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珠勿惊龙(日薪八千拿命换,记录我当珍珠潜水员的日子)》
第15节

作者: 二郎神犬马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8-02 01:43:00
  11、
  简师公接着说:“所以,天然珍珠的形成原理,一定不是这样的,而是因为外套膜的增生裂变,这种增生裂变可以是自发的,好比人类的骨质增生,也可以是别的原因引起。增生的外套膜陷入结缔组织,继续存活,单独形成珠囊,而后向珠囊内部分泌珍珠质,从而最终形成天然的珍珠。
  不过那种关于异物进入贝类产生刺激的理论,虽然在我看来不正确,但却开创了今天的人工养殖,只不过这是人工发明的,而非天然珍珠的原理。
  至于为什么一般人养殖海水珠母贝,无法采用无核的天然原理来培育,就是出在环境改变这个环节上,他们无法做到仿真生态,当然只能用植入珠核养殖的方法,来产出有核珍珠。不过其实,南珠王却早已经摸索出了如何让海水珠母贝产出无核珍珠。”

  我恍然大悟,说:“师公您的意思是,异贝异珠一定需要天然才有价值,所以只能采用天然的无核原理。而为了防止海水珠母贝不孕珠,所以必须高度仿真生态,因此才必须一是潜入水底,在水下原生态的环境中,进行植囊;二是只能在异贝的原地进行操作?”
  简师公说:“没错。所以你们看南珠王的这套方法,真是相当高明。不管他是否懂得这些科学原理,但他的这些措施无一不暗合。一、奇贝异螺只能在原地,不能将其捞捕到别处;二、奇贝异螺只能在水下,不能出水,即便植囊也只能在水底作业。有这两条,就既能保证不引发异象,乃至更严重的灾难,又能保证可以产出天然无核的珍珠。”
  杜志发皱着眉头问:“双壳扇贝类的是可以,但如果需要采集的是海螺、螺类所产的珍珠,恐怕就没法用这种方法植囊了吧?甚至就没法植囊!”
  郭文娟接过话:“而且没法在不破坏螺身的情况下,把珍珠给取出来。”
  简师公眼神闪着精光,嘴角笑着说:“要是没点看家的本事,我简家也不敢吃这碗饭。首先海螺产的珍珠,是在壳体内,从外部没法看出来,而且产量极其稀少,所以现在珠宝市场上能见到的,比如孔克珠、美乐珠、赤旋螺珠、丛云宝螺珠等,其价格都是以‘克拉’为单位计算的,也就是跟钻石的计量单位一样。

  其次,如果按照《增删水经》或者《百珠通考》,找到的是螺类,而非贝类,那么我们不需要透视眼,便可知这只螺里一定是有珍珠的,顶多是还未成熟。
  再者,南珠王留下祖训,采一珠植一囊,不可破坏奇贝异螺。所以我们要取螺产珍珠时,就不能像别人一样,直接敲碎螺身,而得用别的高招,其实这个方法已经记载在《百珠通考》里,杨宣日后可以详细查看掌握,我这里先稍微讲一讲。你们知道的,人体内会有结石,比如颌下腺结石、肾结石等,这些结石除了手术治疗,还有别的什么更好的办法将它们取出吗?”
  杜志发抢着说:“这个我晓得,肾结石可以多喝水多运动,然后直接尿出来的。那什么颌下腺,我没听说过,但肯定也有类似办法。”
  简师公说:“嗯,不错。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人体自身将它们排出。那么同样的道理,对于螺产珍珠,我们也可以使用类似的理念,想办法让螺类自己将珍珠‘吐’出来。”

  这话一出,我们几人茅塞顿开。
  简师公接着说:“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路子对了走起来难。这个方法不是南珠王摸索出来的,而是我们简家祖传下来的,那就是用‘水牛的血’以及‘蛇血’,两种血液以一定比例混合,然后通过特定方法进行防凝处理,让血液长时间保持液态,还得采取措施防止血蛋白分解,也即力求血液的新鲜,最后按比例稀释,防止浓度过高。这些准备好之后,用容器装好,潜入水底异螺之处,缓缓释放,使得异螺周围的水域充斥配好的牛蛇血。每天施洒一次,至多七天,则螺必吐珠,只不过绳罩得提前设好,免得珍珠吐出来后,却被暗流冲走。”

  日期:2015-08-03 01:58:00
  我们三人佩服得五体投地,简师公说:“至于各种比例和措施,以及具体的实施细节,杨宣自己研究一下,书里都写得明明白白。并且古时候因为条件制约,防凝、保鲜等的措施过于繁琐,现在可以有更简便的方法,我也在一旁做了备注,你可以古方、今方对照着看。”
  杜志发问:“那异螺吐珠后,怎么人工植囊呢?”
  师公略一沉吟,说:“珠母贝的插核技术,向来是珍珠界的核心,各国、各大公司均有不同方法,且都保密。除了珠核、珠囊的制作工艺以外,最重要的就是手术技巧,以及相关的生理、环境因素。而且这个不是一劳永逸的事,不同的珠母贝需要不同的手法,比如若将合浦珠母贝的插核植囊技术,用在白蝶贝上,那就不会成功。另一方面,贝类的植囊手术相对简单,而螺类则极为精细,堪比人类医学上的复杂手术。

  《百珠通考》里“植囊”一章,分贝与螺两大类,按照施术方法的不同,又细分为数十个门类,也即数十种不同的手术方法和环境生理处理技巧。其中环境生理因素又是相当重要的一环,比如螺类的植囊手术,水底环境、季节水温等自不必提,另外术前也必须施洒牛蛇血,而术后则需要由龙齿研磨制成的药剂。”
  我奇怪地问:“龙齿?就是我脖子上挂的龙牙吗?”
  “不是。此处的龙齿指的是古代猛犸、象、犀牛、三趾马等动物的牙齿化石。”
  杜志发咂咂嘴,说:“这个恐怕不太好找。”
  师公笑笑,说:“不用担心,这些东西,南珠王当年留下来的多得是。即便真龙牙,不也照样有吗?以前别人把这些东西当垃圾,我可都藏得严实,半点不敢浪费。除了杨宣爷爷来求了一个龙牙,再无旁人问过,可笑。”
  说到这里,简师公站起来,转身回了屋,片刻后走出来时,手里提着一个长扁状的紫檀木盒。将其放到桌面,缓缓打开后,映入眼帘的是满满一箱造型各异,却又精细至极的工具器械。
  郭文娟惊讶地问:“简式珠器?”
  师公笑道:“你知道?”
  “嗯,我爷爷多次提及。说您在英国毕业之前,曾经亲自设计并花重金打造过一套插核植囊的手术器械,命名为简式珠器,后来带回国内,共包含大小108件工具,极为精密复杂。”

  我和杜志发惊叹地看着,那一件件精致的银色器械,配上满工雕花的紫檀盒子,简直如同价值连城的首饰,让人不忍触碰。
  简师公似笑非笑着说:“与插核植囊技术最为直接的相关,便是手术器械,当年我留学时,业界最好的器械产自日本,但我设计的这套东西,自认为即便放在当下,也少有能超越者。”然后叹了口气,“现在交给你们了。”
  杜志发小心翼翼翻动着,看到箱子的最底层压着青灰色的东西,问到:“这是什么?”
  简师公说:“这是两只鲨皮携具,既可提,亦可缠或挂于腰间,用来装这些器械潜水的,否则提这么大个箱子,在水底下作业可不方便。”

  我俩又把玩一番,之后简师公说:“好了。该厘清的各种都已讲完,最后说说这次的事儿。”
  杜志发抬头看看天,然后说:“师公,我饿得头晕,要不先吃饭,下午再说?”
  我和郭文娟两人转头瞪着他,杜志发两边看看,然后低头看桌面,嘀咕着说:“那还是先讲完,再吃饭吧。”说着不知从哪里掏出根雪茄,咬开烟屁股,美滋滋地点上,“我且抽根雪茄充充饥。”
  “抽烟也能充饥?”郭文娟笑着问到。
  “经验之谈,肚子饿得咕咕叫时,抽根烟,保你不感到饿。”杜志发啜了一小口雪茄说。

  我看着杜志发那样,不由感叹简师公没把两部书传给他还真是对的,这小子,忒不靠谱。原本心里的内疚之情,也全然消失。我问:“简师公,这次是要找这贝壳,还是要从中取珠,还是别的什么呢?”
  简师公说:“异贝是我们采珠人的衣食父母,采珠两原则是什么?采一珠植一囊、只采珠不伤贝,伤了贝、捞了贝便是断了我们的活路。现在美国的贝商那里,出现了原产于中国的异贝,这就说明有人在捞它。你说,咱们是不是得去看看到底什么情况?再加上你们俩初入行,正是需要砺练的时候,至于文娟嘛,说句实话,我其实不太希望你跟着一起过去,万一有点闪失,我没法跟你爷爷交待。”

  郭文娟柳眉凝立,急着说:“本来就是爷爷让我来找师公您的,即使真出了事,那也怨不得别人。况且,如果不跟着去实地考察一趟,又怎么能算是彻底搞清呢?我还打算到时在《COA》杂志上发表一篇论文呢。发现一个新物种,而且还能拥有命名权,对于贝壳收藏者而言,没有什么比这更令人兴奋的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