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不问出处——五胡十六国的牛人们(修订版)》
第4节

作者: 云淡心远
收藏本书TXT下载
  长安(今陕西西安)的河间王司马颙(读yóng,司马懿弟弟司马孚的孙子)和邺城(今河北临漳)的成都王司马颖(司马炎第十六子)也起兵响应。
  司马伦众叛亲离,很快就兵败被抓,随后被赐死。

  司马衷重新复位,封司马冏为大司马,司马颖为大将军,两人都加九锡,共同辅政。
  司马颖采用谋士卢志的建议,主动请辞,以退为进,返回封地邺城。
  司马颖走了,自然是司马冏一手遮天。
  他骄奢恣欲,作威作福,不久就大失人心。
  公元302年12月,河间王司马颙声称接到皇帝密诏,指责司马冏“斥罪忠良,伺窥神器”,出兵讨伐司马冏。
  没想到还没等他的部队打到洛阳,京城内的长沙王司马乂(yì,司马炎第六子)就已经杀掉了司马冏,最高权力落入了司马乂手中。
  司马颙心里不是滋味。
  什么感觉?

  就好像自己先看中的美女,却被别人横刀夺爱抢走了。更要命的是,这个第三者的实力远远不如自己!
  这让他的心里怎么能平衡!
  于是,他又再次和司马颖联手,以“司马乂论功不平、专擅朝政”为名发兵攻向京城。
  司马乂固守洛阳,苦苦支撑,但毕竟寡不敌众,局面越来越被动。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重压之下,必有叛徒——几个月后,城内的东海王司马越(司马懿弟弟司马馗的孙子)与部分禁军合谋,抓获司马乂,将其送给了联军。
  司马乂随即被活活烤死。
  之后,司马颖以丞相、皇太弟的名义掌握了大权,坐镇老巢邺城,遥控朝局。
  日期:2015-07-22 09:20:39
  NO.6
  然而,天下乌鸦一般黑,司马家的王爷都一样水——除了饭桶还是饭桶,除了废物还是废物,除了让人失望还是让人失望。
  司马颖也不例外。

  他不仅任性妄为,还宠幸小人,弄得朝政一片混乱。
  这样一来,很快又有人不安分了。
  这一次跳出来的是司马越。
  司马越当时在京城洛阳担任尚书令,公元304年7月,他与右卫将军陈昣(zhěn)联手发动政变,控制了洛阳城,随后他挟持着皇帝司马衷,率禁军北上,讨伐邺城的司马颖。
  然而,理想很夺目,现实很残酷。
  在荡阴(今河南汤阴),司马越的部队被司马颖击败,战后司马越狼狈逃回自己的封地东海(今山东郯城),司马衷则被挟持进入邺城。
  与此同时,趁着京城空虚,司马颙派大将张方出兵东下,轻而易举地占领了洛阳。
  这几年,最高权力在几个诸侯王之间像走马灯一样转来转去,西晋中央政府的权威已经降到了最低点,整个帝国也几乎成了无政府状态。
  天下早已四分五裂,乱成了一锅粥。

  在西南,氐人流民领袖李雄驱逐了晋朝益州(治所今四川成都)刺史罗尚,占领了成都,并自称成都王;
  在西北,凉州(治所今甘肃武威)刺史张轨统领河西四郡,远离中原的战火,成了事实上的独立王国;
  在东南,扬州(治所今江苏南京)刺史陈敏扫平了蛮族叛乱,正准备割据江东;
  在北方,实力最强的则当属幽州(治所今天津蓟县)都督王浚。
  王浚出身于大族太原王氏,是西晋开国元勋王沈之子,如今看到天下大乱,他的野心也开始膨胀起来。
  不过,王浚清楚地知道,要想在这样的乱世出人头地,自己的兵力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和某些足球俱乐部一样,他也想到了引进外援。
  这方面,他是有很明显的地缘优势的。

  因为幽州地处晋帝国的东北边陲,与鲜卑、乌桓等游牧民族近在咫尺。
  据史书记载,这两个民族都源于战国时的东胡。西汉初年东胡被匈奴冒顿单于击败,其残部分别退保乌桓山和鲜卑山,后均以地名为族号,发展成为乌桓、鲜卑两个民族。本来他们都是匈奴的附庸,后来匈奴在汉朝的打击下逐步衰落,他们则乘机做大,尤其是鲜卑各部此时已经遍布于几乎整个塞北。
  东部鲜卑位于辽西一带,主要有段部、慕容部、宇文部三大部;
  北部鲜卑主要是拓跋部,他们原先居于大兴安岭北部,后南迁到了阴山(位于今内蒙古)一带;
  西部鲜卑则有河西鲜卑秃发部和陇西鲜卑乞伏部等……
  与幽州相邻的是东部鲜卑,其中距离最近的是段部。

  为了搞好与段部的关系,王浚可谓下尽了血本——他不仅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段部首领段务勿尘,还为段务勿尘争取到了一个辽西公的封号。
  之前司马颖等人讨伐司马伦的时候,曾经派人到幽州招兵,王浚却不仅不予配合,还下令禁止幽州百姓参与司马颖的招募。
  司马颖因而对王浚恨之入骨。
  现在他大权在握,自然不能不报这个仇。
  由于顾忌王浚的实力,他这次来了一手暗的——他派自己的心腹和演去担任幽州刺史,并命其找机会杀掉王浚。
  不料,和演谋事不密,反被王浚所杀。
  正所谓打草惊蛇,如此一来,王浚终于彻底明白了:自己一定不会被司马颖所容!
  与其认命,不如玩命!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拼死一搏!
  于是他马上联合了鲜卑段务勿尘、乌桓羯朱和并州刺史司马腾(司马越之弟)等人一起起兵,共十几万人,浩浩荡荡杀奔邺城,讨伐司马颖。
  日期:2015-07-24 09:25:39
  NO.7
  得知这个消息,司马颖不由大惊——这些游牧民族从小在马背上长大,在箭雨中成长,其战斗力非比寻常,而自己的部队刚刚与司马越打过一场恶战,人困马疲,怎么可能敌得过这些如野兽一样凶悍的异族人?
  他满脸愁容,忧心忡忡,表情看起来就和如今欠了黑社会一大笔钱的人差不多。
  就在这时,一员五十多岁的老将自告奋勇挺身而出:殿下无须担心,我愿意召集匈奴五部,共赴国难!
  此人正是本文开头提到的匈奴人刘渊。
  刘渊怎么会在这里呢?
  原来,八王乱起的时候,司马颖为了壮大自己的实力,特意遣使征召刘渊。而刘渊也希望能在一个更大的舞台上证明自己,因此一拍即合,当即应召。
  此后,他在司马颖手下颇受重用,先后担任宁朔将军、辅国将军、冠军将军等职。
  然而,就在前段时间,看到西晋的局势乱成一团,各地豪杰并起,素来桀骜不驯的匈奴人也开始坐不住了,在刘渊的堂祖父左贤王刘宣的鼓动下,他们决心推举刘渊为首,起兵造反,并马上派人到邺城告知刘渊。
  刘渊听了非常激动,便马上找到司马颖,以参加葬礼为由请求回家,但司马颖却坚决不同意,无奈,刘渊只得让老家的族人先准备起来,自己再相机行事。
  这次,正是为了找到脱身的机会,才有了刘渊上面的言语。
  不过,尽管刘渊信誓旦旦,但司马颖却还是将信将疑:五部之众,真的能来吗?就算真的来了,鲜卑、乌桓来去如风,恐怕也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我觉得还是先避其锋锐,退保洛阳为妥。你看如何?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