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尽的宋朝——说不尽的风云变幻荣辱兴衰》
第57节

作者: 低首神龙狄飞惊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7-10 18:02:24
  【更新】第二十六章 限佛运动 (中)
  讲到这里,你可能不太相信我的话,佛教的恶劣影响有这么严重吗?
  其实,我在上面所讲的这些还算是比较客气的,《资治通鉴》、《新五代史》等史书上对这方面的记载更加全面、更加丰富,批评的态度也更加强烈。
  如果你没兴趣研究这些正史,也可以读一读《水浒传》,这本书中对佛教寺院的情况多有描述,其中频繁出现的和尚、道士非奸即盗,基本上没什么好人,他们的种种恶劣行径描述得也更加生动形象。《水浒传》这本书叙述的是北宋徽宗时期的故事,但可以肯定的是后周乃至整个五代十国时期佛教寺院的负面影响只会远远超过北宋时期。
  同时,我也要再次严正声明,本人并非有意对佛教进行攻击,以上这些记载全部都是见诸各类记载,有据可查的内容,绝非本人杜撰和自由发挥,而且佛教专业信徒中的不法之徒,害群之马毕竟是少数的,大部分信徒都还是虔诚的佛门子弟,而其他业余信徒更是拥有坚定信念的四好公民,这一点是必须要澄清的。
  面对佛教的日益堕落和恶性膨胀,柴荣决定对佛教动一次大手术。
  柴荣整治佛教并不是为了压制佛教同时尊崇其他宗教,或者完全凭借自己的个人好恶对佛教大加封杀,而是因为佛教的过度发展导致的侵占土地、耗费资源、阻碍生产、聚敛财富、逃避税收等等问题,,就好像疯狂生长的野草与种植的庄稼抢夺有限的营养和资源,已经严重威胁到了这个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如果不对这些野草和杂草进行有效整治,自己富国强兵、统一天下的大业将无从谈起。

  显德二年五月,在发兵夺取了后蜀的成、阶、秦、凤四州后,柴荣以一纸诏书拉开了大规模整治佛教的序幕。概括地说,柴荣的宗教整顿活动主要采取了以下四个方面的措施:
  第一是削减寺院数量。除了原来官方承认的合法寺院得以保留外,其他未经批准、无照经营的非法寺院全部取缔,占用的土地全部收归政府所有,原有的佛像、和尚、尼姑全部归并分流到合法寺院统一处理安置,并且规定今后禁止再新建寺院庙所。
  这样一来,寺院的数量就得到了大幅度削减,并且被严格限制在了一定的数额范围内,保证了寺庙数量不再大规模增长。
  第二是严格剃度管理。禁止寺院在未获官方许可的情况下私自剃度僧尼,凡是自愿投身佛门的有志青年们,如果想要出嫁,必须经过父母、祖父母或者叔伯这类直系血亲或关系比较密切的旁系血亲同意后,才能向寺院申请出家。

  除了法定监护人同意这个环节外,在正式剃度之前还得通过僧尼入门理论考试。考试内容就是佛经,想当和尚的必须要能背诵经文一百纸,或者能阅读经文伍佰纸,想当尼姑的必须能北宋经文七十纸,或者能阅读经文三百纸。
  这种考试方式在今天历经考试熏陶的广大青少年来讲,实在是太简单了,无非就是死记硬背或者文字朗读,最多也就是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考试水平,但是在学前教育远未普及的一千多年前,普通百姓家十个孩子有九个是文盲,剩下一个还是半文盲的教育水平下,能阅读经文三百纸并且错别字少于一半的,也能算半个秀才了。
  这个入门理论考试的设置实在是精巧得很,广大有志出家的男女青年在剃度之前,就先要刻苦读书,努力认字,先通过文字考试关,相当于大大提高了进入僧尼队伍的门槛,一下子就堵住了僧尼队伍的来源,从源头上限制了队伍的无限制扩大。
  除了入门考试外,官府还加强对僧尼户籍的管理,规定所有州县的合法僧尼都要造册登记,并且将登记花名册报朝廷备案,朝廷则每年定期不定期进行僧尼人口稽查,一旦发现黑户,也就是不在册的非法僧尼,一律勒令蓄发还俗。若是发现任何寺院收容罪犯、强盗、间谍等亡命之徒或者违法犯罪分子的,整个寺院上下全部都要连坐受罚。
  日期:2014-07-10 18:04:39
  【更新】第二十六章 限佛运动 (下)
  第三是禁止熔铜藏铜。
  官府规定,寺院民间所有非法铸造的铜佛像都要嫌弃上缴充公,供朝廷再次熔化解体后铸钱使用,到期不交者按量论罪,私藏铜五斤以上者就要杀头处死,五斤以下可以免死,但活罪难逃,也要予以严惩。
  当然,为了鼓励大家积极献铜、充公,对于主动按期上缴铜器的居民们,官府也是会给予一定经济补偿的。为了展现破除封建迷信,禁止私藏铜器的决心,柴荣还亲自动手,抡起大斧头,砸毁了一座巨大的铜制佛像,让很多佛教信徒们对他恨得牙痒痒。
  事实证明,真正敢于为所谓宗教信仰坚持原则,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人绝对是稀缺品,大部分寺院在官府一系列软硬兼施的措施下,选择了向现实低头,乖乖交出了大量铜铸佛像和法器。
  在熊熊燃烧的烈焰中,各种铜铸的佛像、法器以及其他用具再次被熔化成滚烫的流质铜液,然后恢复成他们原本的模样——铜钱,承担起最能体现他们价值的角色——货币,困扰后周一时的“钱荒”现象终于得到有效缓解。

  第四是禁止僧尼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五代时期的各色佛教徒中有一些所谓的“苦行僧”,他们为了刻意追求修行和极致真理,往往会有“舍身、烧臂、炼指、钉截手足、帯铃挂灯”甚至自残、自杀等极端化人体行为艺术之举,还有些“假和尚行”则打着幌子,玩一些“戏弄道具、符禁左道,妄称变观、还魂、坐化、圣水”
  等街头表演之术,凡此种种花招,无非是为了忽悠广大愚昧无知的百姓,骗取钱财的把戏,正常人是不会上当的。
  可惜的是,我国心灵纯洁的广大人民群众偏偏非常吃这一套,对种种少儿不宜的表扬,往往是“震骇非常”,深信不疑,然后自掏腰包,破财消灾。
  实际上,这也怪不得老百姓愚昧,上述这些历史悠久却经不起任何考验,一戳就穿的伎俩直到人类科技高度发达的二十一世纪和文明社会,依然是大有市场,更何况在那个封建迷信十分严重的封建社会。
  对于这些严重扰乱社会正常秩序和习俗风气,严重侵害大周子民百姓善良淳朴心灵的群体和行为,柴荣进行了坚决取缔,规定此类现象一经发现,表演者发配到边远地区,勒令归俗,情节严重涉及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给予相应的刑事处分,有力肃清了社会风气。

  经过一系列全面有力的整治,柴荣的“限佛运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仅在显德二年当年,全国就废除寺庙三万三百三十六处,保留寺院二千六百九十四处,废除率达到90%以上;当年全国保留合法在籍僧人四万二千四百四十四人,尼姑一万八千七八五十人,其余全部还俗,还俗率达到80%以上。
  单从这两个数字来看,你就知道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成就,就凭这一点,柴荣就足以在中国历史上留下自己浓厚的一笔。
  不过,对于柴荣和他的后周来讲,更为实在和重要的是数字背后的东西。
  限佛以后,大量耕地资源被释放,社会劳动力得到有效补充,铸造钱币的铜料获得充分保障,社会秩序也进一步稳定,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对国家和百姓而言,可谓有百利而无一害。

  正是出于以上原因,历史上把柴荣与情节更为严重的、辟佛、毁佛、灭佛的“三武”并列,视柴荣为佛教“法难”的罪魁祸首之一,实在是冤枉了这位爱国爱民的好皇帝。
  恰恰相反,柴荣对佛教的这次整治事实上拯救了迷失方向乃至滑向深渊和堕落的佛教,将佛教从国家和人民的对立面拉了回来,更加顺应乃至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从这个角度来看,柴荣对佛教的贡献完全可以与那些崇佛、敬佛、礼佛的帝王们媲美,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第二十六章 限佛运动】完  下次更新【第二十七章 拿圣人开刀】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