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尽的宋朝——说不尽的风云变幻荣辱兴衰》
第9节

作者: 低首神龙狄飞惊
收藏本书TXT下载
  屁股还没坐热龙椅的隐帝刘承祐听说这个重磅的坏消息后慌了神,这个只有18岁的孩子恐怕还不知道如何舞刀弄枪,就遇到了这种棘手的重大事件,只能说他的运气实在像他老爹一样的不好。
  不过还好老爹临终前给自己留下了几位顾命大臣,这些顾命大臣们都是跟随父亲多年,久经沙场的人物,对他们来讲叛乱和平叛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无非就是带兵打仗,唯一不同的是打仗的对象不一样而已。
  镇定下来的刘承祐一鼓作气,连续派出了白文珂、郭从义、常思等三路兵马分别讨伐叛军,希望能够一举奏功。
  但这位年轻皇帝实在低估了叛军的战斗力,或者说高估了自己这几位将领的水平,事与愿违的是,前线传来的消息不是奏凯,而是久而无功,三路兵马与叛军交战,打了几个月都没有一丝进展,反倒是叛军越打越有精神,越打越有士气,造反联盟依然坚挺如初。
  日期:2014-06-04 22:22:53
  事实上,后汉朝廷确实是低估了三镇造反联盟的实力和决心,李守贞、赵思绾、王景崇三个人,个个都是手握重兵,身经百战的老牌军阀,也都有过“辉煌”的过去,论声望、实力和谋略,并不下于朝廷那几个位高权重的顾命大臣们。
  更为重要的是,这三位仁兄当时分别占据河中(今山西永济西)、永兴(今陕西西安)、凤翔(今陕西凤翔)三府,全部都是战略要地。三府中的永兴、凤翔属于关中地区,向来是易守难攻,河中则西靠黄河,占据水陆要冲,把守着山西进入关中地区的要害之地,进可攻,退可守,占据极大的地利优势。同时叛军拥戴声望实力最强的李守贞为秦王,作为造反事业的精神领袖,他们旗帜鲜明,动机单纯,团结一致,造反意志十分坚决,绝不是等闲之辈能够搞定的。

  在这种情况下,被朝廷大军三路进攻,僵持数月却能岿然不动,毫发无损的李守贞已经在憧憬自己造反成功的美好前途了,他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真正的对手还没有到来。
  隐帝刘承祐眼见平叛之战久而无功,形势对自己似乎越发不利。因为自己刚刚登基不久,根基尚浅,一无资历,二无威望,一上来就遇到这样倒霉的事情,对他而言绝对是一个极为严峻的考验,如果战事就这样拖延下去,岂不显示自己这个新君无能?届时且不说三镇叛军如何,万一其他地方藩镇见风转舵,群起而应之,那时形势就不堪设想了。
  不行,必须要进一步采取更加强有力的措施,迅速平定三镇叛乱,这就是刘承祐对形势做出的准确的判断。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经过慎重考虑,刘承祐选择了那个唯一可能帮助自己达成目标平定叛乱的人——郭威。
  日期:2014-06-04 22:34:32
  第五章 名将就是名将
  郭威,字文仲,邢州光山(今河北隆尧)人,后周的创立者,五代十国时期最有作为的帝王之一。
  三镇叛乱时,郭威时任后汉枢密使,朝廷的顾命大臣,他也是赵匡胤遇到的第一个改变他命运的人。
  后唐天祐元年(公元904年)七月二十八日,郭威出生于河北隆尧。在那个兵连祸结,战火纷飞的年代,郭威的童年是没有多少幸福可言的。他3岁时随全家徙居太原,却在不久之后就失去了自己的父母双亲,他的父亲死于北方的军阀混战,被当时的幽州节度使刘仁恭所杀。
  不到4岁的郭威或许还体会不到失去双亲的痛苦,即便有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快被记忆冲淡。
  郭威童年时的这种遭遇在那个时代并不罕见,多少可怜的饿孩子和家庭在无尽的杀伐和战争中失去了所有的亲人甚至自己幼小的生命。相比而言,郭威还算是不幸中的幸运儿,虽然已经成了名符其实的孤儿,他却还有一个亲人可以依靠,那就是他的姨母。
  在姨母的照顾抚养下,幸运儿郭威逐渐成长起来。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熏陶作用。无数育儿领域的专家学者都反复强调,在缺乏父爱、母爱或者两者皆缺失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容易性格偏激或过于孤僻,具有较强的攻击性,具体临床表现为不合群,爱打架,不爱学习,惹是生非,老师不喜,同学不爱,极具加入流氓团伙或黑社会组织的潜力。
  与此相类似,历史研究也证明,这一现代研究成果在古代同样适用,郭威小朋友的成长就完美的验证了这一点。
  郭威小时候读过书,略通书算,基本脱离了文盲,但他绝不是喜欢读书、乖乖听话、人见人爱的好孩子,他的主修专业和特长爱好是武术和打架,史书记载他长大后“身材魁梧,习武好斗”,是个谁也不敢惹的硬点子、街头小霸王。
  不过话说回来,在那个时候听话的好孩子是没有市场的,读书上进也是没有前途的,还不如武艺傍身,至少能在兵荒马乱时保护自己的身家性命,在遇到车匪路霸抢劫时保护自己人身财产安全,打架时也能避免被别人欺负而做到打败对方,还是那句话,活下来,才会有成功的可能。
  像郭威这样在乱世中干事创业的好苗子,如果一辈子老老实实种地,做一个勤奋踏实的农民,那可就浪费了一身的武艺才能。
  还好,郭威同学不是一个闲得住、安于现状的人。18岁那年,他选择了投身军旅,在潞州留守李继韬帐下当了一名普通军卒。
  在弱肉强食的军队里,好勇斗狠的强者郭威如鱼得水,也获得了大老板李继韬的赏识,甚至连违法犯禁的行为也能得到领导的庇护。
  比如有一次郭威的勇猛实在有些过了头,居然乘醉在市场上耍酒疯闹事,与他人斗勇时公然杀了一名同样“以勇服人”的屠户(后来北宋期间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颇有郭威的风采,我甚至怀疑水浒作者施耐庵的灵感就是由此而来)。

  但就是这样,李继韬还是设法让郭威从军中逃跑,脱逃了法律的制裁,等风头过去之后又把他重新招致麾下,爱才之心实在让人感动。
  在军队中逐渐成长强大起来的郭威后来又陆续更换了几任领导,从李继韬到李存勖,从李存勖到石敬瑭,直到隶属刘知远麾下,郭威的工作终于稳定下来,并始终追随刘知远左右,逐渐成为刘知远信任的心腹爱将,他的命运也随之改变。
  从后晋天福二年(公元937年)拥戴石敬瑭建立后晋,到天福十二年(公元947年),刘知远的职位从后晋侍卫亲军都虞侯变成了后汉开国皇帝,始终追随刘知远的亲信郭威也因为他的忠诚和功劳得到了回报,官职从一名小小的牙将变成了枢密副使、检校司徒,成为朝廷重臣。一年后,刘知远病危临终之时,郭威又受托孤之命,成为隐帝刘承祐的顾命大臣之一。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