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不容误读——撕开野史面纱,直面历史真相》
第20节

作者: 九孔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挂角”讲的是赫赫有名隋唐时期的群雄之一,瓦岗寨的李密。李密小时候出去放牛,在牛角上总是挂着几本书,趁牛在吃草的时候他自己坐下来抓紧时间看书。李密少年时曾被选为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但是由于李密生性好动,喜欢左顾右盼,不威严,所以后来就开除了。回到家后,有一天李密骑着牛去看望朋友,他在牛头上挂着《汉书》,边走边看,一时间被传为佳话。
  “负薪”说的就是汉朝时期的朱买臣,就是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朱买臣家里很穷,靠打柴为生,但是他又十分好读书,每次上山打柴回家肩上背着重重的柴火,手中拿着竹简,边走边读,还将竹简上的内容大声朗读出来,和前几年流行的疯狂英语有的一拼。
  说道朱买臣,大家可能会觉得陌生,但是在戏曲舞台上,朱买臣可是个大名鼎鼎的人物,中国无论南方北方许多剧种都非常愿意将朱买臣和他前妻的故事搬上舞台,演绎出来,来表示对朱买臣的同情和对他前妻的憎恶。比如说京剧、评剧有《马前泼水》、昆曲有《烂柯山》等。

  那么朱买臣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和他的前妻到底有怎样的恩怨情仇呢?
  朱买臣,吴人,就是今天浙江省嘉兴市人。朱买臣家里非常贫穷,没有什么产业,只有靠打柴为生。正所谓人穷志不短,他非常喜欢读书,常常是一边背着柴,手里手不释卷,还将其内容大声朗读出来。他的妻子也每天跟着他一起砍柴度日,但是面对朱买臣当街朗读书中内容的这一举动他妻子受不了,多次劝他读书可以,默读么,不要发出声音,但是朱买臣却人来疯,妻子越劝,朱买臣读的声音越响。他的妻子觉得太丢人,太掉份儿了,终于忍无可忍,无需再忍,提出离婚,不跟你过了。朱买臣听到这话,非常淡定,笑着对他的妻子说,“等我五十岁的时候就发达了(可能小时候算过命),现在我都四十多了,快了,你跟着我也吃了这么多年的苦,等我富贵的时候要好好报答你。”他的妻子听到这话,震怒了,“真有那么一天,恐怕我早就已经饿死在臭水沟边啦,还谈何富贵!”朱买臣留不住,只好写下一纸休书,从此形如路人,两不相欠。

  朱买臣依然和往常一样,过着贫穷而又充实的生活,他的妻子也再嫁他人,一次朱买臣背着柴火经过墓地,正好看到前妻和新任丈夫在那上坟,他的前妻看到朱买臣饥寒交迫,将其带到夫家,为其张罗了一张酒菜供其吃喝。
  后来朱买臣跟随他人来到京城,想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但是天不遂人愿,向皇帝上的书久久没有回音,在京城又没有什么亲戚,又过起了饥一顿饱一顿的流浪乞讨生活。但是贵人自有天相助,朱买臣得到了他的老乡严助的推荐,向汉武帝讲授《春秋》、《楚辞》,汉武帝大为欣赏,非常高兴,拜为中大夫,完成了屌丝的逆袭。所以说读书是很有用的,书到用书方恨少。
  但是好景不长,不久因为连坐被免了官,闲赋在家。那时正好碰上东越反叛,于是朱买臣写了一封奏疏,说以前东越王居住在保泉山,那里是处险要之地,一人当关,万夫莫开,而如今东越王自己放弃了这块绝佳之地,自己向南迁徙了五百里,只要我们集结部队,陈兵列阵,一战可破。汉武帝看到这封奏疏,龙颜大悦,拜朱买臣为会稽太守。汉武帝还对朱买臣说,“现在富贵了如果不回家乡,那和锦衣夜行有什么两样。”于是朱买臣拜别武帝,回到自己的家乡,建好了战舰、备好了粮食、打好了兵器,只要诏书一到,立刻发兵东越。

  先前朱买臣被罢免的那段时间,常在会稽郡驻京办的一个保安那里蹭吃喝,如今朱买臣又一次发达了,这次他还是穿着原来的破旧衣服,怀里揣着会稽太守的大印来到会稽郡驻京办,里面的办事人员都不拿正眼瞧一下朱买臣,自顾自的吃喝着,只有那个保安和他一起共食,大家酒足饭饱,那位保安忽然看到朱买臣揣着的那枚大印,一看是太守之印,大为惊奇,马上跑出来跟外面的办事员讲,大家都喝高了,不信,大叫到,“怕是你眼花了吧!”保安说,“不信自己进去看”。一个从来都看不起朱买臣的人进入内堂查看,跑出来大喊,“是真的,是真的。”这下不得了了,得罪了太守大人可吃不了兜着走的,大家纷纷跪拜在两旁,朱买臣这才慢慢从内堂走了出来。后来长安主管养马的官员骑着马来迎接,就这样朱买臣乘着专车向自己的家乡驶去。

  到了家乡,当地百姓听说新太守将到,由县长等官吏带队,万民夹道相迎。新太守的一百多辆专车装着辎重浩浩荡荡驶进会稽境内,刚进入会稽郡,朱买臣就看到自己的前妻和他的丈夫在人群中,朱买臣命令停下车,让自己的前妻和丈夫坐上后面的车,一同开进太守的府邸,让他的前妻和丈夫住在自己的家中,也让他们过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一个月后他的前妻上吊自杀,朱买臣还给他前妻的丈夫一大笔丧葬费。

  后来因为朱买臣破东越有功,征入为主爵都尉,位列九卿。再后来因为淮南王刘安谋反一案被牵连免官。再后来拜为丞相府长史,当时丞相庄青翟和御史大夫张汤有矛盾,朱买臣就联合另外两位丞相府长史一起上书打张汤的小报告,张汤因为害怕自杀,汉武帝下令彻底调查此事,结果查出张汤家中所有财产加起来共五百金,都是平时赏赐得到,并没有其他余财。张汤的一死换取了朱买臣等三位长史的被杀,另外丞相庄青翟也害怕自杀,真可谓以死杀人。

  就这样,以上是正史中的朱买臣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但他留给我们的却还有不小的谜团。
  日期:2014-03-11 23:16:29
  在民间传说中,在朱买臣官拜会稽郡太守衣锦还乡之际,他的前妻听说她的前夫现在已是大官,感到十分后悔,所以当朱买臣来到会稽郡时,他的前妻跪在朱买臣的马前,希望朱买臣能不计前嫌,两人仍重修百年之好。朱买臣让人拿来一盆水,泼在地上,如果自己的前妻崔氏能够让地上的水收回盆中,就同意复婚。这就是“马前泼水”的由来,大家都知道覆水难收,他的前妻心中明白缘分已尽,羞愧难当,精神失常。

  到这里,不禁让我想起了另一个可以说一模一样的故事。说的是姜太公和他的妻子马氏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姜太公姜子牙七十岁才被周文王姬昌拜为丞相,扶周灭商。那他年轻时和朱买臣是一样的,好读书,不置产业,那他的老婆马氏必然也受不了这等贫苦的生活,提出要离开姜子牙,姜太公和朱买臣一样好言相劝,将来总有一天你的丈夫会飞黄腾达的,但是马氏铁了心要和姜太公离婚,姜太公没有办法,只好答应。后来姜子牙拜为丞相,马氏非常后悔,找到姜子牙希望能再续姻缘,姜太公也如法炮制,马前泼水比喻覆水难收。再后来,姜子牙对马氏进行了疯狂的报复,在《封神榜》中,最后姜子牙封自己的老婆马氏为扫帚星可见一斑。

  其实记载姜子牙和他老婆的这段故事在宋代就已经出现,而记载朱买臣和他妻子的故事则在清代的《烂柯山》中,那么就是说有可能朱买臣的故事是仿效姜子牙的故事的。但是不管是谁仿效谁,有一点可以确定,朱买臣和他妻子的故事不会像传说中那样。
  传说中朱买臣的妻子是一位爱慕虚荣,趋炎附势的小人形象,她在朱买臣未发达时因为吃不起苦,受不起穷而选择离开,而等到朱买臣发达了,又想回来再续前缘,那样的一副嘴脸真是叫人恶心。但是在正史中,朱买臣的妻子是因为丢不起朱买臣当街朗读的人而离婚,后来在朱买臣没饭吃时还和现任丈夫一起接济过朱买臣。可以看出,朱买臣的妻子应该是自尊心很强一位妇女,心地也很善良,不然不可能去接济朱买臣,因为虽然以前有夫妻的名分,但是俗话也说的好,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因为从后来的记载来看,朱买臣妻子的后任丈夫家境也不会很好。

  等到朱买臣当上会稽郡太守,也没有像传说的那样跑到马前死皮懒脸的要复婚,她和丈夫只是和普通百姓那样出来欢迎新太守,压根就没有那种念想。而朱买臣将其接到自己的府邸,也没有经由当事人同意,可能他们夫妇本来是不愿意去的。所以一个月后他前妻的死死的蹊跷。
  一可能是他前妻因为内疚,想想当时没能好好对待朱买臣,现在人家不计前嫌,好吃好喝好招待,感到心中有愧,上吊自杀。
  还有一种可能,朱买臣对其前妻进行了残酷的报复,在一个月中我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表面上可能风平浪静,暗地里岂料波涛汹涌,而她的现任丈夫又无权无势,根本不敢伸张。抑或根本没发生什么暴力,只是朱买臣加倍的对前妻好,语言是苍白的,朱买臣用行动让他前妻心里充满了罪恶感、羞愧感,让她的精神彻底的崩溃,这种报复是最厉害、最疯狂、最恶毒的。从他揣着太守印来到驻京办不伸张,让办事员自己发现这件事来看,朱买臣的城府是很深的,所以这个假设是可能存在的。

  所以当我们以后再次读到这个故事时,我们应该试着思考,这位“让人恶心”的女人背后可能有难言之隐,而这位乍一看“让人同情”的男人背后可能隐藏着一张伪善的面具,一把杀人不见血的快刀。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