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不容误读——撕开野史面纱,直面历史真相》
第7节

作者: 九孔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正是这两件看似和荆轲毫无关系的事情的发生,彻底偏离甚至颠覆了荆轲原先的生活和生命轨迹,一颗耀眼的历史新星缓缓升起,他将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太子丹看到请求政治避难的樊无期于心不忍,打算收留,但是其老师鞠武不同意。想想秦国的虎狼之师,弱小的燕国怎么敢得罪?
  于是他们想到了隐士型人物田光,希望他能相助。田光随即就向太子丹推荐了荆轲,他还为了应太子丹的那句不要把这个秘密流传出去而选择自刎而死。
  太子丹随后就和荆轲商议有关的事宜,荆轲对其作出自己的规划,太子丹非常满意,“尊荆卿为上卿,舍上舍”整日香车宝马,美酒美女伺候。
  眼看日子一天天过去,荆轲却没有动身的意图,太子丹就派人去打听。荆轲因为只身前往恐秦国不信,想带两件秦王梦寐以求的东西——樊无期的人头和燕国督亢(音刚)的地图一同前往。于是荆轲亲自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得樊无期自愿献上自己的项上人头。太子丹还为荆轲觅得天下神兵——徐夫人的匕首再淬以剧毒,保证见血封喉;还为其安排了一位副手,燕国最小的少年杀手秦舞阳。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日期:2014-02-16 16:57:27
  公元前227年的一天,咸阳宫中格外的喜庆。这天秦王换上了正装,喜气洋洋,用最隆重的九宾礼迎接即将到来的两位使者,这两位使者带来了秦王做梦都想要的觐见大礼。

  原来那天秦宫里正要举行的是燕国的受降仪式,燕国派来了两位使臣荆轲和秦武阳,带来了两件大大的礼物:一颗人头和一圈地图。
  这人头可不是一般的人头,他是秦王最痛恨的樊於期的人头。那地图也不是普通的地图,它是督亢的地图,那时燕国最富庶,最发达的地区。秦王已经对督亢垂涎已久。在冷兵器时代,地图对于作战的意义重大。而当时秦国已经灭了韩国,赵国,陈兵易水,兵临燕地。而此时送来地图,就说明燕国已经不战而降。这就意味着秦王在统一大业上又迈出了至关重要且不费吹灰之力的一步。秦王怎么能不盛装出席,热情款待呢!

  但是正所谓来者不善,善者不来。秦王万万没有想到,这两个使臣竟然是燕国派来刺杀自己的。一场让人哭笑不得的悲喜剧在两千多年前咸阳宫上演了。先是燕国的副使秦武阳走到威严肃穆的秦宫台阶下时忽然面如土色,浑身哆嗦,不得不终止其秦宫之行。后来是荆轲在地图中抽出一把匕首,荆轲和秦王就在堂堂的大殿之上玩起了“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要不是秦王的御医夏无且反应及时,将肩上的药囊砸向荆轲,给了秦王几秒以逃脱和喘息的机会,可能中国的历史就将要改写。要知道荆轲手里的那把匕首可是当时最知名的“品牌”徐夫人匕首,只要划破就见血封侯,一滴毙命。

  中国人是最同情失败者的,所以像项羽,荆轲这样的人物几千年以来都受到人们的喜爱,尊重。
  历史是不容假设的,大家想过一个问题没有,荆轲的失败是历史的偶然还是历史的必然?
  笔者认为是必然,有以下几点
  第一,据《战国策?燕策》记载,太子丹在一切都安排妥当后,就觉得可以出发了。而这时荆轲还在等他一位远方的朋友,所以“倾之未发”。而太子丹是什么反应,“太子迟之,疑其有悔改”,荆轲只好哼易水之悲歌,入不测之强秦。
  一个值得要去完成必死任务前等候的人必将不是一个普通人,这个人一定对于荆轲非常重要。可能荆轲要等的是一位武林高手呢?古称燕赵多有感慨悲歌之士,那地方向来都是侠士云集,卧虎藏龙的,荆轲打算请这位朋友助他一臂之力也未尝没有可能。所以刺秦失败的第一个原因是太子丹对荆轲的怀疑使他过早的踏上了秦国之路。假如荆轲等到了那位朋友,在秦廷上两人配合默契,双管齐下,秦王就可能没那么幸运了。

  第二,想想荆轲刺秦的地点,威威大殿之上,上面是九五之尊,下面是百官群臣,你们就两个人,能斗的过么?根据出土文物显示,那时上朝时每人都要带玉制的组佩,作为大王的预警系统,底下有什么风吹草动,大王早就知道了。
  既然你带了秦王最想得到的两件礼物,那么秦王会不会一时龙颜大悦,单独召见你询问燕国的情况好做下一步打算?或叫几位近臣大家一起开个座谈会什么的?那时在行刺成功的几率可是大大的提高了啊。

  第三,太子丹给他安排的副将是谁?一个十二三的小孩子——秦武阳。行刺是儿戏么?带这么一位未成年人,简直是荒唐。秦武阳可能在燕国能行凶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但是一个人的年龄始终无法改变,在那样一个环境中,一孩子怎么可能不害怕,表现出镇定自若!
  古人做事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荆轲刺秦这件事真是叫既无天时,又无地利,也没人和,焉能不败!
  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荆轲的那把匕首不是号称见血封侯么。其和秦王扭抖了那么长的时间难道就没有划破一点秦王的皮肤?
  难道两千年前久已经有假冒伪劣商品存在了?
  日期:2014-02-18 16:03:51

  007 火烧阿房——西楚霸王的万古奇冤
  西楚霸王项羽火烧阿房宫的故事在中国已经流传了千年,到了现代,先是1952年陈皮执导电影《火烧阿房宫》,后来1996年刘晓庆主演电视剧《火烧阿房宫》,到了2012年由黄伟明执导,胡军、杨恭如主演再一次把这经典的一幕搬上舞台。咱们中国人在同情这个悲剧的项王的同时也对其的这一举动表示不满,太冲动,好好的一座宫殿干嘛要去焚毁?!
  真正能让阿房宫在历史上留名的要数晚唐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樊川居士杜牧的那篇千古奇文《阿房宫赋》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在秦始皇三十五年,嬴政自认为咸阳的人太多了,先王留下来的宫殿又太小,想要拓宽自己的居住面积。于是就召集相师寻找一块风水宝地来为自己建造一座豪华别墅群,还真让他找到了,在周文王时期的都城丰和周武王时期的都城镐之间一带被认为是风水绝佳之地。就在此处,秦始皇开始营造当时最大的建筑群,《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光前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这按照秦朝的尺寸折合到现在,这前殿东西长690米,南北宽110米,总面积8万平方米,现在看来也不小呢,上面坐万人真是绰绰有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建筑样式非常丰富多彩一天之中,一宫之内,气候会所变化,可见其宫室之大,建筑之奇!

  “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从远处望去,长桥横卧在水面上,没有云彩,哪里来的龙?两层之间的通道跨跃天空,没雨过初晴,哪里来的虹?里面的装饰也是雕楼画栋,富丽堂皇,其奢华程度现在我们想来也是不可思议的。“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那撑梁的柱子,比田里的农民还多;架在梁上的椽子,比织布机上的女工还多;闪闪发光的钉子,比粮仓里的谷粒还多;参差交错的瓦缝,比一身衣服上的丝缕还多;直的横的栏杆,比全国的城墙还多;嘈杂的管弦乐声,比闹市里人们的话语还多。燕国赵国的收藏,韩国魏国的积蓄,齐国楚国的精品,在阿房宫里堆积如山,他们将把宝鼎看作铁锅,把美玉看作石头,把黄金看作土块,把珍珠看作石子,丢弃满地,毫不吝惜!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