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不问出处——五胡十六国的牛人们(修订版)》
第10节

作者: 云淡心远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既然没人帮忙,洛阳城内的王公大臣们只能自己想办法了。
  树挪死,人挪活,很多朝臣都提议迁都。
  但太尉王衍却坚决不同意,还把自家的车都卖了,以示决心。
  王衍出身于名门琅琊王氏,是当时的士族领袖。
  他幼年时就长得非常漂亮,据说竹林七贤之一的名士山涛见了他曾感叹不已:何物老妪,生宁馨兒!——不知什么样的妇人,竟然能生出这样美的孩子!
  长大后,他不仅英俊潇洒,风度翩翩,而且知识渊博,才华横溢。
  魏晋时期崇尚清谈,王衍就是这方面第一流的高手,他善谈《老》《庄》,出口成章,因此名气极大,被称为“一世龙门”。
  也正由于他的出身和名气,他官运亨通,多年来一直担任尚书令、司空、司徒等宰相级的高官,不过他一向以清高自居,甚至从来不谈“钱”这个俗字,把钱叫做“阿堵物”的就是他(不知道的请百度).。
  对于治国理政这样的俗事,他当然更是毫不关心,成天只是高谈阔论各种貌似高深却毫无意义的问题,比如“先有有还是先有无?”、“先有黑还是先有白?”、“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先有男人还是先有女人?”……

  司马越本是皇室疏属,在朝中根基不是很深,他执政后,尤其看重王衍在士族中的影响力,因而王衍更受重用,荣升太尉,成为朝中仅次于司马越的二号人物。
  很显然,王衍的态度也代表了司马越的态度,迁都的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可是,不迁都,难道就这样困守洛阳,坐以待毙?
  司马越满脑子小聪明,当然不会这么干。
  他穿上戎装,找到皇帝司马炽,表示自己要率禁卫军出屯兖州、豫州一带以讨贼。
  司马炽不傻,自然知道他的用意——好啊,你拍拍屁股想走,让我一个人在这等死?

  于是他竭力反对:朝廷社稷,都依赖于您。您怎么可以远离朝廷呢?
  然而司马越早就想好了一番冠冕堂皇的说辞:臣已经下了决心,一定要率众平贼,贼灭了国家就安全了。(废话!问题是你有这个能力吗?)如果坐守京城,不主动出击,恐怕事态会越来越严重……
  他说得这么坚决,作为一个只拥有被否决权的傀儡,司马炽还有什么好说的?
  他一下子就无语了,泄气了,像离合器松得太快的汽车一样熄火了。
  公元310年11月15日,司马越带着太尉王衍等一帮亲信大臣和四万将士,浩浩荡荡地开出了洛阳城,随后一路向东,驻扎在项县(今河南项城)。
  从他的行军路线来看,他的目的很可能是要返回自己的老巢东海郡(今山东郯城)。

  而由于司马越带走了几乎所有的精英和精兵,洛阳城内很快就陷入了无政府状态,盗贼横行,混乱不堪。
  对于临阵脱逃的司马越,司马炽心里充满了愤恨。
  一怒之下,他的智商情商急剧下降争相逃亡,做出了一个十分不理智的决定。
  日期:2015-08-17 08:08:57

  NO.17
  司马炽派使者给青州刺史苟晞送了一份密诏,命其讨伐司马越。
  这正中苟晞的下怀。
  他对司马越早就恨之入骨,曾经扬言说:司马越身为宰相,处事不公正,以致天下混乱,我岂能对此听之任之?
  他马上传檄天下,宣告司马越的罪状。

  本已内外交困、焦头烂额的司马越哪里承受得了这样的打击?
  很快他就忧愤成疾,不久就死在了军中。
  他这一死倒是解脱了,却给跟随他的这帮大臣们留下了一个巨大的难题。
  领头羊没了,他们该何去何从?
  众人推王衍为首。
  王衍连连摆手,推说襄阳王司马范(楚王司马玮之子)比他更有资格。
  司马范当然也不愿意在这个时候出这个头,也极力推辞。
  司马范:你职位高。
  王衍:你血统高贵。

  司马范:你名气大。
  王衍:你血统高贵。
  司马范:你能力强。
  王衍:你血统高贵。
  ……

  就这样,两个人推让了一万两千多个回合,依然不分胜负,最后他们决定仿效没头的苍蝇——不设首领。
  接着又经过了三万个回合的讨论,他们开始继续东行,打算护送司马越的灵柩,返回其封地东海郡。
  然而,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就在他们拖拖拉拉磨磨叽叽慢慢吞吞缓缓前行的时候,汉国石勒的大军已经逼近了他们!
  石勒之前在江汉一带打得顺风顺水,本想留在那里,作为自己的根据地。但他的首席谋士张宾却极力反对,他认为这一地区河网纵横,不利于羯胡骑兵的行动,而且其部下多为北方人,在南方水土不服,容易产生疫病。

  石勒听从了他的建议,便重新率军北上,先后攻克新蔡、许昌等地。
  在许昌,他听说司马越死了,其部下群龙无首,立即意识到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便马上率军来追。
  在苦县宁平城(今河南郸城),石勒追上了王衍等人率领的晋军,把他们团团围住,发起猛攻。
  比起石勒的军队,晋军人数其实并不少,而且多为中央禁卫军,照理战斗力并不差。

  但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一只狮子领导下的一群绵羊,要比一只绵羊领导下的一群狮子可怕得多。
  何况这批晋军连一个绵羊般的领导都没有?
  与其说这是场战斗,不如说这更像是一场屠杀!
  很快晋军就全军覆没,太尉王衍、襄阳王司马范、任城王司马济、武陵王司马澹、吏部尚书刘望等王公贵族全部被俘。

  战后,向来重视知识分子的石勒把王衍等名士带到营中,问他们晋朝衰败的原因。
  王衍详细论述了三十六个原因七十二个理由一百零八个因素二百一十六个细节,引经据典,侃侃而谈,气势磅礴的排比句一段接一段,精美绝伦的漂亮话一串又一串……
  石勒面带微笑,听得滋滋有味。
  不知不觉一天就过去了。
  末了,王衍总结陈词,把自己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他声称自己从小就不想当官,对朝政从来都不参与,因此西晋的败亡和自己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为求免祸,他还对石勒大加赞美,劝其称帝。
  没想到这段话彻底葬送了他。
  石勒的脸色立马由晴转阴,冷冷地说:阁下年轻时就入朝为官,名扬四海,身居要职几十年,竟然能说出这样的话?败坏天下的,不是你这样的人,还能是谁!
  随后他马上命人把王衍拖了出去。
  见此情景,其余被俘的大臣们也都吓坏了,也纷纷向石勒哀求。
  石勒一言不发,拂袖而去。

  出去后,石勒对部将孔苌说:我行走江湖这么多年,从来没有见过这种人!
  没有多加考虑,他就决定把他们全部处死。
  也许是为了给这些文化人最后的面子,对他们执行死刑的时候,石勒没有用刀枪,而是用了一种别出心裁的方式。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