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珠勿惊龙(日薪八千拿命换,记录我当珍珠潜水员的日子)》
第7节

作者: 二郎神犬马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7-21 20:53:00
  我不屑地撇撇嘴,简师公摆手道:“这回可就不完全对了。你想想,珍珠的形成可是需要时间的,普通人工珍珠尚需几年时间,天然形成的异珠,又需要多久?比如某处一百年前被南珠王采过一颗赤丹珠,现在一百年后,你再去同一地点寻觅,虽然珠母贝一定还在,但它是否又再次孕出新珠了呢?新珠长到多大了呢?难说。这是其一,其二,《百珠通考》只是记录了简家先人和南珠王采过珠的地方,中国的地方大了去了,有多少地方是咱没走过的?除了中国呢?世界其他地方呢?太多了。所以《百珠通考》中已经记录过的地方,你们确实值得查看,但据我估计,大部分地方的新珠应该尚未成熟,所以你们不到万不得已,还是得自己开拓新水域,并且详细记录成文,不断完善《百珠通考》,一代代传下去,最终,后人凭借我们几代人努力记录形成的《百珠通考》,就可以真正实现杜志发刚才说的,按图索骥,直接翻书寻找,就行了。”

  “只是我不明白,为什么师公您刚才说,同一地点的珠母贝肯定在,只是新珠长到多大就不一定了呢?”我不解地问到。
  简师公起身换了盘熏香,又把有些凉了的饭菜重新拿到锅里去蒸,然后坐下来说:“你这个问题,就是我最后要讲的第四点。祖辈的采珠人很聪明,干这行时间久了之后,就在想,能不能像种果树那样,在某处种棵树,然后每年或者每几年等果子成熟后,就来采摘一次。这样岂不是比每年都在盲目地到处寻找新果树省力得多?但是珠母贝与果树不同,果子摘了还能长,但一个珠母贝中的珍珠采了,就未必还会再产了。不过到了宋代,这一设想成为了可能,因为那时候发明了人工孕育珍珠的方法,老祖宗最初的想法是,将采过珠的珠母贝,重新在贝壳软体的外套膜里植入珠囊,然后全部集中到一个特定的地方,这样,若干年后就可以来再次采摘了。这便是今天人工养殖珍珠的雏形。这种方法,对于普通珍珠是确实可行的,但对异珠不行。异珠需要极其严格的地理、水文和气候条件,它在哪里产珠的,你若将它移动了地方,即便重新植入珠囊,也可能不会再孕珠。这就是南珠王决定从他这辈开始要记《百珠通考》的原因——发现异贝后并不将其移动,只是记录好它所在的地方,以及采珠的时间,然后植入珠囊,并用特制的网兜,在水底原地,将珠母贝宽松地罩住,等于给它用网兜盖了个牢房。接下来的事情,便是以充足的时间进行等待。只要《百珠通考》记录的异珠出处足够多,也即越多代的人参与积累得越多,那么某一处异珠形成所需的时间哪怕再长,也等得起。因为此处没到时间,总有另一处是到了时间可以去采的,甚至一辈子只采一个地方的一颗异珠,都已经足够。所以,南珠王的这个想法,对后世采珠人来说,意义极大,这也是虽然我简家无后,但我一定要想办法将《百珠通考》传下去的原因,一定要通过一辈辈一代代人的积累,才能最终大成!”

  我情不自禁地说:“南珠王确实厉害,眼光当真极其长远。不光想着自己眼前怎么采珠,甚至还为后世采珠人在谋划,寻思不能自己这辈采光了珠,断了子孙后代的活路。这等胸怀,恐怕少有人及。”
  简师公点点头,说:“所以,你们要学《百珠通考》的头一件事,就是给我牢记两点:一、采一珠植一囊。光采不植,无异于杀鸡取卵,只有重新植入了珠囊,才能让贝螺再生珠,也就等于让鸡再下蛋,虽然新蛋可能得百十年后才能成形到位;二、只采珠不伤贝。奇贝异螺乃是采珠人的衣食父母,伤了贝螺,就等于自断活路,万不可做杀鸡取卵、毁贝采珠之事。”
  我俩点点头,均说:“师公,我们记住了。”
  过了一会儿,我问到:“这第一条我倒是能理解,但第二条‘毁贝采珠’是什么意思呢?”
  “毁贝有两层意思,第一便是采珠时不小心伤着贝螺了,比如你采珠时被巨大的砗磲贝夹住,怎么办?同伙为了救你,只能毁贝,所以要极其谨慎,尽量避免这类低级错误发生;第二,有时候‘奇贝异螺’本身的价值,可是能超过其所孕异珠的,那么就会有目光短浅之人,来打贝螺本身的主意了——直接将贝螺捞走卖钱。但他们却没有想过,这些贝螺本身确实比其所孕的异珠更值钱,可异珠是能够一代一代再生的,一颗异珠顶不上贝螺的价,五颗还顶不上吗?他们不愿意等,只求眼前利,将奇贝异螺捞走,直接就断了咱们采珠人的活路,此亦谓毁贝。”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