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帝国的兴亡——一个巅峰王朝的全景史诗》
第3节

作者: 王者觉仁
收藏本书TXT下载
  独孤氏最痛恨的就是男人好色,可她的大儿子偏偏触犯了这个忌讳。好色倒也罢了,偏偏杨勇又把独孤氏为他明媒正娶的太子妃元氏彻底晾在一边,专宠一个出身低微的昭训(东宫妃号)云氏,致使元妃终日郁郁寡欢,不久便暴病身亡。独孤氏凭着一个女人的直觉判断,这十有八九是狐狸精云氏下的毒手。可她除了把杨勇叫到面前痛斥一顿之外,实在也是拿不出办法整治云氏。元妃一死,云氏就俨然成了东宫的女主人,很快就掌管了宫中的一切内务。

  东宫的女人多,自然生出来的孩子就多。短短几年杨勇就给独孤氏生了一大堆孙子,而且还大多是男孙。可人丁兴旺丝毫没有给独孤氏带来喜悦。每当她看到那一群连名字都记不过来的孙子,眼前立刻就会浮现出杨勇那张好色成性的猥琐脸庞。
  独孤氏始终想不明白:同样是她和杨坚生的儿子,太子杨勇和晋王杨广的差别咋就这么大呢?!
  是的,差别很大,而且处处截然相反。
  杨广无比欣喜地发现:太子杨勇似乎天生就是一个镜像——一个与他完全反向的镜像。
  这真是老天爷的奇妙安排。

  杨广固然可以依靠强大的自制力把这场“道德秀”演绎得天衣无缝、滴水不漏,可如果太子杨勇稍稍懂得收敛和隐藏,稍稍表现出一个好太子和一个好儿子应该具备的素质,那么这种奇妙的“镜像效应”无论如何都难以形成。
  换句话说,起码在杨广夺嫡的第一阶段,老天爷帮了杨广大忙。
  更准确地说——是太子杨勇自己帮了杨广大忙。
  在这种“镜像效应”的影响之下,隋文帝杨坚的内心不由自主地浮出了一个无奈而大胆的念头——易储。
  从一个念头的浮现到一个决定的实施,这绝对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为了减缓自己的痛苦并缩短这个过程,老皇帝杨坚做了两件事情。
  首先他暗中请来了名闻遐迩的面相大师来和,让他观察五个儿子的相貌,然后做出评估。很快老皇帝就听见了他最希望听见的话。
  来和的评估报告言简意赅:“晋王眉上双骨隆起,贵不可言!”
  杨坚心满意足地笑了。
  很好,老天爷也投了晋王一票。

  随后杨坚又与一个名叫韦鼎的朝臣进行了一场不为外人所知的简短对话。
  杨坚问:“在我的几个儿子中,谁能够继承帝位?”
  韦鼎立刻意识到,眼前的这个问题可能是他政治生涯中面临的最大一次考验。
  太子已经立了这么多年,皇帝居然还提出这样的问题,这其中透露出来的消息太明显不过了。但是这里头的水很深,身为人臣,绝对不能在“太子废立”这种重大的事情上面轻易表明立场。
  尤其是在事情尚未明朗的时候。

  可天子提出的问题却不能不回答。更重要的是,天子的心意不能不迎合!
  怎么办?
  韦鼎略微沉吟之后,从容不迫地说:“皇上和皇后最喜欢的人,可以让他继承帝位。对此臣不敢作任何预言。”
  这句充满了政治智慧的回答让老皇帝忍不住开怀大笑。杨坚说:“贤卿只是不肯明说罢了!”
  不出所料,朝臣也投了晋王一票。

  接下来该怎么做,隋文帝杨坚已经心中有数了。
  




  序章 一个帝王的春天
  三夺嫡进行时
  江都是一座繁华富庶而且风情万种的城市。
  杨广觉得自己和这座城市之间有一种冥冥中注定的缘分。平定陈朝统一江南后,杨广被任命为扬州总管,坐镇江都。从此这个地方就成了他的第二故乡。他发现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仿佛都生长着清丽妩媚的诗歌意象,空气中一年四季都飘浮着一种江南文化特有的典雅气味和精致芳香……
  所以杨广灵魂中作为诗人的那一面在这里获得了充分的滋养。

  当然,杨广首先是一个政治家。因此他生命中的黄金十年不可能一味地在这座风情万种的城市中诗意地栖居。相反,这位扬州总管在他的十年任期内每天都极为繁忙。他做得最多的事情首先是不遗余力地延揽江南的名士和各个领域的精英,其次是尽其所能资助并参与各种文化事业,最后还在繁冗的政务之余见缝插针地学习吴语……这一切促使江南的各大世族和上层人物很快就与杨广和他所代表的帝国政府取得了文化意义上的认同。
  对于刚刚用武力征服江南的隋帝国而言,还有什么比取得被征服者的文化认同更重要、更紧迫的吗?
  没有。
  绝对没有。
  这片土地及其在此生存繁衍的人民已经与中原的文化母体分裂了整整三个半世纪。所以,比“版图的归复”更加意义深远的,无疑就是“人心的统一”。

  杨广意识到了这一点。
  而他也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
  在这位“允文允武,多才多艺”的扬州总管治下,江南人心稳定,民生富庶,文化也得到了继承和发展。江南士人情不自禁地对杨广发出了这样的赞誉——“继稷下之绝轨,弘泗上之沦风!”(《隋书•炀帝纪》)
  够了。
  杨广已经做得够多了。

  无论是道德修养还是政治作为,他都已经是隋文帝杨坚心目中最合格的接班人,也是帝国臣民心目中最理想的未来统治者。
  计划的第一步已经取得圆满成功,杨广开始有条不紊地展开第二阶段的夺嫡行动。
  他知道母亲独孤氏的枕头风历来对父亲杨坚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所以首先寻求母亲的支持。杨广是藩王,按规定只能“每岁一朝”,也就是一年才能回一次长安。可即便是如此短暂的机会也能被杨广紧紧抓住。
  那一年杨广入朝述职,回镇所之前专程去向母亲辞行。杨广一见到母亲立刻泪流满面。而独孤氏看着这个一年才能见上一面的爱子,也止不住泫然泣下。就在母子相对而泣、气氛异常伤感之时,杨广开口了:“臣秉性愚昧、才识低下,平生常守昆弟之意,不知何罪失爱东宫,使其蓄积怨恨,欲加戕害。臣时时恐惧会有谗言构陷于父母面前,亦屡屡忧虑会有鸩毒投之于杯勺之间,所以常怀焦灼之念,深惧履于危亡之境!”
  独孤氏郁积心头多年的愤怒终于不可遏止地爆发出来:“睍地伐(杨勇乳名)越来越让人难以容忍了。我替他娶元氏,他竟不以夫妇之礼相待,专宠阿云,使她一口气生下了那么多猪狗!元妃刚娶过门便被毒害致死,我还没找他们算帐,现在居然又欺负到了你的头上!我还没死尚且如此,我要是一死,他们还不知道要怎样鱼肉你呢!我每每想到东宫没有嫡子,皇上千秋之后,你们兄弟就得向阿云生的儿子磕头问安,心里简直是如同刀绞啊!”

  杨广泪如雨下,匍匐在母亲脚下不停地叩首。
  独孤氏更是悲不自胜。
  这个母亲就在这一刻作出了她一生中最痛苦的一个决定:废长立幼。
  她将在余生中用尽全部力量去完成这个唯一的心愿——让次子杨广入主东宫!
  那天杨广迈着一种轻盈的步履走出了皇后的寝殿。

  许多宫人看见晋王脸上一如既往地荡漾着那种春水般温柔的笑容。
  博得母亲的同情和支持后,杨广开始着手在帝国高层中寻求政治同盟。
  杨广的好友、安州总官宇文述恰好是个政治公关的高手,杨广奏请朝廷把他调任寿州(今安徽寿县)刺史,目的是让他靠自己近一点,便于计划。
  杨广问宇文述有何良策,宇文述说:“太子失宠已久,他的德行天下无人称道,而大王的仁孝闻名宇内,才华盖世无双,多次率兵出征、屡建大功,皇上与皇后皆钟爱大王,四海之望亦归向大王。这一切世人有目共睹,只不过,废黜太子、另立储君乃国家大事,在下处于别人父子骨肉之间,这个事情嘛……实在不好谋划。”
  宇文述卖了个关子,悄悄瞅了杨广一眼。

  杨广大笑:“在下决心已定,请宇文兄不必有所顾虑!”
  宇文述又看了看他,缓缓地说:“满朝文武,足以左右皇上心思的人只有一个。”
  “谁?”
  “杨素。”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