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唐史的正能量——用精彩给你好看》
第15节

作者: 木唐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爹当然不会听我的。我知道这一点,所以我拐出“马脸”家不久,转了一个圈子又返回去了,我得听听“马脸”这次究竟跟爹要什么了。
  听了一会儿,我弄明白了。“马脸”让爹给她院里打个水窖。这可是个大价钱,怪不得爹犹犹豫豫的嘴里像含了一枚烧枣!
  日期:2013-03-02 08:20:33
  连载11(今天更新,同时休息)
  二、绝地求生
  在仁智宫听罢尔朱焕等人的告密以后,李渊气得鼻子都歪了。
  能不气么?这么多年来,老李坚守嫡长制,辛辛苦苦维护着建成的储君地位,老人家容易么?岂料建成不知感恩,还企图搬倒自己提前上位!原来这么多年,建成的孝顺都是装出来的,这小子够阴也够狠!
  你不仁我不义,别怪老子无情!

  气归气,可李渊也不愧政治家本色,他很快找了个别的借口(托他事),派人回长安传话,叫建成到仁智宫走一趟。
  接到李渊的召唤以后,建成吓坏了。
  李渊找的是别的借口,建成为什么害怕?
  可能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建成做贼心虚。一个是李渊身边的人把实情通知了建成。
  李渊身边有谁?妇女同志们呗。
  这是李建成有生以来面临的最大一次危机。本来父亲走后,建成在长安城里呆得颇有感觉,岂料转瞬之间,形势便急转直下!
  如何应对危机是个大问题,建成一个人想不出辙来,便赶紧召集他的东宫智囊们讨论此事。人多点子多,可是人多嘴也杂,讨论来讨论去,智囊们总算拿出了两套方案。
  一套是:直接在长安起兵。具体操作手段可能是:散布一些谣言,随后以监国身份下令戒严,并出动东宫侍卫控制京师等等。索性动真格的!
  再一套是:赶紧服从召唤,到仁智宫去向父亲认罪,装软蛋,打悲情牌,以求取得老人家的宽恕。
  一套硬,一套软,一套伸,一套屈,建成何去何从?
  建成选择的是后者。
  为什么?
  有客观原因。发动兵变是个系统工程,需要精心准备。除某些个案而外,通常都是一招不慎,满盘皆输,一击不成,再难翻身。想来当时动真的、来硬的,时机并不成熟,建成并没有做好准备,所以下不了这个决心。
  也有自身原因。建成是个稳重谨慎的人,他身上被动和怯懦的成分更重一些,激烈的、需要胆略的手段非他所长。
  然而打悲情牌的风险也很大啊。偷运铠甲到庆州,这一行为无论如何都不好解释,更何况尔朱焕和桥公山已经明确举报建成有谋反企图,建成能洗清嫌疑吗?万一李渊先入为主,不听解释,建成到仁智宫去,岂非自投罗网?
  不要紧,建成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还有反秦联盟一大帮人能帮他,还有……

  建成此举无疑是他当时最现实最明智的选择,也极有可能出乎李世民的意料之外。
  不管怎样吧,在做出选择以后,建成表现出了罕见的行动力。他立即从长安出发,带着一批东宫下属和部分侍卫赶往仁智宫。当行至距仁智宫六十里处一个叫做毛鸿宾堡的城堡时,为了不至于引起李渊的恐慌,他又把大部分随从留在当地,仅带了十余人去见父亲。
  父亲啊,儿子我向您请罪来啦,您老消消气。
  见到李渊以后,建成这回的表现可圈可点:先是爬地上砰砰砰磕头请罪,见父亲不为所动,干脆跳起来往柱子上撞,往地上撞(奋身自掷),逮着什么撞什么,一个劲儿地折腾,搞得差点都昏过去(几至于绝)。三分真力加上七分表演,搞出了十分的效果,不过李渊这回是真气坏了,任凭建成如何卖力,仍是怒气不解。
  这里需要搞清楚的是,建成跟李渊究竟是如何解释的?史书中对此没有记载,不过根据后面的情况来看,建成很可能是把偷运铠甲的责任都推到了他的东宫下属王珪、韦挺二人身上,并且发誓说自己并不知情。

  但即便王珪、韦挺肯当替罪羊,这也糊弄不了李渊。
  这出戏唱罢,李渊当晚把建成关了禁闭,丢给一碗麦饭,派人严加看守,同时又派司农卿宇文颖急赴庆州,征召杨文干。
  为防庆州有变,李渊这次征召杨文干找的仍是借口。杨文干能不能来,就看借口是否合适,以及宇文颖的忽悠把式了。
  令李渊大跌眼镜的是,宇文颖到庆州之后,不但没有完成任务,还把实情透露给了杨文干,结果杨文干一听,啥?太子都被关了?看来这回凶多吉少,干脆地,起兵反了吧。
  辜负李渊的厚望,宇文颖这是活腻歪了吗?
  这里要先介绍下宇文颖何许人也。此人本是李密旧部,为人贪婪,与元吉关系极好,算得上是齐王党,鉴于建成和元吉的联盟关系,或者也可以归为太子党。如此说来,杨文干也是他的党内同志。关键时刻,要为党服务,跟同志们站在一起。
  但事实上,杨文干一旦造反,只能让建成的处境更加艰难,宇文颖为党服务就这么干的?他脑子进水了吗?
  推测当时的情况可能是这样的:关于铠甲事件的解释,杨文干必须与此前建成在老李面前的解释一致,所以宇文颖把实情告诉杨文干,就是为了统一口径。又或者,宇文颖希望杨文干把责任多揽一点,以保全建成。只要建成能安全度过这一关,杨文干同志暂时受点苦也不怕,因为党是不会忘记同志们的!岂料杨文干同志没这么高的觉悟,感觉只要一踏入仁智宫,必定会成为党的牺牲品,不如豁出去最后挣扎一下。

  武德七年六月二十四日,杨文干于庆州正式举兵造反。
  日期:2013-03-03 08:59:27
  连载12
  三、父亲的承诺

  接到警报,李渊先是下令庆州周边唐军围剿杨文干,然后又紧急召见了李世民。
  李渊很直接,一见面就和盘托出缘由,要求世民赶紧拿一套方案出来,以应对杨文干造反危机。杨文干是建成党羽,所以杨文干造反就是建成造反,就是建成的背叛!这令李渊很受伤,很无助,此时此刻,也许只有世民才能安慰自己受伤的心,才能给自己以信心。
  要按照李世民以往的性格,相信他一定会主动请缨的。但耐人寻味的是,李世民却没有这么做,他告诉父亲:杨文干不过是个小角色,能量有限,对这种人不需要大动干戈,至多派一员偏将出马就可灭了。
  与王世充、窦建德这些枭雄人物相比,杨文干无疑是条小鱼儿,一条小的不能再小的鱼儿,虽然李渊很重视他,但李世民实在懒得出手。

  表面上看起来是这样,但其实未必尽然。如果我们考虑到李世民在整个事件中扮演的角色,一定还会找到更深层次的缘由:
  杨文干事件牵连到李建成,此时李世民如果表现得太过积极,不但有违兄弟之义,容易给人以落井下石的感觉,令人心寒,甚至还可能会引发李渊的怀疑,暴露出秦府集团在事件背后的操盘行为!
  总而言之,此时低调一些,才是明智的、正确的选择。
  见李世民没有挂帅的意思,李渊可真急了,他说:“不然不然,现在不是杨文干造反,而是建成反啦,恐怕响应的人不在少数,你还是亲自走一趟吧。”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