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克上---日本菊花纹的凋落》
第26节

作者: 真的很博通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为什么浅井长政选择了朝仓义景呢?
  我认为这种结果不是一个偶然,而是双方运作的必然结果,织田信长在京都的行为实际上产生了一个空档期,在这个空档期之中织田信长不仅压制了堺港更是收服了松久永秀,还打压了三好家的势力,可以说在京都逐渐开始站住了脚跟。
  这样一来织田信长就拥有了与朝仓家一样的形势,同样可以依靠于港口得到大笔的利益,那么这时候的朝仓家呢?你似乎很难看到朝仓家有什么主动的动作,看起来是坐以待毙,如同冢中枯骨一样。
  但我认为这就是朝仓义景的策略,在我看来朝仓义景所真正瞄准的目标就是左右浅井家的动作,在这一点上我认为朝仓义景下出了一手绝妙的棋子。
  以不变应万变。

  那么要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事实上织田信长看起来一路上是披荆斩棘的打败了一切阻挡自己的敌人,但是这也意味着织田信长在树立更多的敌人,而接下来织田家必然要与朝仓家进行一场厮杀,关键的要点就是朝仓家也拿捏不准浅井家的动向。
  如果朝仓家杀出来就一定会输,而一动不动就会赢。这一点我认为朝仓义景看的比织田信长透彻的多,如果朝仓家杀出来到京都与织田家决战,那么自己的老家一乘谷城就会变得空虚,这时候浅井家就一定要背叛朝仓义景投入织田信长的军中。
  自己马上就会腹背受敌,这样一来不但朝仓家无法成功,相反必然战败。如果浅井家趁虚而入朝仓家,那么自己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所以自己不动,由织田信长先动,如果织田信长攻入朝仓家,那么浅井长政则必然投入朝仓家军中,这样自己就可以和浅井长政联合绞杀织田信长。
  凭什么下这样的思考呢?因为浅井长政是一个有野心的人。
  一只猛虎怎么会坐以待毙呢?所以想要让猛虎咬别人而不是咬自己,就要扔出一块肥肉到对方的身上,这样猛虎就自然会去咬对方而不是咬自己了。
  不动者胜,动者必败。

  日期:2015-07-12 20:17:43
  56,琵琶湖攻防战(11)
  织田信长与朝仓义景所控制的区域要是比喻成为巨兽的话,浅井长政就是一匹伺机而动的狮子,真正决定了两家胜负的是这只狮子,因为他控制了通道。
  任何一方离开自己的领地如果长途跋涉到对方的地方就会使得自己的战线变长,又因为地缘的原因使得浅井长政可以轻易的切断一方的退路,所以谁动谁就会输。
  为了拉拢他两方都使用了自己的谋略,织田信长所给出的是利诱,朝仓义景反而是无动于衷,那么为什么浅井长政选择了朝仓义景呢?只要能看破这一点就看破了整个问题的核心所在。
  理由是:“利益”。
  即不是为了朝仓家所给于的“恩情”也不是织田家给于的“婚姻”,浅井长政根据自己的利益而动选择了朝仓家,下面就来分析这种想法,对谋略家来说重要的地方不是在战争中的走向,是战争后的走向。
  如果织田信长赢得战争表面上浅井长政会获得利益,但是会失去的是“出路”,因为整个琵琶湖将会被织田信长控制,这样织田信长就会得到一条从南部的堺港通向京都然后再通向北方敦贺港的完整贸易通路,将会使得织田信长控制整个中部的贸易,进而影响到全日本的贸易。
  这个目标一旦达成织田信长就变得更为强大,并且对浅井长政而言,自己就将被封在琵琶湖这里再也出不去了,成了真正的瓮中之鳖,所以短期所得到的好处从一个长期看来是一个坏事。
  另外一点的是两者的对比,对朝仓义景来说他要的是保护自己祖先所创造的领地,利用绿洲法控制资本的流动,所以对外扩张的欲望并不高,这对浅井长政是有利的,因为浅井长政是一个有野心的人,想要利用自己的力量来达到自己所想要的利益。
  织田信长是一个不断征伐的人,可预见的是击败了朝仓家的话下一个就要向着毛利或者和武田家争夺天下,对这一点来看的话,现在的织田信长虽然需要浅井长政,但是一旦扩大地盘以后,浅井长政的作用就下降了,甚至将来不过是替织田信长看守贸易线的保镖罢了。
  所以,背叛织田信长选择更加保守的朝仓家是非常现实的一种考虑。那么再回到之前说过的猴子的故事,养猴人早上给三个或者是给四个是使用了谋略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但是猴子也收到了自己的好处。
  织田信长之所以敢于贸然的出动,就是认为自己是那个养猴人,浅井长政不过是自己御下的一只猴子罢了,只要扔给他一些更多的利益,就可以使得偏离原先的轨道。
  信非信,以利控。利用短期的大额利益使得对方迷惑于眼前的好处,从而放弃远期的好处,这是织田信长的做法。
  然后他所控制的并非一个只想着坚果的猴子,而是一只饥饿的狮子,现在一切准备都已经做好,织田信长出动了。
  日期:2015-07-12 20:19:11
  57,金琦之战(1)

  大军一旦出动就无法阻止,一开始织田信长就势如破竹的攻破了金琦城,一个强大的大名似乎不堪一击,但是浅井长政也终于出动了。
  那么有意思的事情突然出现了,也就是所谓的“红豆袋的故事”,织田信长正在快速的攻击朝仓家时候收到了自己妹妹织田市送到军阵之中的礼物,一袋或者几袋两端被线捆绑住内部装有红豆的袋子。然后丰臣秀吉谏言这是“瓮中之鳖”的意思,前有朝仓后有浅井,他们自己就是袋子中的红豆。
  据此判断浅井长政已经背叛了织田信长。这个故事看起来是完美无瑕的,但是有一点是却很有问题,为什么织田市能把情报送出来?
  这才是一切的根本,对于一个善通谋略或者说已经置于热锅之上的大名来说,注意细节才能成功,而浅井长政在如此危机关头,为什么会没有控制到织田市的行动呢?
  而且送出情报的时机既不是在大军开进之前,也不是朝仓家与织田家士兵激战正酣的时候,是在织田信长占据优势的时候,为什么如此呢?
  因为这是浅井长政故意的,如果说平日里织田市把一些浅井家的内部消息通过忍者或者间谍送给织田信长,那浅井长政是可以装看不见的。甚至有时候可以加以利用,让织田信长认为自己没有背叛他的心思。
  当自己已经决定要和织田信长决战的那一瞬间起,织田市的情报怎么可能还能送的出去呢?大军行动必有征兆,谈到这里就要看到浅井家内部的家臣关系了,在这一点上家臣们是明显偏向朝仓家的,在朝仓家的贸易网中这些家臣必定获得了或多或少的好处。
  所以只要细心观察就一定能发现浅井家是准备和织田信长开战的,不然织田市也无法送出红豆袋去提示织田信长。而关键并非红豆袋的意思是什么,是怎么送的出去红豆袋。
  如果真的有办法送出去,那就应该早送出去,在织田信长没有面临如此危局的情况下把情报送出去,这样织田信长就能从容的撤退,但是这是不可能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