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不容误读——撕开野史面纱,直面历史真相》
第40节

作者: 九孔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4-29 15:08:47
  开疆拓土。
  隋炀帝虽然在位只有仅仅14年的时间,但是隋炀帝绝对称得上是一位宵衣旰食的工作狂,因为在14年中,他在都城宫中中所待的时间大约只有4年,其余的大多数时间他都在到处巡游。
  大业5年(公元609年),隋炀帝率大军从京都长安(今西安)浩浩荡荡的出发到甘肃陇西,西上青海横穿祁连山,经大斗拔谷北上,到达河西走廊的张掖郡。这次巡游耗时大约半年之久,一路上吃尽了口头。因为那里气候条件十分恶劣,气温常常在冰点以下,士兵官员冻死走散者不计其数,隋炀帝自己也是狼狈不堪。难道说是隋炀帝在来之前估计不足,当然不是。这次隋炀帝必定不是来游山玩水,而是来做正经事儿的。隋炀帝西巡过程中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进一步促成了甘肃、青海、新疆等大西北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此次西巡的意义非常重大。在中国古代的所有帝王中,隋炀帝是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到达西北青海这么远的地方的。

  到达张掖郡后,西域的27国国君纷纷前来臣服纳贡,各个国家商贾们也来到张掖进行贸易。隋炀帝亲自开通了丝绸之路,促成东西方贸易、文化的交流,这应该是明君才做的事情。大业六年,隋政府又置伊吾(哈密)五郡。唐太宗也感慨的说:“大业之初,隋主入突厥界,兵马之强,自古已来不过一两代耳。”
  隋炀帝不仅亲自开疆,他还一直没有停下拓土的脚步。
  大业元年(公元605年),隋炀帝派手下大将韦云起假装到柳城与高丽交易,趁契丹不备,突起契丹军,俘虏男女4万余人,拖延了契丹崛起的步伐。大业四年(公元608年),隋炀帝派军灭了吐谷浑。开拓疆域数千里,范围东起青海湖东岸,西至塔里木盆地,北起库鲁克塔格山脉,南至昆仑山脉,并实行郡县制度管理,使之归入中国统治之下,这是以往各朝从未设置过正式行政区的地方。
  隋炀帝还在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开始,先后数次派人前往当时还成为“琉球”的台湾岛,虽说不是第一次中原人进入台湾岛(据我所知,第一次派人前往台湾的是孙权),但是也为台湾和内地的贸易交流开辟了道路。

  杨广在大业八年,九年,十年三驾辽东,先后三次征伐高句丽。大业八年(公元612年),杨广以 “高句丽本为箕子(商纣王叔父)所封之地,今又不遵臣礼”为由,集结百万雄狮第一次亲征高句丽,当时军队的数量甚至可能超过高句丽全国人口的数量,杨广认为此仗必胜,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取得应有的胜利。第二年(公元613年),杨广第二次御驾亲征,但是因为后院起火,杨玄感造反,隋炀帝不得不放弃回国平叛。公元614年,隋王朝已经岌岌可危,各地都在爆发农民起义,但是隋炀帝貌似不出这口恶气他心有不甘,第三次亲征高句丽,这次终于得偿所愿,高丽王不敌投降,杨广也看到国内已经狼烟遍地,无心再战,班师回朝。

  隋炀帝开拓的疆土,从南方的安南、占婆(今越南一代),到台湾、海南岛,到北方五原郡(今内蒙),加上文帝杨坚已经将突厥部一分为二,再加上隋炀帝自己开通的西域丝绸之路,使得像鄯善、龟兹、焉耆、吐火罗等西域各国,外加如高句丽(朝鲜半岛),倭国(日本)等俯首称臣,隋朝建立了影响后世一千多年的纳贡体系,直到清朝甲午海战的失败。
  说完隋炀帝太多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武功,让我们来看看这位帝王的文治如何,是否也像其武功一样辉煌灿烂。
  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我认为隋炀帝在其文治上的贡献,尤其是某些开创性的政策举动远远比其在军事上取得的成就要更让人肃然起敬。
  日期:2014-04-29 22:26:56
  诗人本色。
  中国人历来有这样一个传统,一个人一旦被定为恶人,坏蛋,那么他在其他方面的成就在如何高也将被无情的抹杀。比如北宋时期著名的奸臣蔡京就因为其恶而人们忘记了他也曾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所谓宋代书法四大家“苏、黄、米、蔡”中的“蔡”很多人都愿意相信是蔡襄而不愿意是蔡京。还有近代著名的卖国贼汪精卫,其实也是一位非常著名的诗人。
  隋炀帝从小是一位文艺青年,自幼爱好诗文,隋炀帝的诗文才情并不比任何一位古代的著名诗人少。据《北史?柳鈇传》记载在还是晋王时,就曾召引陈朝旧官、才学之士柳鈇、虞世南等100余人,“以师友处之”。其创作的《饮马长城窟》成为千古名篇,“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其气势宏伟,气场强大,颇有魏武之风。可能大家都知道唐朝张若虚千古传诵的《春江花月夜》,殊不知这《春江花月夜》在张若虚之前杨广早已经作过。这首诗的诗题原是陈叔宝所创,但是其原诗已经失传,所以现存最早的《春江花月夜》是杨广所作,“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完全没有艳词淫语,而是“并存雅体,归于典制”(《隋书?文学传序》)。隋炀帝在中国诗歌史上是占有重要地位的一个人,他能在百年梁陈靡靡之音后,恢复汉民族诗歌应有的傲气和风骨,显示出一股阳刚之美,为后来的盛唐之音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可以说隋炀帝是中国诗歌从南北朝时期到唐诗繁盛的引路人,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我国著名的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郑振铎先生就曾经说到“隋炀帝虽然不是一个很高明的政治家,但他是一位绝好的诗人。”

  图书事业
  隋炀帝还是一位非常著名的藏书家,这点可能很多人都不会想到。隋炀帝年轻时就非常喜好藏书,这也可能是遗传,因为杨坚也是喜好藏书,他们父子二人为中国的藏书事业作出过巨大贡献。隋炀帝大破陈朝之后,就将南方四朝几百年所藏的书都运回长安,隋王朝国家图书馆藏书量立刻增加。隋文帝在位时甚至为了让民间百姓积极献书,下令每献一本书获赠绢一匹,且隋文帝不是将书占为己有,而是将书进行校勘抄录副本,抄完,原本物归原主。隋炀帝继位后,对图书事业的热情有过之无不及,隋王朝有一个专门执掌国家的图书典籍的官,名叫秘书处,就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和档案馆馆长一职。文帝时秘书处是28人,到了炀帝时期增加至120人,而且将这个职位的规格提高到尚书省、门下省、殿内省、内史省同样的等级,并称“五省”,还将其长官秘书监由正三品提高至从二品。

  隋炀帝以所藏之书为基础,组织人员进行规模浩大的图书编纂工程。他编纂的领域非常广,包括经史子集各个方面。其中著名的有《长洲玉镜》和《区宇图志》,可惜的是400卷《长洲玉镜》字宋代就已经失传,《区宇图志》全书129卷,是中国全国性方志图经的鼻祖。还有《北堂书钞》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类书。隋炀帝还编纂过关于音乐、车马、舟楫等等相关的大型图书,可惜全部都没有流传下来。

  隋炀帝还是一位“技术控”,其为了保护图书,还发明了一种机械装置,类似现在的人工智能机器人一般。据说在东都洛阳“观文殿”内东西厢建书屋14间,“东屋藏甲乙,西屋藏丙丁”。甲乙就相当于后来经史类书籍,丙丁就相当于后来子集类书籍。书库内,每三间开方户,垂锦幔,上有二飞仙,户外地中有自动开启装置。皇帝入库,有宫人执香炉前行,按动机关则飞仙下收幔而上,户扉及橱扉皆自动开启,离开后则自动关闭。这个叫“飞仙”的东西现在我们看来可能算不上什么,但是在千年之前的隋王朝绝对称得上“高端大气上档次”。传说隋炀帝为了和其宠臣柳顾言谈论诗文,还命人制造了一个木头机器人,施动机关,其能坐起拜服,和真人一般。这样看起来隋炀帝还是一位发明家。

  隋炀帝应当说是中国图书馆专业的开山人,正是由于他的努力,才使得现在我们能够留下浩如烟海的古籍供我们后世拜读和研究,正是由于隋炀帝推崇,师弟隋朝出现了诸如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等此类名著的出现,也正是由于隋炀帝功绩,才使得后来明成祖编纂《永乐大典》、康熙编纂《古今图书集成》、乾隆编纂《四库全书》等大型类书奠定基础和成为可能。
  开创科举。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