国事大坏,又遭大败,这一切让他感觉回天乏力,束手无策。
  就像绝症病人往往会把一切看开尽情享受一样,预感到前途不妙的苟晞也开始纵情肆欲,终日足不出户,沉迷于美酒美色之中不可自拔。
  就像工作中失意的家长往往会拿孩子出气一样,战场上失意的苟晞对下属也愈加苛暴,将士们都对他怨声载道。
  石勒敏锐地注意到了苟晞的窘境。

  他当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
  公元311年9月,石勒从许昌出兵,突袭蒙城。
  老对手再次相逢,形势已经截然不同。
  如今苟延残喘的苟晞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如日中天的苟晞,如今如日中天的石勒也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初出茅庐的石勒。
  强弱易势,结局是可以想象的。

  没花多大力气,石勒就攻占了蒙城,俘虏了苟晞,但并没有杀他,而是任命他为自己的左司马。
  刚烈的苟晞当然不愿接受,一个多月后,他密谋反叛,被石勒发现,惨遭杀害。
  一代名将就这样窝囊地离开了人世。
  毫无疑问,真正让他倒下的,不是他的对手,而是他绝望的内心!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