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隋唐五代史——四百年的壮美与苍凉》
第32节

作者: 迅发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6-23 14:04:43
  开皇十七年时,隋文帝任命幼子、汉王杨谅为并州总管,虽说名为并州,但实际上杨谅的辖区却非常大:西起潼关,东到大海,南界黄河,五十二个州都隶属于并州总管,因此,杨谅的辖区大体上与北齐的国境差不多。不仅如此,隋文帝还特许杨谅独断专行,不必拘泥常规。杨谅手握重兵,见太子杨勇因谗言而被废,遂变得忧郁起来,等到蜀王杨秀又被废为庶人,唇亡齿寒,他更感脊背发凉,暗中盘算着采取预防措施。他向隋文帝建议:“突厥强盛,太原是天下重镇,应当重视武备。”隋文帝答应后,杨谅即调发工匠,整修城防,制造兵器,在太原城内储存了大量军需物资;又招徕一些亡命之徒,组成贴身卫队,人数多达数万名。突厥曾入侵并州,隋文帝命令杨谅出兵抵御,却被突厥击败,有八十多名并州将领因此而被除名,流放到了岭南。杨谅上书称这些人都是自己的亲信旧人,恳请隋文帝网开一面,放过他们。隋文帝览表大怒,说道:“你身为藩王,只应谨遵朝廷的命令,竟然敢在我的面前徇私、废国家的大法!呜呼!你这小儿!一旦没有了我,你这小子或许还敢轻举妄动呀,那人(指隋炀帝)收拾你就像抓一只鸡笼里的小鸡一般容易,你要亲信又能起什么作用!”

  王頍(kui)是南梁名将王僧辩的儿子,倜傥有大志,博学多才,通晓兵法。隋文帝在世时为国子博士,因犯事而被流放到岭南,后从岭南回来,担任了杨谅的咨议参军;萧摩诃,为南陈风云一时的名将,南陈灭亡后,被隋文帝授予开府仪同三司的荣誉称号,进入杨谅的幕府。王頍、萧摩诃二人都一直郁郁不得志,每每思乱,均赞成杨谅造反夺权。
  隋文帝未死之前,天上出现了火星进入东井空域的天象,杨谅询问仪曹傅奕:“这预示着什么?”通晓星象的傅奕回答:“天上东井,是黄道必经之路,火星在此经过,非常正常。如果落入地上井内,那才叫反常呢。”杨谅听后,一脸不高兴。
  等到隋文帝驾崩后,还在没有发丧之前,隋炀帝首先想到的就是要拿下杨谅,这是他在弑杀父亲之后,除要控制长安内外必须要处理的第二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他当时就派右武候车骑将军屈突通携带一道伪造的隋文帝诏书来见杨谅,征召杨谅进京。还是在杨谅离京赴任时,为防备意外,隋文帝就曾与其暗中约定过:“假如我发布诏书征召你入京,敕书的敕字旁边会另外加上一个圆点,又需要与玉麟兵符相合,你就上路。”等屈突通来到后,杨谅接到诏书,发现没有那一点,情知朝中生变。杨谅盘问屈突通,但屈突通却毫不屈服,遂将其放回长安。杨谅接着就举兵发动了叛乱。

  并州总管司马皇甫诞苦苦劝谏,但杨谅不从。皇甫诞流着眼泪说道:“我断定大王的兵力决非中央军的对手,更何况君臣名分已定,顺逆态势发生了逆转,即便是兵马强盛,也难以取胜。一旦犯上作乱,就是想再当个一介平民,也不行了啊!”杨谅大怒,将其关押了起来。岚州(今山西省岚县北)刺史乔钟葵将要响应杨谅,其司马陶模反对说:“汉王图谋不轨,大人受到朝廷厚恩,位居一方大员,理当尽心为国,怎能成为大乱的策源地!”乔钟葵脸色一变,说道:“司马是要造反吗?”用刀架到陶模的脖子上,但陶模却毫无惧色,依然义正辞严,乔钟葵被其大义所感动,下令放了他。军官们说:“如果不杀了陶模,就不能压服众人之心。”遂把陶模囚禁了起来。当时,参与杨谅叛乱的一共有十九个州。

  日期:2014-06-23 14:05:46
  二十四、汉王之乱(1)
  当时的情况是:
  杨谅直接控制着整个山西中南部地区,大本营设在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山西西靠黄河,东、南两面又有太行之险,北有雁门,地势高峻,对关中、河南、河北均有俯瞰之势,可以威胁四方,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因此,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论及山西形势时曾说过:“是故,天下之形势,必有取于山西也。”
  但杨谅起兵,毕竟是以下犯上,其总管辖区内并非都参与了叛乱。北有代州(今山西省代县)总管李景、朔州刺史(今山西省朔州市)杨义臣;东北有幽州总管窦抗首鼠两端;太行山以东地区也都与窦抗的态度相似。李景,字道兴,他容貌奇特,臂力过人,骁勇善射。曾参加北周灭北齐、隋灭南陈、平定高智慧叛乱、讨伐高句丽等战役,后被隋文帝派到杨谅任职,又随史万岁讨伐突厥,参加了大斤山战役,仁寿中,被晋升为检校代州总管。杨义臣在仁寿初年被拜为朔州总管。窦抗,是隋文帝姐夫窦荣定(入隋后,其妻被封为安成长公主)的儿子,与隋炀帝兄弟们为表兄弟关系。窦荣定生前与隋文帝关系甚深,隋文帝曾说过:“我最讨厌轻佻人了,同辈之中,只有窦荣定一人与我性格相似。”入隋后,窦荣定被封为左武卫大将军、陈国公。开皇六年,窦荣定死后,窦抗继承爵位,历任定州刺史、检校幽州总管。

  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有所取舍:是不顾后方,集中全力直取长安,等夺占长安、推翻隋炀帝以后,再回过头来平定各地?还是对后方采取守势,把夺取长安作为重点?抑或是兼顾两面,一边发兵西进,一面依次消灭、拉拢异己势力,以期稳定后方局势、确保万全?
  显然,如果完全不顾及后方安危,全力进攻长安,是不可行的,这是因为,一旦异己势力袭占了晋阳,后方失守,将极大打击军心士气,假如无法在短时间拿下长安,后果将不堪设想;而兼顾各方,四处用兵,则又犯了平均使用兵力的毛病,结果将会处处进攻,处处被动。因此,最好的策略是采取第二种办法,以晋阳周边的雁门、井陉、滏口等太行山关口为依托,固守险要,确保后方立于不败之地,再向并州总管下辖各地发布檄文,号召他们加入叛军,或者至少采取中立立场,与此同时,率领主力大军以迅速动作西渡黄河,进入关中平原,兵临长安城下,与隋炀帝决一死战,一旦取胜,天下可传檄而定。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