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尽的宋朝——说不尽的风云变幻荣辱兴衰》
第50节

作者: 低首神龙狄飞惊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7-01 13:29:14
  【更新】第二十三章 英雄惜英雄 (上)
  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后周显德四年三月初二,柴荣再次来到了寿州城下,这次他是抱着必胜的决心。
  刘仁赡和寿州城仍在坚守,但柴荣知道这座坚守一年多的孤城已经到了强弩之末,到了最后的极限,只要自己再加把劲,寿州城破就在眼前,而要达到这一目标,首要任务就是要消灭紫金山下的南唐援军,断绝刘仁赡和城内守军的最后一丝希望。

  在对敌营进行了详细侦查后,柴荣确定了周军先锋的进攻目标,那就是南唐军队前锋的两座营寨和紫金山北麓的一处据点,这两座营寨正处在南唐众多军营的中间地带,如果能攻取下来,就可以将唐军的整个阵形拦腰斩断,使其首尾难以相顾,然后实施分割包围,定可一举消灭对方。
  在这个策略中,前锋将领的人选无疑是最为重要的,经过慎重考虑,柴荣把这项突击的重任再次交给了赵匡胤,他相信这位在淮南战场上无坚不摧的将领一定不会让自己失望。
  在此之前赵匡胤对南唐军队的战绩是四战四胜,无一败绩,胜率为100%,可以说打南唐军队都打出信心和心得了,绝对是后周对付南唐的第一杀器,先锋重任非他莫属。
  当然,此时的赵匡胤官职已经不是原来的殿前都虞候,而是殿前司都指挥使、匡国军节度使,由于征战淮南的杰出表现,柴荣对他不吝奖赏,给他加官进爵,授以节钺,可以说这个时候的赵匡胤已经成为后周禁军系统的高级将领,整个后周最红的红人,一颗璀璨的军界明星,皇帝最器重的亲信之一,而且他只有三十一岁,晋升速度之快,超越了同时代的几乎所有将领,可谓令人瞠目结舌,前途不可限量。

  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位红人虽然红得发紫,却一点都不骄傲自满,对他而言,升官固然是一种奖赏,更是一种激励,只有不断取得新的胜利才能回报皇帝对自己的器重。
  三月二日清晨,接到任务的赵匡胤率军向南唐军营发动了进攻。
  后周军队的突然袭击让南唐军队一片大乱,他们连对方来了多少人都搞不清楚,更别说组织有效抵抗了,赵匡胤趁机率军左冲右突,肆意砍杀,连破南唐两座营寨,斩首三千余级,还顺道切断了南唐援军供输寿州城内粮草的秘密通道,超额完成了皇帝交给自己的突击任务。
  后周的犀利攻势让南唐大军一片慌乱,一时间,军中谣言四起,军心浮动,而南唐大将朱亢更是临阵倒戈,选择了弃暗投明,率领上万士卒向周军投诚。
  朱亢是这支南唐援军唯一能打仗会打仗的将领,而且在军队中威望很高,他的这一举动,更加严重的打击了南唐军队的士气,唐军大部分将士已经在盘算计划自己的退路了。
  柴荣终于等到了这个机会,三月五日晨,他一声令下,指挥大军发起了全面进攻。
  张永德在北,李重进在西,赵匡胤在东,三面合围,把唐军杀的人仰马翻,落花流水,主将边镐、许文慎等高级将领悉数被俘,那位无能的总指挥陈觉再次发挥了自己逃跑的专业特长,侥幸逃出生天,跑回了濠州,在那里他和老搭档李景达会合,然后两人一商量,一跺脚,再次一枪不发,一鼓作气,逃回了金陵。
  主帅全都只顾自己跑路,可苦了那些败军之师,南唐军队剩余的三万多人纷纷自淮河向东逃窜,希望能逃过后周军队的追击。
  可惜,柴荣不是李璟,当然不会和对手讲什么“以德服人,纵之勿追”之类的仁义道德,他亲自率领骑兵,指挥诸路兵马,水陆并进,南北夹击,向南唐溃军发动穷追猛打。

  一边是斗志全无的丧家之犬,一边是士气高昂的虎狼之师,追击的过程可想而知。南唐军队仓皇东窜,后周军队则发挥猛打落水狗的精神,一路紧追不舍,南唐数万逃兵或死或伤,或溺或降,几乎被扫荡殆尽。
  是役,周军大获全胜,杀死、俘虏敌军四万余人,缴获战船、粮草等物资无数,至此,寿州城外围的援军部队全部被清除,寿州成为彻底的孤城兼危城。
  日期:2014-07-01 20:16:43
  【更新】第二十三章 英雄惜英雄 (下)
  寿州城内的刘仁赡知道了城外援军惨败的消息,禁不住扼腕叹息,他很清楚这已经是朝廷能够拍出的最后救援力量,也是自己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自己之所以能够坚守这座孤城达一年之久,既有城内军民意志顽强,齐心合力的原因,更是因为朝廷坚持不断地派出援军,让城内的守军知道朝廷并没有放弃他们,即便屡战屡败,依然不离不弃,哪怕只是遥相呼应,以为声援,只要看见南唐军队的旗帜在城外高高飘扬,城内的将士们心中就始终保留着一丝反败为胜的希望。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刘仁赡最后一丝希望终于也破灭了,战争打到这个地步,胜负已经没有了悬念。
  为了给对方最后一次机会,柴荣向刘仁赡发出了最后通牒,他还是十分敬重这位与自己对抗了一年多的敌人的,信中说道:城破在即,是战是降,是福是祸,都由你自己选择。
  柴荣并没有收到对方的任何回音,在等待了几天之后,柴荣觉得对方既不吃礼,又祭出了兵,他命令数十万大军围拢在寿州城下,耀武扬威,全部刀枪出鞘,剑拔弩张,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作大举攻城状。
  这招果然十分奏效,城内很快就做出了反应,刘仁赡奉表投降了。
  刘仁赡居然投降了,这个坚守孤城十五个月之久的死硬抵抗派居然肯主动投降,真是令人难以置信,别说你我不信,就连柴荣也不敢相信,可降表的落款明明是刘仁赡的姓名,白纸黑字,确认无疑,柴荣看得一清二楚,虽然他满腹狐疑,但无论如何,寿州城这座硬骨头终于被啃下来了,这总归是最大的收获,他已经迫不及待地要进入这座城池,成为他的新主人了。
  三月二十一日,就在接到降表后的第三天,柴荣在寿州城下,举行了隆重盛大的受降仪式,正式接受了南唐守军的投降。
  按理说,作为胜利者一方皇帝兼最高统帅的柴荣应该在双方三军将士的面前,骄傲的接受失败一方主帅跪降,但柴荣并没能享受到这一待遇,因为寿州守将刘仁赡重病缠身,不省人事,甚至连话都说不出来了。
  事实上,在柴荣收到降表之前,刘仁赡已经身染重病,力不从心了。这位钢铁战士,孤胆英雄,苦苦支撑寿州十六个月,后周的铁壁合围没有让他惧怕,城内的弹尽粮绝也没有让他放弃,南唐的全面溃败没有让他绝望,甚至为了严肃军纪对临阵脱逃的爱子痛下杀手也没有让他崩溃,但再铁血的将军也抵不过岁月的无情和疾病的折磨。

  这一年,刘仁赡已经五十七岁,长期的军旅生涯摧残了他原本健壮的身体,一年多近乎炼狱般的拼死作战和废寝忘食,已经让他疲惫不堪,重病缠身。
  寿州城内传出降表的时候,刘仁赡的神智已经不太清醒,更别提指挥作战了,那封降表并不是刘仁赡的真实意思表示,而是城内守军的二把手,监军使周廷构代笔的。
  这位周廷构倒也不是孬种,能够和一把手刘仁赡一起坚持到现在,也算是竭尽全力了,这其中或许有刘仁赡过于强横,周廷构有降心没降胆的原因,但显然他比刘仁赡要更识时务一些,也十分聪明,刘仁赡主事的时候他一切为主帅马首是瞻,绝不提投降之事,而今刘仁赡已然成了半个死人,他就是寿州城内说话算数的人,大周军队在城下耀武扬威,南唐大势已去,城破在即,即便再效忠报国也无补于事,周廷构审时度势,终于向周军送去了降表,而且是以刘仁赡的名义。

  当柴荣在城下受降时,周廷构命人用担架抬着已经深度昏迷的刘仁赡出城。面对着这位与自己对峙一年之久的铁血将军,自己遇到的最为强悍的对手,柴荣的心情是复杂的,他既恨刘仁赡不识时务,负隅顽抗,导致大周伤亡惨重,又惋惜其身负壮志,未逢明主,壮志难酬,但更敬重他铁腕治军,精忠报国,这是一个真正的男人。
  在很多人来看,刘仁赡是顽固且愚忠的,他们不能理解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名将,为何要为一名平平庸庸的帝王效忠死节?俗话说,良禽择木而栖,倘若刘仁赡选择弃暗投明,转投英明神武的后周世宗柴荣怀抱,绝不会换来任何骂名,反而会获得更多建功立业的机会。
  事实上,无数名垂青史的英雄豪杰都是这一信条的奉行者,历史并没有唾弃他们,而且在五代十国的那个年代,换老板就像换衣服一样自由随便,何苦在一棵树上吊死?
  但是,我相信柴荣是理解刘仁赡的,所谓英雄惜英雄,有时候真正理解英雄的反而是你的对手,另一个与你匹敌的英雄,只有获得与你对抗的资格,才有理解你的可能。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