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不容误读——撕开野史面纱,直面历史真相》
第16节

作者: 九孔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还有一次,汉景帝派自己宠幸的宦官太监前往李广的军营监军,那帮监军尤其是太监监军是非常容易惹事生非的,这不一天这位太监就带着人马去散步去了,途中遇到三个匈奴人,这位太监大人自不量力,觉得我手下这么多人马他们就三人,于是下令攻击。谁知那三人都是匈奴有名的射雕手,三下五除二,将这位中贵人所带领的人马全部射杀,中贵人自己溜得快,逃回帐中,向李广求救。李广马上意识到这三人是匈奴的射雕手,于是他点了百骑,亲自出马,因为匈奴人没有骑马,所以很快李广就追上他们,李广叫手下从两面包抄,将三人团团围住,自己又拿出看家本领,搭弓上箭,射死两人,生擒一人。要是没有高超的技术和绝对的信心,面对匈奴彪悍的射雕手怎么敢轻易迎敌。

  再举一个例子,汉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李广受命出雁门关抗击匈奴,因为寡不敌众,生擒被俘。因为匈奴单于早已听闻李将军的威名,所以下令抓到后好生对待。匈奴人抓到李广的时候他负了伤,匈奴人因为单于早有交代,所以就在两匹马之间用绳子结成一张网袋,做成了一副简易的担架,让李广躺在上面。这样走了十余里路,李广装死,但是他用眼睛瞄着周围的一举一动,他看到旁边一个家伙骑着一匹良驹,突然之间一跃而起,跳上那匹良驹,顺势将那位胡人推倒下马,于此同时用手夺过其弓箭,扬尘而去。等到匈奴人反应过来,追将上去,李广再一次使出其拿手好戏,一路射杀,直至其自己的军营。这种惊心动魄现在我们只能在电影大片中看到的场面在千年前早已上演,看李广完成的跃起、上马、推倒、夺弓等一系列高难度动作,而且每次的时间点和落脚点都算的非常准,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要自己身上没有两把刷子是绝对做不到的。就是在这一仗之后,匈奴人给李广上了一个雅号“飞将军”。

  通过以上三个故事,我们不仅看到了李将军高超的射箭技术,同时他的武艺、骑术、胆识都远胜于人,就是这样的一位人物,怎么会一生都不得志,不能封侯呢?
  日期:2014-02-28 20:38:57
  我们先来看李广一生中两次最有可能封侯的战役。

  第一次在汉景帝时期,我们知道在西汉景帝朝发生过一件历史上非常出名的大事,由于汉景帝听从手下大臣晁错削藩的建议,从而爆发了以吴王刘濞为首的“吴楚七王之乱”。当时李广作为太尉周亚夫手下的骁骑都尉,参加了这次抗击叛军的战争。在战争中,李广首当其冲,夺了对方的军旗,在中国古代的战场上,军旗是一个军队的灵魂,军旗被夺是会导致军心涣散,其仗必败的,所以谁在战争中夺得对方的军旗是大功一件,足以够得上封侯了。那为什么李广立下如此之功,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封赏?原来李广作为中央政府景帝手下的正规军,他竟然去接受了一个诸侯王梁王的将军印,而且当时谁都清楚景帝和他的弟弟这位梁王的关系,你李广居然还敢去接受梁王的赏赐,这是好大的胆子。就这样,李广错过了一次绝好的封侯机会。

  第二次绝佳的封侯机会,就是李广参加的最后一次战役,赫赫有名的漠北大战。汉武帝元狩四年,刘彻派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大举进攻匈奴。当时李广听到这个消息,认为这是自己最后一次机会了,于是立马向汉武帝主动请缨,希望能参加这次战役。汉武帝是不愿意李广参战的,一是因为李广年事已高,当时李广已经六十多岁;二是汉武帝认为李广这个人“数奇”,就是命不好,用现在话讲叫点儿背。但是敌不过李广的软磨硬泡,最终汉武帝决定让李广出征,并担任部队的先锋前将军。

  等到出兵塞上,卫青不知从哪里得到情报,知道了匈奴单于的具体位置,大帐所在。因为匈奴是游牧民族,他们是逐水草而居,没有固定的住所的,所以和这些人打仗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老是摸不到他们的老巢究竟在什么地方。这次卫青获得了如此重大的情报,此仗必然大胜在望。按理说来李广一辈子的梦想就要实现了,因为前将军是先锋部队,最先碰上胡人部队的必定是这帮人。但是行军前,卫青重新做了人事部署,改李广为右将军,和赵食其一起从东部夹击。东部是不好走的,道路迂回而且水草不丰美,是不利于屯兵的。李广就去向卫青自陈,皇上让我做前将军,你现在改我为右将军,况且我从结发之日起就和匈奴打仗,老子刚打仗那会你那不知道在哪呢!我只需一人一马就能把匈奴的单于给收拾了。李广哪里知道这命令本来就是汉武帝为卫青下的,在出征之前汉武帝就交代过卫青不能让李广做前将军,理由前面已经讲过,一个是年龄问题,一个是运气不好。后来李广知道卫青竟然任命公孙敖为前将军那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公孙敖是卫青的救命恩人,当年汉武帝愿以金屋藏之的陈皇后吃汉武帝爱妃卫子夫的醋,陈皇后的母亲馆陶长公主刘嫖要弄死卫青,是公孙敖带领人马将其救出的,现在公孙敖因为犯事被格了侯位,卫青现在把前将军的位子给他,他现在又得到如此重要的情报,公孙敖的侯位又有了。李广这下当然非常生气,没有和卫青打招呼就自己率兵从东面进发了,要说李广的点真是背,他们那队人马在茫茫戈壁上由于没有向导迷路了,等到李广的军队赶到,战斗早已经结束,匈奴单于逃走,大获全胜。

  卫青就想要了解一下李广部为什么会迷路,一路上发生了什么事情等等李广拒绝回答。卫青这下也火了,分明是不把我这大将军放在眼里,命令长史即刻将李广叫到幕府内做笔录,录口供,将相关事情一五一十说清楚。李广对前来的长史说,“我一人做事一人当,所有的责任都我一人扛,与我手下的诸位将士无关,我一人去和大将军讲清楚。”
  等到来到幕府,李广对卫青麾下的人员说,“我李广从少年时起就和匈奴打仗,大大小小的战争已经经历了七十多场,这次本来有幸跟着大将军担任前将军,然而大将军却临阵调兵,将我换去右路迂回,路上又迷路,耽误了归期,这岂不是老天要捉弄老夫么!何况老夫今年已经六十多岁,又怎么能够去面对那些刀笔小吏呢!”说完,抽刀自刎。这位把一生最宝贵的年华都奉献在抗击匈奴的战场上的老将,选择了一种如此悲壮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日期:2014-03-01 12:34:06
  随着一代将星的陨落,李广终于可以可以卸下身上背负的的永远的痛,而且我们从上面的论述中也似乎有了答案,尤其是漠北大战中,李广未能封侯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汉武帝和卫青两个人在捣鬼。卫青是执行者,而且任人唯亲,汉武帝是幕后的谋划者,就是这对君臣导演了一出早已设定的局,使得我们的飞将军落得个如此的结局。那么我们不禁要问,这是历史的真相么?其中还有没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