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尽的宋朝——说不尽的风云变幻荣辱兴衰》
第44节

作者: 低首神龙狄飞惊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6-25 13:16:11
  【更新】 第二十章 一战成名 (下)
  赵匡胤攻占滁州之后,奉命暂时对滁州城进行“军管”,也就是暂时接手滁州城的一切军事民政事务,同时也顺便就地休整部队。有一天半夜,滁州城外来了一个赵匡胤的熟人,这是一个他熟得不能再熟的熟人,他的父亲,时任后周侍卫马军副都指挥使的赵弘殷。
  赵弘殷是奉命来滁州公干的,不过他不是一个人来的,而是带了数千兵马。
  父亲的突然来临,对赵匡胤来说是一个大大的惊喜,而能在激烈紧张的战事间隙,见到自己有出息的儿子,赵弘殷心情也十分激动,于是老爷子就要求儿子打开城门,好让自己进城。
  没有想到的是,赵匡胤竟然当众拒绝了自己的父亲,他站在城楼上对父亲说:“父子虽至亲,城门王事也,不敢奉命!”
  赵匡胤的意思很清楚,你我虽为父子,你是我亲爹,我是你亲儿子,乃是天下再亲密不过的关系,但那是私人感情,开城门则属于公事,没有朝廷的命令,我不能擅自做主,所以也不能乖乖听你的话。
  赵匡胤之所以这么说,并不是不讲父子情面,狠心不给老爹开门,而是确有原因的。
  在中国古代,城市并不是像现代一样开放和没有边界的,而是在四周筑起高大的城墙,将城内和城外截然分开,城门就是进入城池的唯一途径。

  战争状态下,为了确保城池安全,除非有最高指挥官的书面命令或者有效的证明材料,比如证明信、介绍信、信物等等之类的东西,城门在晚上是绝对不能擅自开启的,一旦城门开启,让敌人乘机混进城内或者趁夜发动奇袭,城池可能就要易主,所以大部分朝代对城门的管理都十分严格,即便在和平时期,也不能擅开城门,更何况是在战争期间,又在刚刚获取的敌国的地盘上,所以赵匡胤所言“城门王事也”,是有充分依据的。

  同为禁军将领,赵弘殷自然明白这个道理,他也知道这个儿子的脾气,和自己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无奈之下,老爷子只好将就着在城外安营扎寨,凑和着熬了一夜,直到第二天一早,赵匡胤才打开城门,放父亲进城。
  对于这段史料,很多人的评价是史官过分美化赵匡胤的公私分明,而且赵匡胤的所作所为不过是执行上级规定而已,很多将领都可以做到这一点,并没有什么值得过分夸耀的。
  实际上,以赵匡胤当时的身份威望,再加上他和赵弘殷人尽皆知的父子关系,他要是命令守将打开城门,估计没有任何人会反对,就算事情传到柴荣那里,只要没有因此出什么乱子,造成什么负面后果,皇帝也绝对不会怪罪,难道屡次打败南唐军队的赵将军还能放自己的父亲带兵进城搞什么阴谋不成?
  人人都知道破例也无所谓,不执行规定也不会造成任何后果,赵匡胤却依然坚持了原则,这才是执行纪律的最高境界,绝不是任何人都能轻易做到的。为人若此,治军若此,何愁三军将士不俯首听命,令行禁止?
  日期:2014-06-25 19:30:32
  【更新】第二十章 一战成名 (下)
  另外一件事情也发生在赵匡胤驻守滁州期间。
  有一天,城内守军向主帅赵匡胤报告,他们在城内捕捉到一百多号盗贼,据说是偷窃军粮的时候被发现的,按照当时的律法,这些胆敢偷窃军粮的盗贼应该统统斩首。
  对这件事情,赵匡胤也没有详细讯问,既然法律有规定,证据又清楚,被抓了个现行,那就依法执行吧,省得以后他们贼心不改,于是就批准了把这批盗贼全部处死。
  眼看帮盗贼就要人头落地的时候,有一个人站了出来替他们说话了,这个人对赵匡胤说:“我怀疑这些所谓的盗贼中可能会有无辜的百姓,您可不能这样草率的处死,还是请您亲自一一加以审讯,弄清楚事实真相之后再做处置。”
  说这句话的人时任滁州军事判官,也是朝廷正式任命的地方行政官员,并不归赵匡胤这个禁军将领管辖。当然,赵匡胤更用不着听他的指挥,他完全可以不予理会这个人的意见,坚持自己的决定,以盗贼的名义把这些人全部咔嚓掉,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止。
  但是,赵匡胤不是一个滥杀无辜的将领,一听这个人的话,他立刻意识到自己刚才的决定确实过于草率了,于是谦虚的接受了意见建议,亲自讯问这些犯罪嫌疑人。
  这一查不要紧,赵匡胤发现这些所谓的盗贼中,果然有很多都是无辜的百姓,他们虽犯有偷盗军粮的罪责,却只是迫于饥饿难耐,不得已而为之,罪不至死。就这样,经过一番仔细的审讯盘查,量刑定罪,不少人免于死刑,捡回了一条性命。
  五代十国时期武将跋扈,暴力当道,诸如杀害投降的俘虏、无辜的百姓之类的罪行多如牛毛,都算不上新闻,甚至成了某些野蛮将领的特殊嗜好,按照律例去诛杀区区一百多名盗贼更是不值一提,即便是对待那些证据不足,另有隐情的嫌疑犯也无所谓,因为这种合法的杀人甚至就算不上杀人,应该叫做严格执法,依法除盗,为民除害。
  当你手握其他人生杀予夺大权的时候,给人一条生路比让人去死更能显示你的强大。

  赵匡胤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切,都源自于他对权力的克制,对百姓的爱惜以及对生命的尊重,就这一点而言,别说那些滥杀无辜的将领,就算是英明神武的世宗皇帝柴荣也要自叹不如,因为柴荣最大的一个缺陷就是盛怒之下容易杀人。
  顺便说一下,刚才那位担任滁州军事判官的人也因此受到了赵匡胤的尊重和赏识,不久之后两人就将成为了亲密战友和伙伴,而在几年后的将来,这个人更是成了赵匡胤一生之中最重要的参谋助手,他们两个人的名字在后来的历史中也始终被人相提并论,这个人的名字叫赵普。
  【第二十章 一战成名】完  下次更新【第二十一章 围城打援】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