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惊梦(《明末那些事儿》之二),历史上最纠结惨烈的“三角虐斗”》
第48节

作者: 赤脚踏沧浪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5-16 08:16:04
  【086】
  第九章 绝地反击(6)
  可怜巴巴的南昌建安王府镇国中尉朱统类在南京一出现,就被眼光敏锐的马士英捕捉到了。他派人找到朱统类,说你只要乖乖听话,我保证给你个京官做。
  在官位的诱惑下,朱统类抛弃了尊严和良知,秉承马士英的旨意,连续两次向弘光帝上疏。第一疏还是翻从前“定策“的老账,说姜曰广“谋立疏藩,心怀异图”。第二疏则无中生有地罗列了姜曰广的五大罪状:
  一、把持朝政,广植私人;
  二、勾结江洋大盗,图谋不轨;

  三、包庇从贼诸臣;
  四、纳贿;
  五、奸媳。
  这是一篇极为下流卑鄙的奏章,朱统类编造谎言,信口雌黄,已经严重突破了人类道德的底线,竟然污蔑六十多岁的姜曰广**儿媳。
  姜曰广气得浑身发抖,却又无从辩解。难道要让年轻的儿媳妇抛头露面,到公堂上来跟老公爹当面对质?他两眼冒火,嘴唇颤动,立马上书要求辞职。

  许多大臣都愤愤不平,纷纷痛斥朱统类的无耻行为:
  “朱统类含血喷人,不顾拔舌恶报,污及家庭暧昧。再不驳斥,朝廷设言官何用?”
  “人世间礼义廉耻四字,到此荡然无存矣。曰广劲骨憨直,守正不阿,居乡立朝,皆有公论。朱统类何许人?竟将狗彘秽行,加于高洁之身,此真奸邪之尤,岂可容于圣世?”
  也有大臣从朱统类上书违背常规程序一事上提出质疑。因为按照祖制,像朱统类这样的宗室成员上书,必须先由本支系的亲王审议,认为内容无碍,给予审批后才准许呈送朝廷。如果说因为朱统类正在吏部等候考选,属于特例,那就跟地方上的官员一样,必须通过通政司,才能把奏疏送达御前。

  吏科给事中袁彭年厉声责问:“朱统类走的是什么门路,竟能将这样一封秽亵丑恶的奏疏,直接交到皇上手里?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矛头直指幕后黑手马士英。
  大家还不知道,身为皇族镇国中尉的朱统类是个大老粗,认不了几个字,这封恶毒无比的奏疏,其实完全是阉党余孽、无行文人阮大铖的手笔。
  面对舆论的质疑和斥责,大学士高弘图在朱统类的奏疏上票拟了四个字,“追究,严惩”,呈报皇上批准。
  弘光帝看过后,却不认可,立即退回内阁要求“改票再拟”。高弘图重新票拟后再次呈上,弘光帝仍不以为然。
  第二天,弘光帝升殿端坐,把几位内阁大学士都召集进去,声色俱厉地说:“统类跟朕是一家人,凭什么要严惩他?”然后又责备高弘图不该提议把史可法召回朝堂。
  原来,高弘图目睹南京朝野党派纷争愈演愈烈,实在不成样子,几天前曾向皇上提议,请督师大学士史可法回朝,主持大局。
  见皇上出言责难,执着的高弘图并不屈服,仍坚持要求惩治朱统类,并上书抗辩。被权奸与太监重重包围了的弘光帝铁青着脸置之不理。

  日期:2015-05-17 09:32:27
  【087】
  第九章 绝地反击(7)
  ▲▲ 钱谦益老头儿

  赶走了吕大器,敲打了刘宗周,欺辱了姜曰广,马士英感觉,起用阮大铖的时机终于成熟了,因为此时,东林党一位元老级大人物也主动向马士英和阮大铖伸出了橄榄枝。
  这个人就是名重一时的文坛领袖钱谦益。
  钱谦益,字受之,号牧斋,南直隶常熟(今江苏省常熟市)人,万历十年(1582)出生。明眼人一看这名字,就知道是取义于《尚书》上的名言“谦受益,满招损”。
  其实,钱谦益根本不是一个懂得谦虚的人。他二十八岁就摘取了“探花”桂冠(殿试第三名),这在比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还要拥挤的科举考场上,算得上是难得的少年得志。由于天赋和努力,三十几岁的他就成了东林党重要人物和公认的文坛盟主,明末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瞿式耜、顾炎武、郑成功都曾是他的学生。
  就像所有自以为怀揣利器的莘莘学子一样,钱谦益从年轻起就希望出将入相,实现更为远大的政治抱负。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在仕途的道路上他却一直步履艰难,饱受打击。
  天启年间,阉党人员编写了一部有趣的书叫《东林点将录》,把钱谦益比作水泊梁山上的“天巧星浪子燕青”,因此被罢官撵回家。崇祯元年,九千岁魏忠贤倒台,钱谦益又回到京城做了礼部右侍郎,但很快因不择手段跟周延儒、温体仁争夺入阁名额,落了个“革职坐杖”的处分,在皇帝、百官面前被扯下裤子打了顿屁股。
  崇祯十年(1637),刚过了几年清静日子的钱谦益再次被人诬陷,押到刑部受审,足足坐了两年监牢,最后走了皇帝身边得宠的大太监曹化淳的门路,才被释放出来。

  经受一连串打击,早年期盼的飞黄腾达已成为明日黄花,自视甚高的钱谦益开始变得消沉、颓废,过起诗酒声色、放浪形骸的风流生活。就在这段绮丽浪漫的时光里,钱谦益结识了名满江南的风尘女子柳如是,这使已步入“耳顺”之年的钱谦益又一次焕发出了青春。
  在著名的“秦淮八艳”中,最美丽的女子应是陈圆圆,最痴情的女子是董小宛,最有胆识的女子是李香君,而最有富才气的女子则非柳如是莫属。她留下的数百篇精美的诗作,让后世的文人学士牵挂了几百年。
  一代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耗尽十年心血,旁征博引,多方考证,晚年终写成一部煌煌八十余万言的传世巨著《柳如是别传》,为旷世才女树碑立传。
  柳如是原名杨爱,幼年即被卖入勾栏,14岁时被告老还乡的大学士周道登强索为妾。柳如是“聪慧无比,主人常抱置膝上,教以文墨,以是为群妾所忌”,不久被诬与男仆私通,被赶出周府。
  然而柳如是并不屈从于命运的摆弄,她以“相府下堂妾”的名义重新高张艳帜,凭着青春美貌和过人天赋,在与江南名士才子的交往过程中,耳濡目染、融会贯通,其诗词、书法、绘画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成为秦淮河畔最有才气的奇女子,引来一批文人士大夫众星捧月般的围绕和垂涎。

  在这些趋之若鹜的追求者当中,有一个名叫谢三宾的大财东最为执著,他自恃财大气粗死缠硬磨,“欲量珠以聘柳氏”。柳如是根本看不上这种有了钱就牛逼哄哄的势利小人,以养病为名躲避到嘉兴。她心中真正倾慕的大英雄是复社主将陈子龙。
  陈子龙为人慷慨,胸怀大志,兼之任侠好施,舍家为国,具有很强的人格魅力,其诗歌创作“沉雄瑰丽”,也给予柳如是深刻的影响。柳如是仿照三国曹植的《洛神赋》,精心撰写了一篇《男洛神赋》,献给陈子龙,以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
  陈子龙与柳如是诗歌唱和,由相识而相知,由相知而相恋,终于双双坠入爱河。崇祯八年(1635)春,二人开房同『居』,开始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甜蜜生活。但好景不长,由于陈子龙“使君有妇”,遭到家里人强烈干预,自尊的柳如是也不甘心做妾的地位,两人的缘分只能无果而终。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经历了与陈子龙爱情的幻灭,柳如是更加理智和成熟了。她从来就没有把金钱和权势放在眼里,在柳如是的择偶标准中,才华无疑是最重要的内容。她发誓一定要找一个博学多识的旷世逸才,才能心甘情愿地把自己嫁出去。
  苦苦找寻了五年之后,美女作家柳如是终于遇到了文联主席(文坛领袖)钱谦益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