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尽的宋朝——说不尽的风云变幻荣辱兴衰》
第51节

作者: 低首神龙狄飞惊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7-02 13:33:33
  【更新】第二十三章 英雄惜英雄 (下)
  面对已经奄奄一息的对手,柴荣当即下诏,以刘仁赡为天平节度使兼中书令,在制书中,他高度评价了这位昔日的对手:“尽忠所事,抗节五方,前代名臣,几人堪比?朕之伐叛,得尔为多。”
  这是一位杰出的军事统帅,雄才大略的皇帝对自己对手的最高褒奖,而这位对手是受之无愧的。
  然而,奄奄一息的刘仁赡已经听不到这些对他的褒奖之词了,无论是褒是贬,这世间的一切都已与他无关,显德三月二十四日,后周天平节度使兼中书令,南唐清淮军节度使兼侍中刘仁赡卒,时年五十八岁。
  在这场与南唐争夺寿州的攻防战中,后周成为最终的胜利者,然而在柴荣面前,刘仁赡并不是失败者,因为柴荣征服了寿州,拿到了胜利,却始终没能征服这位铁血的将军。
  消息传到金陵,李璟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当着群臣的面痛哭失声。
  李璟这种情绪的失控和发泄,既包含了对刘仁赡以身殉国的悲痛,更隐含着对自己和整个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这位以词闻名的帝王虽然有时昏聩,治国能力和军事谋略也都很一般,甚至会屡出昏招,但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还十分坚定的。
  面对后周咄咄逼人的攻势,他动摇过,犹豫过,甚至想过以四州之地换取两国和平,但对于千里之外的寿州,他始终没有放弃,派出一波又一波的援军,试图解围。

  遗憾的是,除了这一点以外,他的其他抉择几乎都是错误的,尤其是不断将统帅大军,救援寿州的重任交给错误的人选,彻底断送了反败为胜的希望。
  此时此刻的李璟,心中或许有了些许悔恨,但事已至此,大势不可逆转,他又有什么回天之术呢?
  日期:2014-07-02 19:18:05
  【更新】第二十三章 英雄惜英雄 (下)
  李璟之所以如此痛心疾首,是有着原因的。寿州是淮南地区重要的战略核心,寿州的得失对争夺淮南地区的双方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对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在地图上找到答案。

  所谓淮南,顾名思义就是淮河以南地区,对南唐而言,淮南地区包括了十四个州级行政区划,除了泗洲(今江苏盱眙)、海州(今江苏连云港)在淮河北岸外,其他十二州都在淮河南岸,这十二个州包括光州(今河南潢川)、黄州(今湖北黄冈)、蕲州(今湖北蕲春)、舒州(今安徽潜山)、寿州(今安徽寿春)、庐州(今安徽合肥)、濠州(今安徽凤阳)、和州(今安徽和县)、滁州(今安徽滁州)、扬州(今江苏扬州)、泰州(今江苏泰州)、楚州(今江苏淮安)。

  如果我们把这十四个州的位置坐标都在地图上一一标注出来,就可以发现,这十四个兄弟,除两个在湖北,一个在河南外,其余十一个州中六个在安徽中南部,五个在江苏中西部。
  从分布地区来看,这十四个州明显可以划分为东西两片大的区域,我们不妨称之为淮南西部和淮南东部,这两大片地区各自有着区域的中心城市,也就是战略位置最为重要的地方,在淮南东部是楚州,在淮南西部是寿州。
  如果拿这两个中心城市相比,寿州的战略位置和重要性显然要比楚州更重要一些,因为寿州位于淮河中上游,楚州位于淮河下游,自古以来河流上游对河流下游都有着天然的地理优势,一旦取得寿州,淮河流域下游也就是淮南懂不地区的防守压力就会骤增,进攻一方可以顺流而下进攻下游,下游想要逆流而上,主动迎击十分困难,只能陷入被动防守的困境。
  这下大家可以明白寿州的战略位置是多么重要了吧,无论哪个朝代,对峙的南北政权在争夺淮南乃至整个淮河流域时,寿州都将成为他们争夺的焦点。南唐和后周坚决地围绕寿州进行攻防演练,也都是基于这种考虑。
  我们甚至可以说,只要寿州城不失守,南唐就能够在淮南地区保持希望。
  现在,寿州城已经易主,后周和南唐在淮南地区的均势和僵局被打破,战场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的变化。

  攻下寿州城之后,柴荣再次返回了汴京,他毕竟是一国之君,京城还有很多政事需要他处理,但他更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帝王,对于南唐,他的目标是取得整个淮南,区区一个寿州根本满足不了他的胃口。
  这位年轻的皇帝似乎是御驾亲征上了瘾,在京城皇宫里反而住得不习惯了,回京住了四个多月后,柴荣决定第三次奔赴淮南前线,这次他的目标是淮南东部。
  【第二十三章 英雄惜英雄】完 下次更新【第二十四章 两个被改变命运的男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