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唐史的正能量——用精彩给你好看》
第41节

作者: 木唐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在建成的坚持下,他们二人带齐了相关下属,从东宫出发,打马直奔玄武门而去!
  他们将就此踏上一条死亡之旅,一去不回!
  日期:2013-03-18 09:05:49

  连载33
  二、斩首行动
  天光大亮了。玄武门依旧巍峨高耸,一切毫无异样。
  但很快,得得的马蹄声打破了这里的平静。在给守门禁军验过入宫的凭证“门禁”以后,建成和元吉及其下属顺利进入玄武门内。由于是入宫参朝,因此所有的东宫、齐府下属都不得再携带武器,只有元吉依靠父亲的恩宠,仍带了一副弓箭。
  他们继续打马前行,片刻之后,便已来到临湖殿。

  按太极宫图,内廷生活区内并无临湖殿。不过年代久远,史料散失,各处建筑的名称也颇有变更,所以临湖殿失传也属正常。这里依据殿名“临湖”推测,它应该位于内廷生活区内某一海池附近,而且这一带,还应当有一片树林。
  一种可怕的气息从树林中隐隐透出,再细看之下,林中似乎有人影晃动,有刀箭马槊盔甲折射的光芒,甚至,还有传来战马轻微的喷嚏声。虽是炎炎夏日的早晨,但建成和元吉还是不由得打了一个寒战!
  不好!这里有埋伏!
  建成和元吉本能地拨转马头,准备逃跑。
  但就在这时候,突然有人从树林中纵马而出,大喊一声,叫住了他们。
  那是他们再熟悉不过的一个声音。勒马回头看去,那又是他们再熟悉不过的一个身影。
  他不是别人,正是他们的同胞兄弟:李世民!
  (建成和元吉在玄武门临湖殿发现情况有变)
  元吉反应奇快,虽在惊慌失措之下,还是二话不说,取弓便射。然而变起仓促,心慌意乱的他向李世民连发三箭,竟然全部失去了准头。没容他再抽一支箭出来,那边李世民的大羽箭已挂着风声呼啸而至!
  只这一箭,便已穿入了建成的要害,建成一声未响,便一头栽下马去跌落尘埃,就此命归黄泉!
  这是玄武门之变中射出的第一箭,李世民亲自射出了这第一箭,他没有射元吉而选择了先射建成,只这一箭,他便解决了自己的头号死敌李建成!
  是的,这一刻他们已不再是兄弟,而是不共戴天的死敌!
  (李世民箭射李建成,李建成当场毙命。)

  只要解决了这个死敌,他就有了问鼎权力巅峰的资格!
  其时尉迟敬德已率第一批战斗人员七十余人随后赶来,乱箭齐发,把元吉射得坠马倒地。但这些箭似乎都射到了马身上,所以元吉只是倒地,身上毫发无伤。见此情形,东宫和齐府下属纷纷作鸟兽散,逃向玄武门外去搬救兵。生死关头,元吉拿出了最大的勇气,迅速从地上爬起,拔腿向李世民那边扑了过去。
  世民骑马又带大羽箭,元吉步行又赤手空拳,这孩子是要找死么?
  当然不是,他是想杀死李世民。据史书记载,此时李世民的坐骑不知何故突然失控,驰入树林中,而李世民本人则被树枝挂倒,摔下马去,由于树枝还挂在身上,所以急切之间,没能从地上爬起。
  想那李世民当年,曾统率千军万马摧锋陷阵纵横驰骋,不料此时此刻,竟被一根小小的树枝挂倒,还倒地不起,他何以会如此狼狈呢?
  答案只有一个:在射杀李建成以后,李世民的内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时回不过神来,忘记了控制坐骑。
  建成毕竟是他的兄长,是他亲手射死了自己的兄长。尽管这一切在事先早有心理准备,可当建成一箭毙命,鲜血随箭簇喷涌而出的一刹那间,他还是不能不为之震憾,不能不受到良心和人伦的巨大拷问!
  告诉我,我是真的……射死我大哥了么?
  那一瞬,真实的血腥忽然虚幻如梦。

  (李世民被树枝挂倒,李元吉飞步上前,准备杀死他。)
  李世民倒地不起的一幕被李元吉尽收眼底,由于坐骑被射不便逃命,所以他的第一反应就是扑向李世民。只要杀死李世民,他也算够本了,就拼个鱼死网破吧。
  于是就在李世民与树枝纠缠不清时,李元吉如飞而至,一把夺过李世民的弓来,企图直接掐死他(史书中原文为“夺弓将扼之”,也有人理解这个动作为“企图用弓弦勒死”)。
  昔日同胞兄弟,今日大仇死敌,就在玄武门,就在临湖殿,李氏三兄弟以生命为赌注,上演了一场生死肉博的大戏!
  尉迟敬德时刻把秦王的安危挂在心上。就在危急关头,他飞马赶来,大声喝斥元吉。元吉素来最怕敬德,一听这声音,恍如空中响了一记炸雷,情知不是人家的对手,只得撇下世民,拔腿便逃,直奔武德殿方向而去。
  然而跑没多远,尉迟敬德从身后一箭射去,元吉就此一命归西。

  这是玄武门之变中非常关键的第二箭,这一箭解决了李世民的二号劲敌李元吉!
  (尉迟敬德一箭射死李元吉)
  看来尉迟敬德不只马槊了得,箭法也很不错。可叹元吉费了老大劲儿,没整死敬德,最
  后反倒命丧对方之手。这真是一对天生的冤家啊。

  建成和元吉既死,意味着秦府政变第一波“斩首行动”划上了句号。按理说,政变就已经算是成功了,接下来的事情应该容易许多吧?
  不然。我们不要忘了,东宫和齐府的将士们也不是吃素的,他们马上就要登场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