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黑的君子袁世凯》
第4节

作者: 龙右
收藏本书TXT下载

  袁世凯的这个老师,之所以有迹可循,在惶惶历史长河中留下一泡尿的痕迹,不是他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还是因为袁小四的调皮。这件事儿确实是真的,而且充分表现了袁慰庭的性格,所以可以详细的聊聊。
  小孩儿都是好动、贪玩儿的,现在的幼儿教育、小学教育讲究引导、规劝,禁止教师打骂、体罚学生。而那时则讲究的是严师出高徒。何谓严师?看过古装剧吗?学堂上,老师案头那个宽宽、长长的木板,叫做戒尺。专门用来责打学生。私塾的老师,不辞体力上的辛苦,不停的举起那个木头片儿,打在学生的小手掌、小屁股上,这就叫严师。大家可以想见,以袁世凯的捣蛋性格,他肯定备受这个老师的“关照”。所以在度过他们最初的师生蜜月期之后,俩人是谁看谁都不顺眼。老师可以打学生,学生也就找机会整治老师。

  按照习俗,如果子弟家单独聘请老师授课,是需要提供住处的。以袁保庆的身份地位,也确实提供了一所房子给他住。不过夏天的山东特别炎热,而且屋子比较小,屈居人下,想光个背、裸个体,看个《金瓶梅》甚或其他,都不方便。所以王老师就冬天住在书馆中,夏天在授完夜课之后回家休息。
  说有这么一个夏日的晚上,王老师在主家吃过晚饭后,走在回家的路上。估摸着,他此时可能会有两种想法占据着头脑,一个是如何应付令人头疼的袁小四,一个是怎么找机会请袁保庆推荐他给山东巡抚或者啥实权官员,先做个幕僚也行啊。就在他神游天外之际,忽见一个矮小、黝黑的身影从路旁跳了出来,这货不仅全身黑黝黝的,而且脸上金光闪闪,张牙舞爪的,像传说中的僵尸一样不会走路,一蹦一蹦的朝自己过来。这可吓坏了秉信“敬鬼神而远之”的举人,他连滚带爬的向来的方向逃遁。看到这一情景,“小鬼”裂开嘴大笑不已。

  您猜对了,他就是袁世凯。你知道,我知道,但是那个王举人不知道。这一吓,他是再也不敢来袁家授课了。袁小四以为得逞,可以再没人管束自己了。不曾想到,一向溺爱自己的养母牛氏实在看不过去了,决定亲自接过教鞭来鞭策这个心肝宝贝。这可苦了喜欢游逛的袁世凯。因为牛氏为了收住养子的心,严禁他随便出门。之前王老师在的时候,还能带他逛逛趵突泉,看看铁公祠啥的。现在是一刀切,啥都没有了。在不得不用功读书之余,小四同学心中肯定泛起了无限的悔恨。另一方面,据说经过一年的魔鬼式训练,袁世凯竟然能够背诵四书五经了。这不得不佩服他是真的很聪明。我想,有人要是不服气,可以试试,八成的人都做不到这一点。

  日期:2014-05-05 14:06:44

  如果仅仅是在山东,以当时山东在全国的经济、文化地位,袁世凯可能也就老老实实的走定科举这条路了。他的转机还是取决于袁保庆的仕途。袁保庆是奉旨指派山东候补。想当年的清朝晚期,捐官买官加上历年考试等待授官的人,如黄河的沙子,无穷无尽。他虽有军功,毕竟没有上司的青睐,终难获得理想的职位。这就像现在的公务员考试,你考得再好,也竞争不过那些爸爸、妈妈在其位、当其政的竞争者。即使他们考试考不过你,还可以让妈妈给改个分数;就算笔试你成绩高,面试人家也早就打通了所有考官,说你是几分就是几分,愿意自己是多少分就是多少分。这是没地方说理的。袁保庆在山东没地儿说理,可是他在两江总督那里找到了说理的地方。不是两江总督有多贤明,两江政治格局有多开明,隔着数千里地就看到了他这匹千里马。而因为两江总督换人了,换了一个叫马新贻的人。

  马新贻这个人,咱就不刨他老底儿了。说的简单一点儿,他曾是袁甲三手下的兵。如果不是袁甲三的培植,基本没可能走上仕途,更不用说是两江总督这样一任地方大员了。为了读者看得更明白一些,在这里插播一下,按照清朝的规制,封疆大吏的地位虽然在级别上是平等的。但是直隶总督一直被看成疆臣之首,后来因为李鸿章的缘故,还兼任北洋大臣。而第二位的,就是两江总督,之后也兼任南洋大臣。有朋友问,两江总督?他管辖区域是哪里?江苏、江西吗?不全对,还包括今天的安徽省大部。也就是说,两江总督管理着当时全国最重要的粮食、税收产地。作为这样一个实权一品大员,还是一个不那么忘恩负义的人,对于邻省自己恩人的侄子在仕途混得不开心,他义不容辞的肩负起了“世谊”的义务。马新贻在由闽浙总督升任两江总督不久后,就上奏调请袁保庆到淮军右标兵营务处任职。

  所以袁小四就再次随着养父辗转南下。不过他没有第一站就到淮军右标兵营所在地南京,而是在途中遇到同是袁甲三旧属的张亮基。袁保庆因为尚未到任,对仕途没有充分把握,加之张亮基比较喜欢小四同学,所以将之留在了家中。你看,你看,啥叫官宦世家,就是走到哪儿都能攀到做官的亲戚、朋友,都能有做官的人来和你攀亲戚、朋友。
  日期:2014-05-05 21:09:31
  张亮基家也有很多小孩儿,没有了养父、养母的管教,这一段日子的袁世凯算是玩儿疯了。不仅功课、学业抛之脑后,在将张家一票小孩儿收为小弟之后,上蹿下跳的胡玩儿已经不能满足他,据说当年仅仅12岁的他,竟然撺掇张家子弟随自己摸到了秦淮河上的花船上。
  这简直是天才啊,想笔者12岁的时候还沉浸在那种有一人多过高的投币游戏机中不能自拔,小四同学就知道“**做的事”了。清朝**最强的顺治帝也还要13岁生第一个孩子呢,他12岁就知道女子的可爱了。照这个情况发展下去,他一定会破了顺治记录的。可惜啊,可惜礼教害人啊。原本有可能产生的一个历史之最,被张亮基无情的扼杀在摇篮中。
  袁世凯的这次行动被家长无情的发现了,而且为了防止自己的小孩儿被他带到沟里去,张亮基毅然决然的礼送小四“出境”,安排人将他交到身在南京的袁保庆手中。
  被遣返的袁慰庭虽然不太高兴,但是他老爸袁保庆此时非常的开心。因为短短一段时间,他已经不在营务处混了,被两江总督大人授予江南盐法道的职务。朋友你可能不太了解这个职务诱人的地方。这么说吧,那时的食盐是官办的。这和目前的高铁、飞机场有类似的地方。而且,袁保庆做的是两江盐法道。也就是说,从四川、成都、贵州以及南方各省向东、向北运送的盐,都归他管!你可以理解为,他掌握了相当于现在半个国资委的职权。据传说,当时有人花重金——反正用称称肯定称不过来的数字——买十年以后的这个职位!

  日期:2014-05-05 21:48:18
  有钱了,有钱了,我该怎么花?

  作为非暴发户出身的袁保庆,还是没能免俗,首先想到的也是买美女。他先是重金买了美女金氏为妾。然后又回过头找了N多名师来督导儿子的功课。在芸芸众多的老师内,必须要提一位名叫曲沼的。他的特别之处在于,不仅传统的经典学问不错,还是一个武举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