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年体架构看炎汉王朝的龙兴八十年:汉兴八十年》
第46节

作者: 轩辕秋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10-14 09:00:33
  另外,在这一年里,刘邦还专门从海上召回了田横。
  齐国被韩信灭了之后,田横先是投靠了哥哥田荣的好朋友彭越,后来天下统一,彭越被封为梁王,田横怕被杀,就又带了五百个亲信跑到海上避难。
  刘邦可没忘了田横,便派人去招他回来,并许诺:如果田横肯来长安,大了可以封王,小也可以封侯,如果不来,必定派兵去追杀。
  无奈之下田横只得来了长安,可就在离长安还有三十里的地方,他说:“当初我和汉王一样南面称孤(称王),现在他贵为天子了,我却成了阶下囚,心中很惭愧。而且我烹杀了郦商的哥哥(郦食其),现在却要和他一起做臣子,即使他碍于天子诏不记恨我,我难道不有愧于心吗?陛下不过是想看我的样子而已,现在砍下我的头,快马疾驰三十里还不至于腐烂,拿去给他看”说完就自刎而死。

  随行的两个门客将田横头颅拿去给刘邦看,刘邦大为感叹,封二人为都尉,可是这二人将田横埋葬之后,却一起自尽了。
  刘邦这下更吃惊,听说田横还有五百人在海上,马上诏他们都入朝,可谁料想,这五百人听到使者说田横已死,也全都自尽而亡。
  刘邦因此对田氏兄弟非常佩服,认为他们能够得到人心,难能可贵。
  项王手下的那些大将,英布和周殷都投降了刘邦,龙且已经战死,钟离昧投靠了韩信,后面会说。
  先讲讲季布。
  季布是项羽的大将,之前做过游侠,武力非凡,据说要高于英布等其他人,在楚汉相争时期他曾经数次搞的刘邦陷入窘境,差点儿死在他手上。如今天下统一,刘邦重金悬赏捉拿季布,如果有敢窝藏季布的,就诛杀全族。
  季布给自己剃光头,乔装打扮装作奴隶。这些奴隶刚好被当时的天下第一游侠朱家给买了,以前季布也做过游侠,朱家认出了他,就收留了,还托人去找了刘邦的御用车夫滕公夏侯婴,说:“季布没有罪,只不过是各为其主罢了,他武艺高强,正好可以为朝廷所用。如果汉廷不用他,他往北就去匈奴,往南就去南越,都会变成敌国的资本。”
  夏侯婴知道朱家是大侠,好给人解难,也猜到了季布就在他家,就给刘邦转达了他的话,刘邦此时统一天下,心情大好,居然也就真的赦免了季布,还给季布封了官。

  季布当官之后十分想感谢朱家,结果朱家已经离开了老家,一个人出关不知去向,大侠风度,折服了天下人。
  和季布情况截然相反的是丁公,他也是项王手下的将军,曾经在关键时刻放刘邦一马,此时他以为刘邦会感恩,就来找刘邦要封赏,结果刘邦却以丁公“为人做事不敬忠,私放敌人“为由把他给杀了。
  刘邦做事都是很有目的性的,如果是乱世,他一定会重赏丁公,这样可以给很多其他楚将做榜样,“原来对刘邦好是有好处的“!可是现在不同了,天下统一,他不能给天下人一个不敬忠的榜样,所以一定要杀了丁公,让天下人知道“哦,原来不好好给主子做事,敌人都不会放过你!”
  日期:2013-10-15 08:39:58
  第三十一章 五陵风流谁与共
  公元前200年,刘邦56岁,他终于统一天下。
  巨大的汉帝国已经慢慢走上了正轨,趋于稳定。
  刘邦放弃了最初定都的洛阳,这个四周都是平原的地方,而是听了娄敬的建议,把都城定在四塞之地的长安。
  长安和洛阳是历代定都常常青睐的地方,有汉一代,就分别在两个地方定过都,也算各有利弊吧。
  长安的好处是四塞之地,易守难攻,听这个名字就像,“长治久安”。前文提过,班固的《两都赋》里说:“左据函谷,二崤之阻,表以太华终南之山;右界褒斜、陇首之险,带以洪河、泾、渭之川”,一般来说选长安有更多的国家安全方面的考虑。

  而洛阳的好处也是坏处就是“位于天下之中”,四周交通都非常便利,便于经济发展也易于被其他势力所攻打。
  在刘邦的时代,长安应该是最好的选择。中华大地的人民已经大概有800年左右的时间没有享受过太平了,虽然刘邦暂时统一了天下,但是谁也不敢做一个稳定的预期,总会担心战乱随时再起。
  对刘邦来说,那么多的异姓王在各地虎视眈眈,把都城建立在易守难攻的长安是非常明智的。
  然而长安作为都城最大的弊端是缺粮食,而且交通不便。
  在汉代,长安还勉强可以承担粮食的消耗,可是到了唐朝,都城所需的粮食需要大量的从南方和东方运过来,洛阳有十分方便的漕运从各地调粮不是问题,可若想继续把粮食从洛阳运到长安,则会困难异常,这是一个连皇室都承担不起的费用。
  唐朝的历史上就曾经多次出现皇帝率领百官专门去洛阳“食洛阳粟”,因为长安的粮食实在不够吃了,而把粮食从洛阳运到长安还不如把吃饭的人从长安运到洛阳方便。
  刘邦定都长安后,先后建立了长乐宫和未央宫两个汉代的主体宫殿,又强行迁徙了很多关东的豪杰(有钱的人)到长安附近,很快把长安成功的变成了帝国的中心。在汉初持续近八十年的轻徭薄赋政策的支持下(直到汉武帝开始打匈奴为止),长安也很快就变的富庶。
  从刘邦开始,历代前汉的皇帝都把自己的陵墓选在了长安附近,每个皇帝都会迁徙很多富豪到这些陵墓附近的县邑居住,慢慢的长安附近也就形成了一个很特殊的区域,叫做“五陵”。
  五陵一般是指高帝的长陵、惠帝的安陵、景帝的阳陵、武帝的茂陵和昭帝的平陵,也就是汉代前六个皇帝中的五个的陵墓,但其实最后广义上的五陵地区远不止这五个,后续的皇帝也都纷纷跟上了。
  五陵在后世的形象是一个富豪聚集的地方,是一群豪杰的群居地域。正是汉朝的这种把各地富豪豪杰都迁徙到自己脚下管理的政策造就了这个极端侠义和富有的地方。
  “五陵年少”一词更是成为了富豪子弟的代称。

  和五陵有关的文化,白居易著名的《琵琶行》里就有一句:“五陵年少争缠头”。其他的诸如:“五陵谁唱与春风”、“五陵年少欺他醉”、“五陵衣马自轻肥”、“五陵宾从莫敢视”、“五陵年少轻薄客”、“五陵年少让清光”等等诗句数不甚数。
  也许有人会奇怪,为什么五陵里没有文帝的墓,这也是比较特殊的一个情况。汉文帝并没有把自己的坟墓同高帝惠帝放一块儿,而是选择了比较非主流的地方,就是著名的灞河旁边,叫做霸陵。这个地方地处白鹿原的东北角(有人想到那本黄色小说了吗),是唐代常用来代表送别的一个意境:“柳岸灞桥”。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