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期货生涯——兼谈中国金融业乱象》
第36节

作者: 水仙长在咖啡杯里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2-24 00:04:28

  不过,像这样10几年如一日捂盘黄金或像巴菲特氏那样几十年如一日地捂盘可口可乐、麦当劳股票,在期货的世界里是不可能的。如前所述,期货持仓的时间最多不超过11个月,(中国)自然人户还不进入交割月,这就导致了期货投资只能是利用杠杆和双向交易博取价差收益,而不是通过对企业或者项目注入资金共同成长来赢得为个人和社会赢得财富,这也是投资和投机的区别。这样一来,期货只能是从一个人口袋把钱赢到另一个人口袋的残酷游戏,加上杠杆对恐惧和贪婪的放大,那么大多数客户转瞬亏光便成了必然之事。但是,期货公司客户淘汰率高,业务员淘汰率自然不低,因为业务员们往往是从亲朋好友开始发展客户,如果亲朋戚友都亏了,自己还有什么脸面继续做这一行呢?可这么一搞,有经验的人才又无法沉淀,期货公司没有良好的客户教育和交易指导机制又怎么能留住投资者呢?只能是靠竞相压低手续费来大打价格战,既没有差异化服务,更无法保证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水平。此外,超短的交易时段和不利规避风险的交易制度,特别是拥有小额标的、各月合约间连续报价的做市商一直没有建立起来,也是中国期货公司盈利困难,社会名声等同“坑蒙拐骗”的原因所在。

日期:2012-02-24 21:07:35

  一旦了解了期货行业的现状和名声不佳的根源,开展业务便成了有的放矢之事。虽然在2009年3月初我们公司,不,确切地说,是营业部还只是那几个人,但是起码每个员工都对期货、证券基本知识有了详细地理解(本人每天写当日评论时说到“所以然”层面的结果),更重要的是,我们从来不靠“忽悠”,而是实实在在以诚动人——除了给客户制订15%的推荐仓位和25%的系统限仓纪律外,还有20%的亏损生死线。换言之,一旦客户净值出现20%的减少幅度,便给客户打电话,发通知,建议客户撤资、休息。呵呵,谁说交情无价?一般来讲,人们拿来投资的闲钱是所有存款的20%至30%(在投资部分大宗产品,比如楼房时可能会有大于100%存款的案例),而股票可能占这些闲钱的50%(这与目前中国居民境内投资渠道较窄有着密切关系),换言之,就是10%至20%的存款可以投资股市,而要他们再分出钱,一般来讲,如果股市没套牢,恐怕会拿一部分余款投资期货,被套牢者则往往会从存款中再取一部分投资期货,都是这个投资额往往不到股市投资额的50%,因为期货高风险、容易亏的名声早已远播。这样一来,我们可以估算,客户们期货投资额其实只占存款的5%不到。而根据笔者在小时听说的客户闹着要换证券公司经理时的亏损(浮亏)额来看,主要在45%至50%之间,这就是说,亏损了闲钱的25.5%至25%,也就是存款的5.1%至7.5%。这便是股场里撕破脸皮的标准。若是在期货里,亏损20%则意味着客户1%左右的存款,这是大家都可以接受的范围。虽然这样的客户撤了资,休息了,还愿意接你的电话,甚至经常说“好好好,请你喝茶。”可你再要他投资什么,看看吧,他会无动于衷,但是毕竟都会听你说话,这已经是不错的结果了,兴许在你真正需要拉一把时还能给你找个吃饭的位置。

  另外,如果是没有证券投资经验的客户,我要求业务员先热情地建议去投资股票,把大部分钱用在股市上(“我们这里有免费炒股短信,准确率还行”),再来投资期货,这个办法是因为没有交易经验的客户往往操作激进,且还把闲钱中原本用来投资股市的部分用在期货上,这虽然给了业务员赚取更多佣金的机会,可客户如果一旦亏光,你成了别人怨府,佣金还拿得开心吗?更重要的是,大部分期货业务员往往是些20出头年轻人,人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果背上沉重的负担,又怎么开出生命新花?我也不是没看到过亏损的客户拿刀追着稚气未脱的股市营业部的大堂经理,这种情景在可以融资炒股的1990年代屡见不鲜,但是这对一个人的成长又是怎样的经验呢?至少我不希望在我那里发生,一千万个不希望。

日期:2012-02-24 22:15:49

  虽然直到2009年3月,整个公司的业务都发展得顺风顺水,我仍然奔波在跑企业户的路途上,享受着被拒的滋味,但是富二代的小账户已经在我指导下,陆陆续续赚回了一些,尽管离他在2007年炒期货时的10万资金还有3万多的距离,但是比他在原来那家公司的平台上遭遇亏损是好了很多。另外五个客户也各有了数千到数万的盈利。一想到这里我就欣慰不已。只不过,即将上市的螺纹钢期货又让我差点狠狠跌了一跤。

  事情还要从头说起。铁作为地壳里含量第四的元素,因其具备的良好韧性、硬度和热、电导性而成为了人类最为广泛使用的金属材料。而纯度较高的铁及其合金——钢材在工业革命后更是一度作为国家实力的象征。1957年中国大跃进运动里,就有一项指标:1070万吨钢铁年产量。尽管经过数十年的不懈发展,中国钢铁产量早已翻了数十倍,可即便如此仍然有大量特种钢材要由日本、韩国、欧盟进口。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钢材生产国和使用国,产钢企业和用钢客户如何规避钢材现货价格波动,并允许了解钢铁行情的投资者利用钢价波动获利,钢材期货上市势在必行。可早在1990年代初的期货大战时,钢材期货上的种种不光彩事件就令人记忆犹新——例如1993年苏州商品交易所螺纹钢期货一度涨去4000元/吨的水平,也令各地钢材现货价格从1700元一吨在短短半年里涨到了4000元以上。甚至令各地的钢厂也多多少少发了一笔横财。“那时我们X钢,钢材刚刚出炉还没冷却完,就往车上载,白天载完晚上载,火车、汽车都排队等。最后我们车间平均奖金都好几千。”一位曾在钢铁厂担任车间主任的客户这样对我说。不过,爽了多头的同时,也惨了空头,就在苏州商品交易所那轮数十个涨停的钢材牛市里,甚至还有苏交所会员单位被打穿仓。而在《人民日报》发布“抑制投机”的社论,中国人民银行于该年年末紧急收紧银根后,螺纹钢期货价格又坐了过山车,一下子跌去2000多块,与之共同破灭的,是海南的房价泡沫。数年后,由于红小豆期货再次出现类似场景,拥有螺纹钢期货的苏交所也在行业清理整顿中彻底走进了历史。2009年3月17日(?),关闭已过十年,预热已近两年的螺纹钢期货重出江湖,这本来是与我没有关系的事,因为在期货中,我熟悉的就是农产品,外加黄金(黄金还只是因为它和股票相似的属性),我完全可以不怎么理它。但是,世界上很多事都是不依人意志为转移的。这不,正在该年3月上旬的午后,小Z拨通了我的电话。

日期:2012-02-25 00:23:45

  29
  人有很多明知是毒酒,却不得不喝的时候。
  也许是因为人生如戏,上帝是导演,人情世故是副导演。你呢?就是演员。
  尽管离之前在餐桌上保证的新官上任时还有大半个月的时间,可这次来到会议地点,也是有了很大的不同。首先,当然是位置。
  和前次战战兢兢坐在椭圆会议桌一边之末的情景不一样,这次给我留下的空位离E总近了很多,虽然Manking还是坐得更近(看来主内的人终究比主外的人略高一筹)。我默数了一下会场上的人,还和以前一样多。毫无疑问,有人离开了。我在脑里努力搜索上一次的影像。不过,还没得想出个眉目,“年少有为”、“小帅哥”的赞誉又响成了一片。较之2008年刚刚来那里开会时,多了几分真诚。因为,不是我果断决定冒险保留集团公司的套牢仓位,也不会有这守得云开的喜悦。人认的,还是实力与利益。

  不过,和以往一样,我来会场,会议已经开了大半,理由还是和以往一样冠冕堂皇——“不打扰期货公司工作”。可让我在跑业务的过程中给客户爽约,这岂不是最大的打扰吗?鉴于就是履约了,我仍然有90%以上概率谈不成这笔业务,心里这样一想又立刻释然。比起形形色色的拒绝来讲,起码还可以在互相吹捧中获得腾云驾雾的快感。
  这次言归正传有点慢,除了把酒桌上的话再落实了一番,才是一句:3月17日(?)螺纹钢、线材期货就要上市了,不知道我们的R老师有何高见?(乖乖,才叫了几天“老师”,就让整个“上面”都一清二楚了?)老实说,我那时对期货也就了解那么多,要谈“见解”,真是羞赧得很。因为我是一个喜欢把一切问题都弄通弄透再发表意见的人。钢铁属于黑色金属,钢铁合金的冶炼涉及化学、物理、金相学、地质学,门门都不是浅尝辄止的知识。而螺纹钢涉及几乎所有产业,与宏观经济和行业信息也密切相关,加之没有国际市场同样品种做牵引(与之关系较为密切的就是澳大利亚悉尼港、印度孟买港铁矿石现货离岸价了),很容易给人做庄,尤其是和国家资金、项目密切挂钩,又拥有强大现货储备的炼厂、贸易公司。可那时的我连哪些标准的钢材能交割还没研究出个子丑寅卯,只感觉媒体的报道就好像是给几家大钢厂的螺纹钢做广告。一时语塞,可又不敢冷场,“研究、研究”这样的敷衍话技术含量着实太低,我说什么好呢?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