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唐史的正能量——用精彩给你好看》
第42节

作者: 木唐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3-19 09:03:35
  连载34
  三、宫府兵的反扑
  东宫骁将薛万彻、冯立、谢叔方三人很快知道了建成的死讯,消息是从玄武门逃回的东宫下属带回来的。于是三人一合计,迅速召集东宫和齐府精兵两千人直奔玄武门而去。根据史书中的提法,我们这里不妨称其为宫府兵。
  主子都没了,这帮宫府兵还忙乎什么呢?再忙乎,主子也没了。
  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建成平素待他们不薄,大伙要为主子报仇。
  二是主子一死,按常理,大伙难逃被清洗的命运,不如索性与对方拼一把,拼个鱼死网破。倘或也能除掉秦府的主子,大伙就能逃过一劫。

  就这样,冯立他们毅然决然杀向了玄武门。建成和元吉苦心经营其卫队多年,所以这支宫府联军的战斗力绝对不容小觑,如果他们能够攻入玄武门内,那么这次秦府发动的政变必定凶多吉少。
  但这在他们匆匆赶到玄武门外时,却只能望洋兴叹了:他们眼睁睁地看着两扇沉重的大门缓缓合上。有一位猛人挺身而出,独自一人完成了这个不可思议的动作。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秦府麾下那位天生神力的张公谨!
  冲不进玄武门,宫府兵只得与守卫玄武门的队伍厮杀起来。
  据史料推测,当时负责守卫玄武门的,除了张公谨率领的少量秦府兵外,还有敬君弘和吕世衡二人率领的玄武门守军,即宿卫兵。这两支队伍虽分属不同的领导,但此时此刻,却不约而同地站到了一起,变成了友军。
  看到宫府兵气势汹汹来犯玄武门,宿卫兵将领敬君弘当即准备迎战。这时候,手下有人劝他道:将军,大事未定(指秦府兵与宫府兵还没分出胜负),我们这里掺和什么?不如先静观其变,或者等队伍都集合好了,再打也不晚啊。
  但敬君弘坚决不听,毅然与吕世衡率领宿卫兵会同秦府兵大喊着冲向宫府兵。
  李渊的宿卫兵和李世民的秦府兵是一伙,是友军;建成的东宫卫队和元吉的齐府卫队是一伙,是联军。李氏父子爷四个的麾下就这样分为两拨,在玄武门外大打出手。

  作为李渊的宿卫兵将领,敬、吕二位不去理会玄武门内的秦府兵,而单独视宫府兵为敌人,你很难说他们没有倾向性啊。
  而且根据史料,李世民后来还曾专门对两人予以表彰追封。
  但宫府兵人多势众,又有薛万彻、冯立、谢叔方等几位猛将,敬、吕二位寡不敌众,最终竟战死于玄武门外,而宿卫兵和秦府兵也渐感不支。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有一个问题不能不说了:玄武门外何以会出现这种危急形势呢?李世民和他的秦府主力都哪去了?

  这个问题其实很好回答,他们兵力不足,所以正在集中主力,完成一个更为重要的任务:解决退入太极宫内某些试图抵抗的禁军,从而控制皇帝。
  禁军是皇帝的侍卫,发现有武装人员进入太极宫,绝对不可能视若无睹,他们当然会进行抵抗,而且必定进行了抵抗。
  除了敬君弘、吕世衡及其麾下那些明显偏向秦府的禁军以外。
  据零星的史料记载可以看出,当时秦府兵曾与退入宫中的某些禁军发生了一些激烈的战斗,乱箭一度射到了皇帝的寝殿之外(流矢及于内殿,矢及宸闱),而就在这些战斗进行当中,皇帝李渊忽然出现在了一个很奇怪的地方:海池边。

  是太极宫内廷三个(有说四个)海池其中之一。史载李渊当时还坐了一条船,船上还有陪审员裴寂、萧瑀、陈叔达、封德彝、宇文士及等亲信重臣。
  这真纳闷了。李渊不是准备审案的吗?他最应该出现的地方不是两仪殿等处吗?何以还有闲情逸致,忙里偷闲,准备泛舟湖上呢?
  如果要问准确答案,对不起,没有,还是只能猜。
  推测起来,李渊此时现身海池有个还算说得过去的原因:为免被乱兵所伤,匆匆逃到船上去的,只要把船划到海池中心去,就算找到了一处避风港,乱兵一时杀不过来。
  但就在这时候,尉迟敬德奉秦王之命赶到海池边保护皇帝来了。
  当然了,说是保护,这词儿也还有另外两层含义:控制或挟持。

  保护是褒义词,控制是中性词,挟持是贬义词,三个词儿说白了,一回事儿。
  日期:2013-03-19 09:07:34
  连载35
  四、李渊的表态
  其时尉迟敬德身披铠甲手持马槊,率一彪人马风风火火赶到海池边来“保护”李渊。李渊见状大惊,喝问道:“今天是谁在作乱?你来这里干什么!”
  这真是明知故问,看见尉迟敬德还不知道谁作乱么?还不知道人家打算“保护”他么?

  那么尉迟敬德又怎么回答的呢?敬德真是好口才,答得很有水平:“回禀陛下,是太子和齐王作乱,今秦王殿下已率兵诛之,恐乱兵惊扰圣驾,特命为臣来此保护陛下。”
  李渊闻言,顿时面如死灰。
  费尽苦心,儿子们终究还是拔刀相见了,骨肉相残了,喋血宫廷了,血淋淋的现实摆在眼前,老李家终究还是未能避免老杨家的惨剧,甚至比老杨家更惨!
  李世民,你小子好……样的!
  我做的,好失败啊!
  强烈的失败感犹如一记闷棍,而丧子之痛又恰似万箭攒心!
  然而此时这些,都已经顾不上了,目前最要紧的,还是解决自己的困境。

  因为尉迟敬德和秦府兵还在旁边虎视眈眈呢。
  想到这里,李渊长叹一声,把头转向裴寂等人,有气无力地说道:“不料今日宫中……竟然出了这种事情,诸位爱卿,都拿个意见出来吧。”
  说完了,李渊眼巴巴地瞅瞅裴寂,又瞅瞅众人,那意思,近乎是在乞求了。
  老李呵,您老是真糊涂了还是装糊涂呢?都这会儿了,您还能怎么办呢?
  三个字,一条路,交权吧。

  先交兵权,再给储权,最后么,就是您老的那个……皇权。
  咳咳,我乱说的,您老只当没听见呵。
  裴寂默不作声。这一刻,裴寂真的很心疼老李,但他也深知,秦王目前已掌控大局,为今之计,还是装聋作哑为上策。
  裴寂不吭声,自有别人来圆场。见此情形,秦王党的萧瑀、陈叔达二位说话了:“陛下,建成和元吉一向嫉妒秦王,必欲置之于死地,如今幸被秦王剪除,秦王功高望重,天下归心,陛下如果能立他为太子,并托付以朝政,自然平安无事。”
  一句话,只要您老交权,一切都好说。

  那我现在就交权?
  嗯,您老就剩这一个嫡子了,不交他交谁呀?
  迟交不如早交,交了您老就能享清福了,真正夕阳红了。
  要说李渊这人,可也真是一个痛快人,一见萧瑀和陈叔达两位重臣倒向秦王,立马表态了:“善!此吾之夙心也!”
  好!我老早就这么想的!
  老李嘴上这么说,心里真这么痛快么?
  心里再不痛快,嘴上也得这么说。
  老李是个政治家,政治家的拿手本领就是审时度势,与时俱进。
  但毫无疑问,李渊光嘴上说说并不成,还必须拿出实际行动来。就在他表态之后,尉迟敬德立马不失时机地提出了一个要求:“请陛下速速降旨,令诸军并受秦王节制!”
  敬德这是在替秦王讨要兵权了。
  嘿嘿,老李人都在你手里,兵权那啥的,小意思啦。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