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神州——五代十国纪事》
第58节

作者: 总老师麦加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5-12 09:08:26

  潼关之战 五
  潼关的天险不是吹的,但要守住一座雄关,险要的地理仅仅是一个有利条件,远远不是充分条件,其他一些因素欠缺可能更致命,比如说:粮食。
  作为大唐帝国顶级的军事要塞,本应时时严加介备的潼关,如今却没有存粮。张承范军从华州只带了三天的粮草上路,现在已经是第四天了,自然,粮食已经吃完了。关外,一路逃至的齐克让军情况一点儿不比他们好,同样饥肠辘辘。这两支原本就没多少斗志的军队,此刻士气更低。
  就在当天中午十二点左右,黄巢的前锋部队也到达了潼关,一场无可避免的战斗立即打响。开始时,齐克让倾尽全力抵挡,以寡敌众,可能由于黄巢军队的素质不高,他居然暂时顶住了黄巢军的攻势。但不久之后,黄巢亲自到达前线了,“义军”的白色旗帜汹涌而至,布满了原野,多得看不到边际,兴奋的黄巢军士们一齐欢呼,喊声惊天动地!齐克让又勉强招架了一阵子,战至酉时(下午六点),饥肠辘辘的泰宁军终于崩溃了。不愧是从溵水一路“转进”而来的部队,他们逃跑的技术非常专业,先点燃了自己的营垒阻挡追兵,然后才转身开溜。

  往哪儿逃呢?
  由于张承范的人已经把潼关的城门死死锁住,就算看见亲爹也不开门,这些地理知识过硬的泰宁溃兵们不可能走大路,便集体向左转,奔向禁沟故道。
  人多果然是力量大,禁谷中,已经生长一百余年的灌木、寿藤,马上就让坚定的泰宁兵用他们无坚不摧的铁脚板扫荡一空。这条原本荒废已久,崎岖难行的小路,一夜之间便被溃兵踩成了坦途!难怪一千多年后一位文学家感叹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可能是因为比泰宁军晚到几天的缘故,关上的张承范和关下的黄巢,似乎都还不清楚关城的旁边有这么一条可绕过关城的“禁沟”,又或者他们全紧张过度而忙中出错,没想到这一点。虽然一万多人在他们眼皮底下钻进山沟,再一眨眼便人间蒸发了,但两人都没对这一诡异事件做出及时的反应。

  也就是说:黄巢没有派兵追击溃散的齐克让军,乘机穿插到潼关的背后;而张承范也没有派人前往“十二连城”布防,锁死“禁沟”。
日期:2012-05-14 08:38:54

  潼关之战 六
  当夜,张承范知道黄巢即将攻关,为激励士卒死战,他把仓库里的所有东西以及自己的私财全拿出来,分赏给手下这两千多人,并上表说明前方的危急情况,再次向朝廷紧急求援:“臣离开京城已经六天了,甲卒未增一人,粮饷不见踪影!就在臣到潼关的同一天,巨寇黄巢也已到达,关外的齐克让军,因饥饿溃散,现已一个不存。臣现在只能用两千多人来抵抗六十万贼军!潼关失守之日,臣甘愿受鼎镬之刑(即下油锅烹死),但朝中谋大事的诸位国家大臣们,难道就不会为这种事感到羞愧?听说皇上身边诸臣正计划巡幸蜀地,难道没有想过,只要大驾一动,天下大势便去矣,四方必然土崩瓦解!臣现在以将死之身,说些掉脑袋的话:望中尉、枢密使还有朝中宰相们尽快拿出救急方案,马上增援潼关前线,那么高祖(李渊)、太宗(李世民)创建的基业还有可能维持,让黄巢继安禄山之后完蛋,也使微臣的死能比哥舒翰更有意义!”

  就在双方的准备和失误中,十二月一日过去,潼关迎来了十二月二日的黎明。
  天一亮,黄巢开始了进攻,关城外原有一道天然堑壕,黄巢军强征附近民伕挖石填土。张承范因为兵力微弱,不敢出击阻止,只在潼关城头用弓箭压制,结果从寅时战至申时,所有的库存箭矢便已用光(可见潼关平时的战备工作有多糟糕),只好改扔石块,对关下填壕工程的影响如隔靴挠痒,不多时,堑壕被填平。
  入夜,黄巢军发动火攻,潼关城楼也被点燃。
  就在张承范忙得焦头烂额之时,终于有人提醒了他:旁边有条要道“禁沟”,还没有设防呐!张承范大惊,急分兵八百,由王师会率领前去防守“禁沟”。但张承范没有料到的是,黄巢发现这个失误的时间比他早了一点儿,等王师会到达禁沟,黄巢派出的一支偏师已在尚让的率领下穿沟而过,到达潼关背后了!
  十二月三日清晨,黄巢大军东西对进,夹攻潼关,关城上现在只剩下两千没有弓箭的弓箭手(这还没有考虑这些弓箭手的成色问题,想想张三与李四的故事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他们还能守住潼关,那就不是奇迹,而是神话了!
  很快,守关唐军一哄而散,弃关而逃。守禁沟的将军王师会自杀了,张承范则没有兑现必死承诺,他脱掉将军服,换上平民的衣服,混在人群中侥幸逃生。尽管如此,比起当朝那些有事就当缩头乌龟的衮衮诸公,张承范仍算得一条汉子,他至少勇敢地战斗过了。

  号称一夫挡关万夫莫开的潼关天险,仅仅将黄巢军队阻挡了不到七十二个小时。腐朽的唐帝国为历史提供了一个鲜明的例证:如果人事足够差,那么任何天险都不堪一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