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帝国的兴亡——一个巅峰王朝的全景史诗》
第4节

作者: 王者觉仁
收藏本书TXT下载
  杨广一笑。宇文述的看法正与他不谋而合。只要把这位当朝宰相、帝国声望最著的元勋大佬拉进来,夺嫡之事就十拿九稳了。

  “而真正能让杨素信任的人也只有一个,”宇文述接着说,“他就是杨素的弟弟:杨约。”
  在杨广万分期许和极度迫切的目光注视之下,宇文述笑盈盈地说:“巧的是,最了解杨约的人,就是在下!”
  什么也不用说了。
  杨广立即拿出一笔重金,让宇文述入朝打点。
  大理少卿杨约最近人逢喜事精神爽。

  因为有朋自远方来——寿州刺史宇文述千里迢迢从南方跑来看他,每天陪他开怀畅饮。
  最让杨约高兴的还不是老友的来访。而是老友一来,天上每天都会掉馅饼。
  而且每一次都准确无误地砸中了他。
  不知道宇文述这小子在哪儿发了横财,每天喝到半醉都要邀他赌博,而每一次都输得精光。第二天马上又揣得鼓鼓囊囊地来找他,照例饮酒、照例赌博、照例输钱。
  杨约乐坏了。

  人生得一如此“良友”,夫复何求?!
  有一天杨约在照例收获了一大堆“馅饼”之后,颇为感慨地对良友宇文述表示感谢。宇文述眯着一双微醉的小眼看了杨约很长时间,说:“这是晋王的赏赐,命我与你同乐。”
  杨约顿时目瞪口呆。
  妈的,都说老天爷不会掉馅饼,看来还真是不折不扣的真理……你不服还不行!
  杨约连日来的愉快心情一扫而光,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被愚弄的懊丧。他狠狠盯着宇文述,问:“这是为什么?”

  在宇文述脑中盘旋多日的那套精妙说辞终于迤逦而出:“您兄弟二人,功高盖世,位居要津,长久以来跟满朝文武结下的梁子恐怕数都数不清。皇太子这几年向朝廷提出的要求总是不能如愿,难免会把怨气归结到当朝宰执的头上;您兄弟二人虽然得宠于当今圣上,可要找你们算帐的人却不胜枚举,哪一天皇上要是丢下群臣撒手西归,你们拿什么当保护伞?如今太子失宠,主上也有废黜之意,这您也知道。现在如果要求册立晋王,只在你的老哥一句话。倘若抓住这个时机建立大功,晋王定会永远铭记在心。如此一来,你们便可除去累卵之危,稳坐泰山之安!”
  杨约不得不承认,政治公关高手宇文述的一席话句句打在了他的心坎上。
  接下来的具体步骤,也就不需要宇文述教他了。
  当天晚上,隋帝国的内史令、上柱国兼越国公杨素听完杨约的一番密语后,大腿一拍:“聪明!我还没想到‘废立太子’这一层,幸亏你及时提醒了我!”
  数日后,皇帝皇后举办宴会,杨素入宫作陪。酒过三巡,杨素用一种漫不经心的口吻对皇后说:“晋王孝敬友悌,恭敬节俭,颇有皇上之风啊!”

  一句话就扯到了皇后的伤心事。独孤氏的眼泪应声而落,哽咽着说:“您说得太对了!吾儿对父母有大孝大爱,每闻皇上和我派遣的内使到达,必亲自到边境迎接;每当谈及远离双亲膝下,没有一次不悲伤哭泣。还有他的妻子萧妃也非常有爱心,每次我派婢女过去,萧妃就和她们同寝共食,哪像睍地伐,终日与阿云寻欢作乐,而且亲近小人,猜忌陷害骨肉!我之所以越发怜悯阿麽(杨广乳名),是怕睍地伐暗中对他下毒手啊!”
  太子的彻底失宠已经是确凿无疑的事实了。那天杨素就这么在觥筹交错之间为自己后半生的政治前途作出了某种重大抉择。随后他又跟皇后聊了很久,内容不外乎是太子如何品行不端、如何不成才之类的。
  宴会结束后独孤皇后出人意料地送给了杨素一份礼物。
  那是一笔数目可观的金子。
  皇后的目的很明确,让他以帝国重臣的身份说服皇帝——废立太子。

  夺嫡进行时。
  晋王杨广步步为营、节节胜利,在隋帝国的政治高层建立起了一个以他为核心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太子杨勇就像壁立千仞的悬崖之上一颗摇摇欲坠的孤独的石头,正无望地等待着命运之手给予他最后的致命一推。
  杨勇意识到这一切了吗?
  



 
  序章 一个帝王的春天
  四父皇——我冤……

  杨勇当然意识到了。
  仿佛就在一夜之间,这位隋帝国的皇太子猛然意识到,不管是朝野上下还是宫廷内外,所有人都在用一种异样的目光看他。
  尤其是父皇杨坚的目光。杨勇看见那里面有失望、有猜疑、有憎恨、有杀机,却惟独没有他曾经享有过的父爱和信任。
  杨勇不知道这一切到底是为了什么!他失落、他不甘、他恼怒、他忧惧、他惶惶不可终日……
  可他就是无计可施。

  无计可施的太子开始乱了方寸、昏招频出。他不但命术士大造巫蛊,而且派人刺探皇帝的举止行踪。这一切当然都瞒不过皇帝的眼睛。皇帝故意离开长安住到仁寿宫里,然后命杨素监视东宫。杨素去见太子,略施激将法就把杨勇气得怒形于色、口不择言。于是杨素“如实”向皇帝禀报:“太子满腹怨恨,恐将生变,陛下应严加提防!”
  通过篡位获得天下的隋文帝杨坚一直以来最担心的事情就是别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所以杨坚没有理由不怀疑这个不成器的太子会同样用逼宫或政变的手段来篡夺他的天下。杨素的奏报极大地加深了他的怀疑。为了防患于未然,皇帝随即将东宫卫戍部队中的主要指挥官和精锐悉数调离,只留下一些老弱充充门面;同时在东宫附近的主要街坊安置了众多密探,随时掌握太子的一举一动。
  与此同时,杨广让手下人买通了杨勇的心腹、东宫宠臣姬威,让他密切监视太子,搜集一切不利于太子的证据,并且软硬兼施地告诉他:“东宫过失,皇上皆已知之。已奉密诏,定当废立!君若能上书告发,大富贵唾手可得!”姬威抹着不断从额角冒出的冷汗,不住地点头。数日后,姬威的举报信就递到了杨坚手中。
  天罗地网就这么罩了下来。
  杨勇的灭亡已经指日可待。

  晋王杨广的统一战线相当广泛,谁也不知道他在朝中拥有多少心照不宣的同盟。就连皇家天文台台长(太史令)袁充都忧心忡忡地对皇帝说:“臣夜观天像,见太白袭月,此是东宫废退之兆,臣以为皇太子应当废黜!”
  皇帝没好气地说:“天上的异像已经出现很久了!只是大臣们谁也不敢先开这个口罢了。”
  杨坚一直在等百官开口,可这种搞不好就是杀头族诛的口愣是没人敢开。
  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九月末,杨坚终于忍不住从仁寿宫回来了。他最后一次向群臣发出暗示:“我刚回到京师,按说应该高兴才对,却不知为何反而闷闷不乐。”杨坚说完不断地环视并逼视着群臣,希望得到预期的回应。
  结果大臣们连一声闷屁都没放。

  许久,吏部尚书牛弘才小心翼翼地说了一句:“臣等没有尽到职责,才让皇上忧心劳苦。”
  这种不咸不淡四平八稳的标准官腔实在不比一声闷屁强多少。
  皇帝的一张脸逐渐从苍白转向铁青,最后变成乌黑。
  看来还是要老子亲自动手清理门户啊!杨坚忍无可忍地把目光转向倒霉的东宫官属们,开始劈头盖脸地怒斥:“仁寿宫离这里没有多远,可我每次回到京师都不得不严加戒备、如入敌国,你们想想,这是为什么?!我近日因为腹泄,只好和衣而卧,本来想居住在靠近厕所的后房,可惟恐随时会有紧急事件发生,不得不住到前殿。所有这一切,难道不是因为你们这帮人想败坏我的国家吗?!”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