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黑的君子袁世凯》
第10节

作者: 龙右
收藏本书TXT下载
  经过一个来月的奔波,袁世凯回到阔别两年之久的京城,相信他感慨万千。走的时候风风光光,上从在朝的大员,下到有名的乡绅,都极力的巴结自己。而此次回来,不单单没有人给自己接风洗尘,连堂叔袁保龄都很不凑巧的不在京城,甚至什么时候回来都不知道。
  日期:2014-05-08 21:50:35
  作为草根儿,如果你给我五百万让我去买个地方上的县官,我肯定办不到。朋友你呢?无论你信不信,反正我信,有人可以。袁世凯就相信,他是那个可以做到的人。于是他游荡在各官场皮条客聚集的地方,比如一些出名茶馆、梨园行,还每每出手大方以显示自己雄厚实力。
  这招还真管用,在很短的时间,不仅招来了一些混吃混喝的食客,还使得一个自称是世谊的倪蔚文找上门来。据这哥们儿自己介绍,他曾在袁慰庭堂叔袁保恒手下打过杂,跑过龙套。所以这次听说他再次来京,特地来拜访。袁世凯也不以为奇,毕竟那时拍堂叔袁保恒马屁的人一抓一大把。倪蔚文引起袁世凯兴趣的不是这份交情,而是他和小袁同学交谈后,给他留下的那熟悉京城官场内幕的印象。从什么门路走,递钱给什么样的人,通过什么衙门口儿,花多少钱可以拿到多大的官儿,这倪老兄娓娓道来,如数家珍,把也算见过世面的袁世凯侃的五体投地,心悦诚服。

  日期:2014-05-08 22:24:01
  倪蔚文也把胸脯拍得山响:你袁老弟的事儿,就是我的事儿。自此之后买官的事儿就包我身上了,你就放心的在京城享乐吧。不出半月,保准你官位到手。不知道如何享乐?兄弟你太逗了,那我教你吧。人生什么最过瘾?那肯定是赌啊!
  于是这俩人来到一户人家,一夜鏖战下来,袁世凯数数身上带的银两,竟然赢了不少。于是那颗悬着的心放了下来,心想京城的人赌技不过如此。既然买官的事情有了着落,不如好好赚他一笔。
  就这样,自这天起,袁世凯天天与这群人混在一起,除了吃饭、睡觉就是搓麻将。他倒真没忘了买官这个事儿,隔三差五的就问问这个倪兄台。倪蔚文也每次都能说出不同的情况,不是走了吏部的门路就是走了朋友的舅舅的关系,总之就是在尝试,有进展,但还得等等看。
  这么等着,看着,一晃半个月过去了。袁世凯心想倪兄当初答应的半个月内解决自己的官位问题,该有着落了吧。怀揣美好梦想的他,再次来到倪蔚文的住所,愕然的发现人去楼空了!再向周围人打听,这里根本不是倪蔚文的家而只是他租住的,而且他是京城有名的大混混。心神恍惚间,袁世凯回到客栈,一数身上的钱款,竟在不知不觉间被自己输了个一干二净!
  日期:2014-05-09 15:11:49
  以袁世凯的脑子,稍微一琢磨就明白自己被人设局给骗了。他心中的恨,那就不必说了。一是恨自己蠢笨,妄自称聪明,却抵不过这种下三滥的手段,所以日后他规定袁家人一律不准赌博;二是恨倪蔚文,恨的他压根儿痒痒。据说等到他走马上任山东巡抚时,才费了九牛二虎的力气把这个小混混抓了回来,以义和拳拳匪的名义咔嚓了脑袋。

  身在异乡为异客,举手投足叮当响。除了回家,也就没了其他选择。朋友你可能会问,不是输得一干二净了吗?一个月的路途,川资他是怎么筹集的?关于这点,还要澄清一下。根据袁世凯女儿袁静雪的回忆,是袁世凯正巧碰上刚刚考上进士、被点了翰林的徐世昌,由他接济,才免于流落北京城。
  这种说法被很多人采信,其实这正是很多当事人回忆录中在所难免的记忆性错误。因为袁世凯进京买官是在1881年,徐世昌中举人是1882年,中进士更是在1886年。即使在京城碰到了徐世昌,这个当初从陈州赶赴直隶参加乡试还需袁世凯资助盘缠的穷酸秀才,是不可能有钱借给袁世凯的。
  日期:2014-05-09 16:39:33
  因此,另外的一种说是袁小四典当了身上的衣服和仅存的一些首饰,比如扳指、鼻烟壶、玉佩啥的,才凑足了路费更可信一些。

  千辛万苦的回到家,如果是一般人,必然一五一十的把被骗遭遇说给家人听,以寻求他们的安慰。不过已经是一家之主的袁世凯并没有如此,反而将此次之行说的天花乱坠。向家中一票老小,吹嘘自己在京城如何混得开,见了哪些高官。只是因为京中僧多粥少、狼多肉少,实在是不好安排。与其这样坐等空城,不如再想想其他办法。
  日期:2014-05-09 17:48:46
  北上南下奔前程,哪里有戏哪里混
  官三代的好处就是选择多,你草民一条路走不通可能就没得选了。而袁小四不仅有的选,可选的还不少。他决定去南方碰碰运气,尤其是南京,那一带是自己爷爷袁甲三属下扎堆的地方,当初嗣父袁保庆能当上肥差也是这个原因。
  虽说那边关系肯定比北京要雄厚一些,但也不意味着你空口白牙的上嘴唇一碰下嘴唇,人家就把事儿帮你办了。人情归人情,钱财要分明。必要的打点,肯定是需要的。所以面对着家中不多的现银,他既然不敢公然典卖土地——这在古代被视为大逆不孝,只好厚着脸皮,去压榨牛氏和生母刘氏。两位老妇人也真是没办法,看着这样一个既聪明又不省心的儿子,不管又不行,只好拿出自己压箱底儿的嫁妆、首饰等值钱物品,让他拿去换钱。

  再次上路的袁世凯,肯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从骆宝善点评的早期袁世凯家信中,我们很轻易地勾勒出一个传统孝道熏陶出来的学子形象。也就是说,虽然他迫不得已找老人要了钱,但也绝不是像一般作品中那样描写的纨绔子弟、少不更事。这次上路,除了第一次捐官时的踌躇满志,应该更多了一份责任与谨慎。
  有事则长,无事则短。袁世凯第一站到了扬州,后又辗转南京。他在这两个地方,虽然熟人不少,对他也很热情的接待。但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目前这些人都已被本管长官打入了冷宫,自己尚且不如意,对袁世凯的托请也只能表示心有意而力不足了。

  没有办法,在南京晃荡了一阵子之后,他听从别人的劝告,决定去上海碰碰运气。这个时候的上海,已经不再是以前的小渔村。那时的上海,很像刚刚改革开放的深圳。新奇的事物琳琅满目,充满了潮气蓬勃的冒险精神。这里是冒险家的天堂,却不是他袁世凯的“故乡”。因为虽然上海钱多,却人不傻,官职也不多。上海的顶头长官也就是个上海道,一个区区道员而已。
  日期:2014-05-09 21:00:55
  百无聊赖的袁世凯,为了寻求安慰,开始了一段其精彩、浪漫程度要远超蔡锷与小凤仙的爱情故事。这个故事版本很多,万变不离其宗,大致就是一天袁世凯身体寂寞了,需要做些运动,所以就溜达到一个烟花巷。随便点了个姑娘,本想上来脱裤子、推倒的,没想到这沈氏小姐想和他聊聊。沈小姐小嘴神侃了一晚上,把袁世凯夸得上比文曲星,下比潘安。如果仅仅到这里,也就是个**希望嫖客开心从而多付一点儿嫖资的把戏。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