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尽的宋朝——说不尽的风云变幻荣辱兴衰》
第38节

作者: 低首神龙狄飞惊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6-20 19:46:24
  【更新】 第十八章 千古一策 (上)
  实际上,对赵匡胤而言,完成了这次任务并不仅仅是付出了努力、勤奋和汗水,自己同样也获得了回报,而且他所获的回报将一直伴随着他,绝对远远超过了他的付出和期望。这种回报很丰富,包括学习到了治军的经验,锻炼了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培养了独当一面的水平等等,但最重要最有价值的回报则是隐藏在赵匡胤心底的一个秘密。
  如果我们留意关注一下上述整顿禁军(或者称禁军改革)的整个过程就会发现,赵匡胤扮演了大夫和人事经理的双重角色。大夫的职责是望闻问切,诊断疾病,对症下药,执刀手术;人事经理则是伯乐相马,择优录用,淘汰老劣,但现在我用另一个角色来概括可能会更合适一些,那就是科举考试的主考官。

  我们知道,科举考试的主考官是有权决定众多应试举人中哪些能高中进士,哪些要名落孙山的,虽然有些勤奋的皇帝也喜欢亲自进行殿试,主考官的权力依然是很大的,而考中的那些进士自然对主考官感恩戴德,也就成了主考官的门生,称呼主考官为座主或座师,关系好的还会发展成为更加亲密的亲信和心腹,从而形成了一个无形的关系网和势力圈。
  比较一下赵匡胤在整顿禁军中的角色,实际上就是一个主考官,只不过他主持考试的对象不是舞文弄墨的书生,而是那些四肢发达的士兵军校,但道理人情是相类似的。
  经过赵匡胤选拔进入禁军特别是殿前司诸班直的官兵,一方面对他感激有加,另一方面又成为了他的下属,对这位顶头上司更是要言听计从,自然而然就成了他的亲信和嫡系。可以说,这帮虎狼之辈对他赵匡胤的感情和服从甚至可能超越对皇帝柴荣的尊崇和敬畏。
  于是,在著名的禁军改革过程中,赵匡胤不费一分一毫,利用皇帝老板的信任和威望,给自己谋取了巨大的潜在利益,虽然我相信在当时他绝对是大公无私,出于公心,为国选材,为军择将,并非假公济私,刻意为之,却在无形之中形成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完成了对禁军大刀阔斧的改革之后,柴荣又把目光投向了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
  柴荣十分清楚地认识到,想要平定眼前这个乱世,只有精锐的部队,只靠武力的征服是不够的,后唐庄宗李存勖就是自己的前车之鉴。
  这位堪称五代十国时期最能打仗的皇帝,几乎是打遍天下无敌手,却因为治国乏术,用人无方而导致众叛亲离,身死族灭,这只不过是三十年前的事情,血淋淋的教训仿佛还在眼前,自己绝对不能步庄宗的后尘。

  在这一正确思想的指导下,柴荣锐意进取,推行了全面的改革,他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包括:求贤爱才,知人善任;广开言路,虚心纳谏;均定赋税,减轻刑罚;疏浚漕运,发展生产等等。
  柴荣采取的这些措施,单单拿出一项或者几项,其实并非开天辟地的创新之举,也不是改天换地的艰难之事,但要做全面持续、坚定不移地推进这些改革措施,坚持这些治国爱民举措,却实属不易,只有真正志存高远,具备远见卓识,并且深知民间疾苦,洞悉天下积弊的君王才能做到,而柴荣确确实实地做到了这些。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大量荒地得到开垦,百姓负担得到减轻,军队战斗力得到增强,国家财政得到充实,漕运水路得到畅通,社会生产得到发展,而所有这些成果汇聚到一点就是后周综合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为结束五代十国的混乱割据局面奠定了基础。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伟大成就,可以说,经过短短数年(或许还要加上郭威在位的几年)的励精图治,柴荣和他的大周王朝已经初步具备了问鼎天下的实力和削平四海的锐气,现在面临的唯一问题就是先拿谁开刀。
  显德年间的中华大地,依然是四分五裂的割据局面,与他并存的还有六七个大大小小、实力不一的割据政权,而在国土面积方面,后周的疆域甚至还不如前代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四个王朝。
  所以,按照目前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想要四面出击,同时作战,全面开花是很不现实的,如何选择攻击顺序,先向谁动手开刀,就成了柴荣面临的首要问题,一个重要而又棘手并且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战略方向性难题,柴荣采取了头脑风暴的方法,巧妙地找到了正确的答案。
  显德二年(公元955年)四月,后周翰林学士承旨徐台符为首的侍从近臣们接到了皇帝布置给他们的一项政治作业,要求他们分别以《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平边策》为题,各自撰写一篇文章,皇帝大人还表示要亲自御览批卷,要求他们切实提高思想认识,端正工作态度,充分发挥个人才华,争取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
  从题目来看,柴荣布置的这份作业采用的文体应该分别算是议论文和应用文,前一篇注重一个“论”字,就是发表评议意见,属于议论文,后一篇侧重一个“策”字,就是要提出针对性对策,属于应用文。
  显然,后一道题目的要求和难度要更高一些,既需要较高的理论水平,又需要足够的战略思维和一定的政治军事经验,一般人是很难写出高水平答案的。其实,柴荣真正需要和期待的也是后一篇《平边策》,这才是他搞这次命题作文的目的所在。
  日期:2014-06-20 19:49:41
  【更新】 第十八章 千古一策 (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