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尽的宋朝——说不尽的风云变幻荣辱兴衰》
第8节

作者: 低首神龙狄飞惊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6-04 21:43:49
  现在,摆在赵匡胤面前的有两条路:一个是向东,这是一个自己十分熟悉的方向,沿着黄河一路向东,用不了多久就能回到汴京,那里有自己的家,那个虽不富贵却温馨幸福的家庭,家里有温柔贤惠的妻子,有慈爱有加的父母,有活泼可爱的弟弟,他们一定在盼着自己早日回家,赵匡胤仿佛能看见家中透出那昏黄色的灯光,想象得出家中那被窝的温暖,感受得到家里传来的阵阵诱惑。
  另一个是向北,坚持原来的方向,渡过横亘的黄河,继续向北走,去寻找那个不知在何处,不知道何时才能出现的梦想实现的机会。
  这将是一个前途未卜的方向,或许自己会真的被那个和尚彻底的忽悠一把,即便走到国境线甚至偷渡到契丹境内也一无所获,说不定还会被当成间谍给斩首示众或作为强壮劳力被抓起来做苦工,从而客死他乡,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
  但也有可能的是,预言中的那个机会会在想象不到的时刻突然出现,让自己付出的全部努力终得回报,让自己的命运彻底改变。
  客观的说,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前一个选择显然更加现实,而且毫无风险可言。在外漂泊两年,一事无成,两手空空地黯然回家,虽然面子上有些不好看,但也算不了什么丢人的事情,那年头出去混能四肢健全地活着回来,不缺胳膊不瘸腿,就是最大的幸运,全家人一定会体谅并且欢迎自己的,不管自己混到什么地步,家庭永远都是最温馨的港湾,随时敞开怀抱等待着自己的归来。
  我曾经设想,若我是赵匡胤,很有可能会选择这一条道路,我无法抵抗流浪多年,孤苦伶仃之后家庭对我的诱惑。

  可伟人毕竟是伟人,伟人的选择自然跟常人不一样,否则所有普通人就都能轻松地成为伟人了,经过慎重的考虑和艰难的抉择,赵匡胤最终选择了后一条道路,一条前途未卜的道路,那就是渡河,向前!
  自古说: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不落泪。可我赵匡胤到了黄河也决不死心,即便前路漫漫,无限艰难,我也要闯上一闯,我赵匡胤见了棺材也决不落泪,即便身遭横祸,不幸罹难,我也要勇往直前,为了心中的那个梦想,那个飘渺遥远,模糊虚无的梦想,哪怕有一丝希望,我也决不放弃,也要奋力前行。
  怀着这样的想法和决心,赵匡胤毅然选择了渡过黄河。渡河之后,他已经进入到了山西境内,沿着既定的方向继续北上。然而,没过多久,又一道困难摆在了他的面前。这次出现的拦路虎既不是天灾,也不是山川,而是人祸——前面打仗了。
  在五代十国的那个时代,打仗实在是再常见不过的事情,就如同吃饭喝水一样。偌大的中华大地,基本上是几天一小仗,数月一大仗,遍地开花,处处战场,当真算得上是打仗无处不有,打仗无时不在,但这次打仗似乎与之前的战争有所不同,当赵匡胤打听清楚交战双方和他们的各自主帅时,他突然意识到,自己的机会可能真的来临了。

  现在,我们不妨先让本故事的领衔主演、男一号赵匡胤同学休息一下,他流浪两年,辗转千里,已经非常疲惫了。这段时间,我们有请两位配角登台为我们表演,他们就是正在前方交战的两支军队的主帅。
  具体来说,交战的双方,一方是后汉叛乱的地方藩镇叛军,主帅是后汉河中节度使李守贞,另一方是后汉平叛的政府官军,主帅时任后汉枢密使、同平章事,他的名字叫郭威。
  日期:2014-06-04 22:04:13
  李守贞,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要说这位仁兄,在历史上虽然没有什么辉煌的功绩,但在五代十国却是个风云人物。他先是跟随石敬瑭建立后晋,又在石重贵在位期间平定了杨光远叛乱,深得新皇帝的器重,成为朝廷炙手可热的实权人物。所以当后晋与契丹翻脸,耶律德光亲率大军南下兴师问罪时,年轻的后晋皇帝石重贵将统军御敌的重任交给了两位声望最高的将帅——杜重威和李守贞。

  这两位主帅果然不负皇帝厚望,不过不是不负后汉皇帝厚望,而是不负契丹皇帝厚望,他们率领二十万后晋大军(这几乎是后晋的全部正规军了)与契丹军队对峙数十天后,在耶律德光许以帝位的诱惑下,居然投降了契丹,直接导致了后晋的灭亡。
  从皇帝信任的三军主帅,到投敌叛国的汉奸,李守贞名字中的“守贞”二字变成了对自己绝妙的讽刺。
  不过,这位仁兄的著名事迹还没有远远结束。一年以后,耶律德光受不了中原地区的强烈反抗,不得已退出中原,刘知远乘虚而入,占据汴京建立后汉,被外国老板抛弃的李守贞审时度势,非常务实地投降了本土老板刘知远的怀抱。
  新老板刘知远也十分大度,不但没有惩治这个反复无常的汉奸,反而授以节钺,让李守贞做了河中节度使,依然手握兵权,节镇地方。当然了,享受这种待遇的不光李守贞一个人,永兴节度使赵思綰、凤翔节度使王景崇也是其中的受益者。
  刘知远之所以这么做也是无奈之举,他这个皇帝基本上算是白白捡来的,并不像朱温、李存勖那样靠南征北战打下来的,当时其他地方的藩镇手握重兵,也都具备不凡的实力,自己若不善加安抚,赏以高官厚禄,确保他们的既得地位和利益,恐怕石重贵就是自己的前车之鉴。

  应该说刘知远的这种绥靖安抚策略还是起到了一定效果的,有效期6个月。
  刘知远实在是一个运气透顶的人,好运和霉运都透顶,他等待几个月捡来了中原王朝皇帝的宝座,却也只坐了几个月就一命呜呼,运气之好和运气之差都到了顶点,一句话,有做皇帝的命,却没有长寿的命。
  接替刘知远继承皇位的是他18岁的儿子刘承祐,是为后汉隐帝。
  看着乳臭未干的黄毛小子成了自己的新老板,那些之前还算恭顺听话的地方强藩心里开始不平衡了。刘知远怎么说还算是后晋实力最强的节度使,论军事实力还是个人手腕都算是当时的一流水平,而且对自己这些曾经的同事们笼络有加,处处厚待,勉强能压得住阵脚,所以他在位期间,地方藩镇们也没怎么闹事,可是如今皇帝换了人,朝廷也变了天,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的皇二代要对自己发号施令,这些兵强马壮的藩镇们怎么肯服气?

  在五代十国那个强者为王的时代,手握重兵的藩镇可不讲什么君臣之道、仁义道德,他们只用实力和拳头说话。
  于是,后汉乾祐元年(公元948年)三月,怀着各种不服的永兴节度使赵思綰、凤翔节度使王景崇和河中节度使李守贞相互勾搭,结成了造反联盟,公然宣布反叛朝廷。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