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明白!-不被忽悠的“经济学”-写给没有经济学基础的普通人》
第58节作者:
士兵突击2011 日期:2012-09-17 12:56:18
书写得不错。赞一个。
我一直觉得经济学有一个非常致命的地方,就是经济模型过于依赖理性人的基本假设。经过简化之后,经济模型经常会出现偏差,甚至是违背常识的大偏差。特别是在中国这样的特殊国情的国家。
比如,过年火车票一票难求。政府做了很多工作帮助农民工回家过年,还限制票价上浮额度。有经济学家说,这是违背市场规律的事情,不应该做。相反应该让票价市场化,该涨价就涨价。如果政府听了这个话,必然会大失民心。
单纯从传统的经济学的角度看,OK,票价市场化是正确的。但是从社会学和政治学的角度来看,这就是错误的。
当今世界,在自然科学领域,都出现了大量的交叉学科,并且取得了非常多的成就。在社会科学领域,交叉学科却并不多。
从不同的多个角度来看,来综合,来修正理论模型,我认为可以更准确的接近真实世界。
比如说增大消费比重,扩大内需的事情。这个话已经在国内唱了十多年了。消费比重不升反降。以前搞五一十一黄金周,还搞了增加公务员工资的事情,就是为了扩大消费。效果并不好。自从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为了保增长,接二连三上来的,就是几万亿带动几十万亿的投资。明显,消费乏力,可不是那么简单的经济问题,已经不能够从经济层面来解决了。
十一五已经开始强调民生。而且做了非常好的一件实实在在的事情,就是新农合。对稳住农村加分非常多。但是在经济层面,整个十一五所做的事情,对提高消费力度并不大。十二五我看了几遍了。个人认为,消费和内需也不会得到明显的改善。
我倾向于过剩经济学的理论适用于当前社会。
---------------------------------
经济,从来就不是一个完全单一的东西,它包含了太多其他领域的知识。如政治、哲学、社会学、宗教学、历史学、民族学、心理学甚至是人类学等方面的知识,甚至于,国民性都是影响经济的一个重要要素。打个比方,日本人的国民性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经历了一次泡沫破裂,就再也不肯打开钱包花钱,这个也是导致日本经济经历的所谓“失落的二十年”的一个重要原因。可是相同的事儿如果发生在美国人身上,可能就未必如此了。美国人天生爱冒险,就算经历再大的波折也不会改变这种喜欢冒险的牛仔气质,所以相同的事儿要是发生在美国佬身上,可能区区五六年就能翻身。总之,问题很复杂,任何试图用“非黑即白”理论解释一切的人,都是浅薄的,至少是别有用心的。
许多事情,也许外国人干就能行得通,但中国人却未必,反之亦然;同理,许多事情也许在理论上行得通,真干起来却未必是那么回事儿,一干准走样。
所以,为什么说经济学家当不了政治家,政治家也当不了经济学家,就是这个道理。经济学家充其量当个幕僚可以,真让他上台当政,可能会把国家经济搞得一团糟。有的时候,政治的发力是必不可少的,经济学家的话有的可以听,有的必须无视,否则事情只能更糟。
这就是我为什么非常赞同你的“跨领域、跨学科”理论的一个原因。
当然,肚子里还有许多想说的话,一时也理不清个头绪。将来如果能有感而发,我会随时记录下更多的文字。
总之,你的这个问题提起非常棒,也非常及时,真是太应该值得大家去关注、去思考了。为这个,也要好好地谢谢你!
日期:2012-09-17 13:03:56
至于说到“过剩经济学”,我倒认为其实没有必要太小题大做。这个问题的本质其实很简单。
一句话,这是经济学领域的一个非常自然,非常基本的规律性的东西,经济学研究的所有东西,其实都围绕着相关问题展开,并没有将其忽视,所以,刻意拿出一种学问专门去研究,似乎并无必要。
总之,问题的实质很简单,总结如下:过剩,无非分两种 --- 资本(货币)过剩、物质(生产)过剩。
前者会带来通胀(或泡沫);后者会带来通缩。
这是“经济循环理论”中一个最基本的现象,完全不是什么新鲜话题。
因此,解决这个问题,无非是调整经济结构,加强金融监管这两个办法。前者解决生产过剩的问题,后者解决货币过剩的问题。
但其实,即便完全放任不管,理论上市场经济的“无形之手”是可以自行将其解决的。道理很简单,虚拟经济之所以会出现泡沫,是因为实体经济不景气,赚钱的机会少,或可赚的钱太少,所以大家涌向虚拟经济,一是赌实体经济未来的繁荣,二是靠钱生钱,赌徒挣赌徒的钱。但是,归根结底虚拟经济的钱要靠实体经济来埋单,就是说,如果实体经济长期不景气,虚拟经济的泡沫终将破灭,赚得多赔的也多,当初你吃了多少,最后都得让你加倍吐出来。
历次经济金融危机,其本质莫不如此。
日期:2012-09-17 13:35:23
其实,我最近一直都在研究一个也许更为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资本过剩”与“通胀”的关系。或者,用一句砖家叫兽经常拿来忽悠人的说法,叫做“货币超发”与“通胀”的关系。
我越来越接近一个也许会惊世骇俗的结论 --- 资本过剩也好、货币超发也罢,只对形成资产泡沫有意义,对于通胀,也许真的没有什么关系。
道理很简单。通胀的基本原理是供求关系的变化,所以,按照经济学的一般理论,资本量的大小,是可以影响供求关系的,因此可以通过影响供求关系的变化来影响通胀的发生。
它的基本逻辑是这样的 --- 放松银根,或大量印钞,资金流向实体经济 --- 工厂大量投资(这就等于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上升,从而带动这些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涨)--- 消费者大量消费(这就等于对最终消费品的需求上升,从而拉动消费品价格上涨)。紧缩银根,对经济的影响路径完全相反,就不再赘述了。
但是,现如今,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以及大工业生产模式的形成,这种模式能够起到的作用,其实是非常有限的。
按照我的理解。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