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果然很有料》
第48节

作者: 京城说书匠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9-14 13:55:37
  因为,如果要发兵攻打北汉,则势必引发出另外一个问题,宋朝必须要和契丹开战,才能收拾掉他的这个孙儿。
  可是,对于赵匡胤,或者是整个中原王朝君主而言,从辽国诞生的那一刻起,你就必须面对一个残酷的事实了:你打不过他。
  后面的历史也完全印证了这一点。赵匡胤死后,他的弟弟赵光义先后两次对辽国用兵。一次是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北宋发兵十万攻打幽州,结果全军覆没。赵光义坐着一头驴车,就这样不顾颜面地跑回来了。另一次是雍熙三年(986年),宋朝倾尽全国之力,发兵30万大军,兵分三路攻辽,结果还是惨败而归,还把杨业扔了进去。
  可见,哪怕是统一了全国的宋朝,都无法打败辽国,还均以惨败而告终。而赵匡胤此时此刻的宋朝,其领土面积和军事实力更是少了数倍。在这种背景下,如果与契丹开战,其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退一万步讲,计划赶不上变化(后面的事实也印证了,确实如此),要是赵匡胤执意北上,并一举攻陷了北汉,直接跟契丹的领土接壤了,那么,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
  就算契丹不全力反击,赵匡胤也需要在边境布置下大量的士兵,用来防御大辽的进攻。到了那个时候,赵匡胤还能剩下几只手,他还有多少力量南下争雄,去把南唐、荆南、后蜀、南汉这些小割据政权全部踩烂?
  因此,不管后世如何非议,我个人认为,赵普的这个“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战术,绝对是正确的。

  这个国策,也将成为赵普不朽的政绩,永载史册。
  日期:2015-09-14 13:56:56
  湖南的求援
  在与心腹大臣赵普雪夜长谈后,赵匡胤终于确定了帝国统一的总体方针。然而,虽然“南北问题”解决了,但是一个新的问题,却立刻扑面而来。
  对于赵匡胤而言,他如何统一南方?如何制造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以达到自己师出有名的目的呢?
  要知道,虽然在揍人的过程中,理由看上去无关紧要,但从实际操作上讲,理由不是必需的,却是必要的。

  师出有名,才能无往不利,这绝对是一句大实话。
  有,总比没有强!
  殊不知,就在赵匡胤苦思冥想,死活找不到这个理由的时候。他最需要的这个理由,竟然不请自来了!
  这个理由,就是盘踞在湖南的周氏政权的一封求救信。

  话说在当时的五代十国里,有很多明明实力不够、却还要建国称帝的皇帝。在这些人中,湖南的马殷、南平的高氏一族,他们都是这个方面的佼佼者。
  公元907年,马殷定都潭州(今长沙)。他建立了一个国中之国,史称“南楚”,或者直接叫“楚”。
  刚开始的时候,这个弱小的楚国只有潭州、邵州两地,后来在慢慢地不断经营后,最终发展到了七州。这也算是发展神速了。但是很不幸的是,等李璟登基称帝后,楚国的对外发展历史,也就此戛然而止了。
  咱们前面讲过,李璟登基称帝后,他立刻忘记了老爹的谆谆教诲,凭借李昪留下的万贯家财,很快就灭掉了楚国政权。然而,攻下了湖南,并不等于能够管理这里。在一场场反复的拉锯战中,李璟最终吐出了湖南这块大肥肉,而最终胜出的人,是一个叫作周行逢的军阀。
  公元956年,周行逢率军进驻常德,他控制了整个湖南,并建立了一个“周行逢政权”。虽然在五代十国的历史中,周行逢并没有登基称帝,他也没有建立一个国家,但是这个政权却不受任何人的管制,俨然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割据政权。而这个周行逢,他也成为一名割据一方的土豪。
  殊不知,即使是一名富甲一方的土豪,也是有烦恼的。
  这个烦恼就是,如何在这个“兵骄而逐将,将强则叛上”的时代里,把皇位成功传给自己的儿子。
  这个问题,确实很难办。
  日期:2015-09-15 09:54:00
  这个问题,确实很难办。
  在当时,为了夺取这个天下,周行逢一共结交了9个弟兄。然而,秉持着可以同甘苦、不能共富贵这一基本原则,周行逢在活着的时候,他就把其中的8个兄弟,全都送到阴曹地府去了。
  当然了,对于唯一仅存的兄弟张文表,周行逢也没打算留。只是,老天爷太不给力了,周行逢刚刚打算动手,自己就先行一步了。
  公元962年,周行逢在弥留之际,召集了所有的下属,将11岁的儿子周保权(好名字)托付给了他们,并颁布了最后一道遗旨:我死后,如果张文表率军造反,就派杨师璠讨伐他;如果杨师璠讨伐不了张文表,就归顺宋朝的赵匡胤,并坚壁清野,等待这位皇帝派兵支援。
  说完,这位靠一己之力,打下整个湖南的乱世枭雄周行逢,终于不甘心地闭上了双眼。当然了,等这位湖南大佬咽气后,张文表也没有辜负他的厚望,第一时间就举兵造反了。
  这一下子,这位刚刚年满11岁的湖南“柴宗训”,直接被吓得不知所措了,最后他两眼泪汪汪地对着手下说道:“到底是我的老爹呀,他的坟土还没有干呢,张文表就造反了。今日湖南的成败安危,就在此一举了,还望各位多多努力呀!”
  于是,在周保权这番激昂的演讲下,群臣立刻遵从先皇的遗诏,开始了各种平叛的工作了。
  他们干的事情,主要有两件:
  第一,命杨师璠出征,讨伐张文表。
  第二,求助赵匡胤,请求宋朝出兵。
  然而,您看出这个平叛工作的失误了吗?
  要知道,按照周行逢的临终遗言,上述工作是分两步走的,要等到杨师璠被打败了,才能求助赵匡胤。然而,周保权明显已经病急乱投医、彻底疯掉了。这种两步并一步的做法,他也不怕步子迈得太大,不小心扯着蛋!
  当然了,这个“扯着蛋”的弊端,它很快就会显现出来!
  一个月后,等湖南的求救信传到开封后,朝野震惊!这是什么?这是“天降横财”呀!老天爷都想让我们发财,还等什么!赶紧出征,马上发兵,吃掉湖南这块肥肉,这才是正道!
  然而,在这满朝文武的喊打喊杀声中,有一个人却不为所动。他就这么默默地看着,彻底摆出了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
  这个人,就是唯一拥有决策权的大宋王朝的最高指挥官——赵匡胤。
  对于皇帝的这种表现,群臣都快疯掉了。要知道,现在是一个什么情况?还不“该出手时就出手”?要不然等南唐、后蜀、南汉们醒悟过来了,咱们连“风风光光闯九州”的机会都没有了!
  实际上,赵匡胤的内心比谁都着急,但是,他必须要得到一个极其重要的信息,才能做出自己最合理的判断。
  半个月后,赵匡胤朝思暮想、千呼万唤的那个信息,终于如期而至了。
  陛下,臣已查明:荆南兵甲虽整,但控弦者不过三万;年谷虽登,但民困于暴政,取之易耳!
  至此,赵匡胤那张布满愁云的脸上,终于出现了久违的笑容!而一个统一天下的通天大计,也就此孕育而生了!
  日期:2015-09-15 12:32:57

  一石二鸟,南平臣服
  虽然在满朝的文武眼中,湖南在闹革命,周保权在不断地喊救命,然而,在赵匡胤的眼中,出兵湖南,他就必须要经过一段“敌占区”,需要横穿高氏家族的荆南,否则绝不可行。
  因此,对于赵匡胤而言,他一定要清楚地知道:这个荆南,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这么一个位于四战之地的国家,它的战斗力到底有多强,会对宋军造成多大的危害等等。
  荆南,也称南平、北楚,是真正的“五代十国”之一。首都在荆州,旗下拥有荆、归、峡三州。
  荆南的大当家的姓高,从五代后梁时代起,高家的第一代掌门高季兴,他就在这里称王称霸了。后来,等中原的统治者改姓赵了,高家也换了一个新的统治者——高保勖。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