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冰川时代和海侵时代看人类的发源地》
第40节

作者: 谷得一以盈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10-13 13:40:04
  根据目前已发现的人类化石证据,南方古猿是已知最早的人类。 人类是由动物界分化出类的,在分类学上,人(Homo sapiens)属于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灵长目、类人猿亚目、人科。
  大约450万年前,人和猿开始分化,产生腊玛古猿,以后在由腊玛古猿演化成20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进一步再发展为现代人类。关于人类的发展过程,一般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
  1、早期猿人阶段。大约生存在300万年到150万年前,已具备人类基本特点,能直立行走,制造简单的砾石工具。
  2、晚期猿人阶段。大约距今200万年到30万年前,身体象人,脑量较大,可以制造较进步的旧石器,并开始使用火,如我国北京周口店的北京猿人。
  3、早期智人(古人)阶段。距今10-20万年到5万年前,逐渐脱离猿的特征,而和现代人很接近,如德国的尼安德特人。

  4、晚期智人(新人)阶段。大约4-5万年前,这时的人类的进化出现了明显的加速,在形态上已非常象现代人,在文化上,已有雕刻与绘画的艺术,并出现装饰物。如1933年发现的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人。此时原始宗教已经产生,已进入母系社会。在晚期智人阶段,现代人开始分化和形成,并分布到世界各地。
  据上可资料分析:早晚期猿人为洞穴氏。早期智人(古人)为有巢氏。晚期智人(新人)为燧人氏。
  日期:2013-10-13 13:51:37
  考古为古史的洞穴氏时期提供了有力佐证:在距今70万年前,中华人种的两个分支分别居住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他们正缓慢的向着远古时代的文明靠近。
  洞穴氏时期的世界考古发现,除中国的蓝田人(距今约110万年)、吅尤耍ň嘟裨�70万年)、郧西人(距今约90万年)、郧县人(距今约90万年)外,还有十九世纪西方考古学者在南非德兰士瓦的石灰岩洞穴发现的,距今约15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遗骸化石。可见在这一时期,东西方的古人类是并存的.
  南方古猿分粗壮型和瘦小型两种:粗壮型古猿体态笨重,以食用植物为生,后来在发展进程中由于自然界的变迁,周围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无法适应新的环境,从而逐渐灭绝。而瘦小型古猿体态灵巧,以植物和肉类为生,他们随着环境的改变,迅速调整了自身的生活习惯,很快适应了新的环境,种族得以延续下来。其中的一部分,后来发展成为人类。可见适者生存是人类诞生和发展的根本。

  日期:2013-10-13 13:52:51
  早期智人‘有巢氏’不仅代表着一个原始氏族,也代表着一个历史时代,代表着中国文明史肇端的典型标识。有巢氏是传说远古发明巢居的原始氏族。这一传说反映了我国原始时代由穴居而进入巢居的情况。
  有巢氏时期的地质年代为新生代第四纪更新世的晚期。
  考古年代为旧石器时代中期。

  此时人类已经进入到早期智人(古人)阶段。
  这一时期中国的人类及其文化主要有:
  1954年发现于山西临汾丁村的“丁村人”及其文化(距今10万——6万年前);
  1956年发现于湖北长阳的“长阳人”及其文化(距今10万——8万年前);
  1958年发现于广东曲江县马坝乡狮子岩洞穴的“马坝人”及其文化(距今10万年前);
  1973年发现于山西阳高县许家窑村的“许家窑人”及其文化(距今10万年前);
  1976年发现于陕西大荔县的“大荔人”及其文化(距今20万——15万年前)等。
  日期:2013-10-13 13:54:23
  有巢氏的晚期,地球上最近一次冰期来临,历史上称之为武木冰河时期(距今7万——1.2万年前)。
  约在距今7万年时,欧洲阿尔卑斯山区大规模冰块的推进,冻结了大面积的海洋,使全球的气温下降了摄氏10度——12度,海平面降低100米以上,全球的冰川面积扩展到4960万平方公里,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南海、东南亚海及台湾海峡都完全冻结,与大陆架连城一体。

  原来曾经阻碍人类和动物通行的海洋障碍消逝了,中国通往日本列岛的路直接相通,生活在我国东北和华北的动物群(猛犸象、河套大角鹿、普氏野马、野驴、野牛等),越过黄海大平原,一路东奔,直接进入日本,继而又北上通过白令海进入美洲。
  约在5万年前,一部分中华人种自亚洲通过东南亚,从冰冻的海上进入澳大利亚狩猎。
  与此同时,另有一部分中华人种也通过冰冻的白令海峡进入美洲狩猎,成为美洲最早的人类。
  自有巢氏之后的中华民族先民,开始不再洞处穴居的新生活。有巢氏时期人类的社会组织已经进入到母系氏族公社阶段。当时的社会活动主要是男子打猎和捕鱼,女子采集野菜和挖掘块根。此时人类的婚姻形式已经有了很大改变,不仅排除了兄弟姐妹间的通婚关系,同一族团内部的同辈男女也禁止通婚。男子只能选择其它族团的女子为妻,女子也只能选择其它族团的男子为夫。这种族外群婚相对于血缘群婚,显然有了很大的进步。在中华民族文明史上,引导并带领先民脱离动物界而迈出人类第一步的便是有巢氏。

  日期:2013-10-13 13:56:24
  经地质学家考证,早在三千万年以前的渐新世,就已经有人类的先祖“原上猿”出现了。原上猿和其它哺乳动物一样,主要靠吃禽兽的肉喝禽兽的血来生存。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两千多万年,直至大约一千四百万——八百万年前,原上猿才进化到早期的人类——腊马猿。
  我国考古界于1980年底,在云南省陆丰县城北九公里的石灰坝煤场,发现了距今约八百万年的地层中,有一颗较为完整的“腊马猿”头骨化石,从而证明中国人的祖先早在八百万年前就存在了,而古史记载的三百二十六万七千年的始祖,已经是腊马猿之后五百万年的“南方古猿”了。
  腊马猿和南方古猿都只是人类的祖先,还不能称其为人类。
  日期:2013-10-13 14:06:05
  洞穴氏
  洞穴氏时期的地质年代为新生代第四纪更新世的中晚期。
  洞穴氏时期的考古年代为旧石器时代的早期——中期。(距今约250万年~距今约10万年前)。
  旧石器时期的世界考古发现,除中国云南的元谋人牙化石外,还有1961年发现于山西芮城县西侯度村的西侯度文化,距今约180万年。西侯度文化共获得了打制石器数十件,制作简单而粗糙,有砍砸器、刮削器和一件三棱大尖状器,遗址中发现有烧骨炭灰,证明此时的西侯度人已会用火。
  据分析,西侯度人很可能是云南东方人种的分支,由于当时全球气候转暖,冰川融化,寒冷的中国北方又恢服了生机,居住在元谋盆地的东方人因人口繁殖过剩,食物短缺,出现了生存危机。于是,东方人逐渐分裂成十几个支脉,陆续迁往新的地区开辟家园,其中的一支就迁到了今山西南部靠近黄河的芮城一带定居下来。
  古史旧石器时期的初始阶段,距今约250万年,正是我国中华人种的“东方人”向“元谋人”过渡阶段。此时由于地球环境变冷,许多原本温暖的地区变成了冰川,一些热带生存的动植物无法适应寒冷的气候,逐渐灭绝,幸存的动物有的改变自身的内环境,以适应寒冷的气候和恶劣的外环境,有的被迫向温暖地带迁徙,寻找适宜生存的外环境。
  当时我国北方的大部分地区都被冰雪覆盖,到处都是冰川,生存的动物已经很少。而我国云南省的中部,正处于北回归线附近,气候温暖,四季如春,所以便有大批的远古生物云集在这里。元谋盆地成了古生物的天府之国。
  “东方人”经过漫长的一百多万年的发展,族群猛增,食物短缺,出现了严重的生存危机。在距今180万年时,全球气候转暖,雪原融化,冰川消逝,原来生命稀少的寒冷地带又恢复了生机。气候转暖也给处于危机中的“东方人”开辟了新的生路,他们化整为零,分裂成十几个部落,各部落由族长率领分别往东西南北各方开发新的领地。
  这是冰川消融时期中华人种的第一次大分裂,这次分裂使中华人种向更广阔的地域推进,从而奠定了中华人种在世界史上的主流地位。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