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珠勿惊龙(日薪八千拿命换,记录我当珍珠潜水员的日子)》
第6节

作者: 二郎神犬马
收藏本书TXT下载

  简师公之所以执意不用电,可能是因为他这个年纪和成长环境的人,觉得既然必须要点蜡烛或是油灯,那还需要电灯干什么?再加上没有电的情况下,或许更能让他觉得处于年轻时的氛围,亦或让他想起当年与妻儿一起的情景,也未可知。
  日期:2015-07-19 01:19:00
  两三杯酒下肚,气氛活络起来,简师公眯着眼睛问:“你们俩有什么事情么?”
  杜志发手里夹着菜,却看向我,意思是让我讲。我心里稍微想了想,然后说:“师公,咱们先吃菜,这一见面就谈正经事,我有些不好意思。”
  简师公露出不以为然的表情,说:“小鬼头,别以为我年纪大了就脑袋不灵光了。凭空的几年在外,回来不是先陪家人,倒买酒买菜来看我一老头子。”停顿了一下,低沉地说:“我看八成是为了相水游蜂而来的吧?”
  我笑笑,赶紧说:“哪儿能呐?您看啊,我跟志发都是没爹的孩子,爷爷也都走了,那我俩还不把您当亲人?您这话说得就太见外了。”
  “就你杨宣会说话。”

  杜志发这时也跟着附和:“简师公,可不是杨宣他说好话,我们真是这么想的呀。您就是我俩的爷爷,再说了,从小到大,您不也是把我们当孙子看待的吗?”
  简师公有些出神地说:“我要是有孙子,差不多应该比你们大七、八岁。”沉默了片刻,然后将手里盏中的酒一饮而尽。
  放下酒盏,师公边夹菜边说:“行啦,咱们老的少的差几辈儿,也就别绕圈子了。你们为什么而来,我心里跟明镜儿似的,找我除了为相水的本事,还有别的吗?”
  我跟杜志发两人听到此话,也只得不自然地“嘿嘿”轻轻笑了几声。简师公续道:“你们岁数也不小了,都是可以顶天立地的汉子了,我就不把你们当小孩子看。村里公中所传的《增删水经》,我可以给你们,也可以教你们,其实这个,你们的父亲原先也会。但简家的《百珠通考》,我作为长辈,不打诳语:南珠王虽当年定下规矩,不传外人,可我简家现在无后,我是最后一人,再不传,就断在这儿了。所以其实最近几年,我也在物色继承人选。只不过,现在的后生,有几个愿意学的?即便愿意,父母也没有同意的。所以你们要是真想学,也未尝不可。”

  我俩正自心下大喜,简师公却话锋一转,道:“不过我先得把前言挑明,毕竟你们年轻气盛,又从未做过此行,可以说是完全的门外汉。而外人眼中,往往只看到利,却见不着害。所以,等我讲完之后,你们细细思量,三天之后再来答复。”

  我给每人斟满一盅酒,跟杜志发站了起来,举杯向简师公说:“不管如何,我们先敬您老一盅。”
  仰头干完,三人各自吃了几口菜,简师公说:“游蜂者行走各地,寻水觅珠,而且往往恶水出好珠,有异珠的地方通常凶险异常,九死一生。遥想当年,我伯父一船七人采珠遇蛟,全部遇难,尸骨无寻。而遇着水兽,只是游蜂最常见的一种危险,比这凶诡数十倍的情况也比比皆是。所以要入游蜂行,首先得对九死一生习以为常,回回上岸都得庆幸还活着,每次沈潜水府都得做好一去无归的准备。”

  师公重新装了些烟丝,点燃后接着说:“其二,《增删水经》讲的只是成珠因由,而非异珠所在。比如‘夜明珠’一节,只讲汉书有云‘珠蚌中阴精,随月阴盈虚’,然后添加采珠注疏——概夜明珠之所在,定能吸收月华星精,吐纳水阴波寒,聚月龙井是也。”
  这一番话说下来,我跟杜志发就有些傻眼了。要说采珠之凶险,我们倒是有心理准备,毕竟从小在村里也听得不少了。可是关于夜明珠一事,当真是前所未闻,再加上又类似于文言文,更让人云里雾中。
  见我俩一脸茫然,简师公瞥了一眼,说:“这就是说要找夜明珠,得到能在深夜聚集月星之气的深井中去。”
  我奇怪地问到:“井里人家天天打水,怎么可能会有夜明珠?又跟龙井有什么关系?”
  “谁告诉你们,这井是百姓家里所打的井?”简师公似笑非笑,“这里所说的井,乃是自然形成的井,匠人打出来的井那可不算。”
  杜志发挠着头问:“天底下还有天然形成的井?我怎么从没听说过呢?”
  简师公用烟斗敲了敲桌子,笑道:“你没听说过的事那可多了去了,嘿嘿。我就给你举个例子,北宋的时候,殿司都指挥使袁信陵,在老家建了一座宅子。一天下暴雨,可他宅子庭院中的雨水统统往西北角流去,就好像那里开了一个地漏一般,这雨足足下了三天三夜,可他院子里几乎没有一点积水,全流进那个角落里了。后来雨停之后,西北角那里便自然塌陷出个大窟窿,就似一口超大水井,里面极深,用绳子系着砖石往下仍,但根本没法测量,因为不管绳子放多长,始终到不了底,并且有时还有东西在下面拽绳子。这种就是自然形成的井了,如果这类井的地理位置又能符合吸收月华星精,且水波阴寒,成井的年头又足够久远,那么就有可能会有殷芒贝迁居其中,最终形成夜明珠。”

  日期:2015-07-20 15:53:00
  5、
  我听了之后,皱着眉头问到:“殷芒贝是什么?如果没有人将其扔进井里,它又怎么可能自己迁居其中呢?”
  简师公说:“你以为咱们普通的白蝶贝能够孕育出夜明珠吗?所谓‘异贝出异珠’,每一种珠母贝只能孕育出一种珍珠,就好比牛只能出牛黄,驴只能出驴宝,你什么时候听说过驴肚子里能出牛黄的?不同的珠母贝,产出的珍珠是断然不同的。‘马氏珠母贝’与‘白蝶贝’等属于一类,产出的珍珠基本相同,但是美乐螺呢?美乐螺所产的珍珠叫做美乐珠,美乐珠与常见珍珠的质地便完全不同了。与之同样的道理,夜明珠也不可能是普通珠母贝所产,产夜明珠的珠母贝叫做殷芒贝。我听有些人,说夜明珠并非珍珠,而是某种石头,简直贻笑大方,咱们中国自古以来所说的夜明珠,一定指珍珠,绝对不是石头。这东西,古人能弄错?南珠王敢拿颗石头说成是夜明珠,去骗慈禧?只怕即便那石头真能夜里发光,老佛爷也得把南珠王抓起来给砍了。”

  说到这里,师公抽了几口烟。南珠王是他的爷爷,但因名气太大,所以简家人便不以寻常百姓家的辈分称呼,不喊父亲、爷爷等,而是直接叫南珠王,外人猛听起来还以为谈的是别人一样。
  休息了片刻,简师公继续说:“殷芒贝很邪门的,不能出水,只要出水一次,就不会再产珠。它向来在地下水系中生活,而天然形成的井都是与地下水系相通的,如果我们把目光聚焦在地下,就会发现,整个地下水系的复杂程度丝毫不亚于地表的这些江河湖泊。殷芒贝有个特性,会自行寻找夜寒之处而迁徙。但整个地下水系很封闭,所以只要某处地表能够天然成井,将夜寒月华透进地底来,殷芒贝就会缓慢却自动地向那里迁居。”

  杜志发若有所思,然后问到:“那天然井,也就是增删水经里说的‘聚月龙井’,到哪里找呢?”
  “别着急,‘采珠注疏’之后,便是‘相水诀’,有一首诗单表这聚月龙井——群山单臂柔,一水过阳轴,穹庐拱顶处,龙井月华收。这四句二十个字,便是聚月龙井需要符合的条件。也就是说,首先得找天然井,然后找到的井还得符合这首诗所描述的特征,才能称为聚月龙井,里面才有可能会有殷芒贝,而能否孕出夜明珠,还得另说。”
  我吐吐舌头,喃喃自语:“这要采到一颗夜明珠,该得有多难呐!”然后问到:“可这还是没有说明白,具体哪些地方的哪些位置存在聚月龙井啊。”

  简师公转头盯着我:“所以刚才我说,《增删水经》写的只是成珠因由,而非异珠所在。你得根据书里写的这些个地理条件,走南闯北,到各地去相水勘探。”
  杜志发面露难色,吱呜着说:“我滴个乖乖,要是按这个来找,岂不是跑断腿也未必能寻着一处?”
  简师公稍稍显出些得意之色,说:“谁说的?咱们祖辈的游蜂,那还不都是凭这一部《增删水经》闯的天下?虽然三年未必能开张,有时五六年也未必能寻着一处,但只要开张一次,那最起码能吃个好几年的。只是往往有命赚,没命花罢了。”屋内昏暗的烛光,伴着师公说到最后时由得意转为悲叹的声音,让人感到有些压抑。
  “好了,我接着说第三件事,也就是南珠王传下来的那部《百珠通考》。《增删水经》讲的是成珠因由,以及异珠出处的地理水文条件和特征,可以说是采珠的总纲。而《百珠通考》就是南珠王根据先人以及自己一生纵横四海,在各处相水觅珠的经历所记录下来的,即你们一直在问的,异珠出处的具体地理位置。”

  杜志发两眼闪出精光,问到:“是不是记录了,比如在某省某县某个位置的哪处水域,曾经采到过哪种异珠?”
  我插话道:“哪有这种好事,你想得美吧。”
  谁知简师公一挺胸,说:“志发说得对,甚至比这个还要详细,连该水域的水文特征,注意事项,所需工具,某年某月某时采某珠出水,都精确记录了。”
  杜志发不禁笑了起来,说:“那岂不是只要照着百珠通考就能按图索骥,像查字典一样,想采何珠采何珠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