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宫闹鬼——揭秘明代宫廷秘史》
第35节

作者: 皇帝不称朕
收藏本书TXT下载

  他授予儿子们极大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权利,洪武十四年颁定的《皇明祖训录》规定:凡王国境内市井乡村军民人等,敢有侮慢王者,王即拿赴京来,审问情由明白,然后治罪。
  封土内的官民人等,有谁敢故意“侮慢”王爷呢?无非是王爷瞧谁不顺眼,就说他侮慢,抓起来就治他的罪。譬如某王爷在此发帖,众网友都不来点,或点而不勤,点勤而不跟帖,皆属“侮慢”,一旦奏闻,发下旨来,呵呵,第二天,论坛就要一扫而空,只剩下亲王一帖了。
  朱元璋的儿子们,都在10来岁上就各自奔赴封国,作威作福了。朱元璋将他们视作自己“帝国”统治的基石,赋予他们很大的权利,也寄予了极大的期待,时时惦挂着他们,处处为他们着想,达到令常人想象不到的地步;他表示他的怜爱、他的愤怒的方式,也是令人诧异的。
  日期:2013-07-29 10:14:12
  第二章 骨肉之变
  一 朱元璋训子
  29
  朱元璋担心孩儿们,主要是因为这些龙子龙孙行事举止多有过失,很令他失望,担心他们保不住富贵,乃至于丢了性命。在这方面,这位老父亲是以己之心来忧惧揣度的。此公虽然皇帝做着,却似乎没有享受到高枕无忧之乐的福分,他自述其心态说:“朕自即位以来……夜卧不能安席,披衣而起,或仰观天象,见一星失次即为忧惕”。

  各位,您夜里睡不着觉,起个夜,大概就是上趟厕所,或去厨房喝口水吧?可朱元璋夜不能安席,他披衣起来,却是直奔阳台,仰观天象——但愿他没有拿着一支望远镜,否则人家将以为他在偷窥呢!
  朱元璋难道夜来无事,溜达出来看流星?非也。跟所有古人一样,朱元璋很迷信星象学,相信天上某颗星星运行不规则(“星变”,或“星失次”),都预示着地球上将发生可怕的灾难。朱元璋睡不着,担心发生对他不利的事件,所以时不时跑出来接收一下来自外太空的警报。
  有这样一种人,总不敢相信自己得到的是真的,他始终处于一个半醒半睡的状态,怀疑黄粱饭还在锅里煮着,脆皮鸭也烤熟了,香气四溢,却有人怀着恶意,试图摇醒他,令他拥有的全化作南柯一梦。他们是情不自禁自虐的!朱元璋就患上了这样的偏执型精神障碍,总以为身边人要害他,黑手无处不在,令他防不胜防,所以他每日都胆战心惊,忧惕不宁,难以享受人主无忧之乐。
  我们来看朱元璋自己是怎么说的。他在《祖训》里说:他在宫中,“日夜警备,常如对阵”,那紧张状态,就跟打仗一样。白天呢,仔细观察身边人的言语动作有何异样,夜晚则严密巡察,毫不放松,使“奸人”不得而入。即便是亲信如骨肉,朝夕相见之人,犹然警备于心,这叫人心隔肚皮,“宁有备而无用,而不可无备”。
  要像老朱先生一样,每日瞪着一对搜索的大眼睛,四处扫描,我看,任谁都会像奸人的!
  他身边总是护卫环侍,就是与“亲信人”密谋国事,他也要求:常随太监以及带刀侍卫,止可回避十丈地,不许太远。以备“亲信人”突然发难,要弑他时,侍卫们好冲上来救驾。他这个经验教训,不是从被荆轲刺杀的秦始皇那里吸取的,他是从元英宗那里取的经。他说“元朝英宗,遇夜被害,只为左右内使回避太远,后妃亦不在寝处,故有此祸”。
  他作息自律很严,“要早起睡迟,酒要少饮,饭要依时进,午后不许太饱”,只在外行路时,可以掌握一点灵活度。
  夜里他经常睡不好,时常惊醒,醒来辄侧耳倾听“城中动静”,“市声何如”?或者走出殿庭,仰观风云星象何如,细察有无臣下篡逆谋乱的迹象。看到这里,我想,假如朱元璋向哪位御医抱怨睡眠不好,御医给他开了一剂安眠之药,结果朱元璋睡踏实了,一晚未起,第二天你们猜会怎样?是重赏御医,还是立刻推出斩首?请回答!
  老朱不单“警备常用器械、衣甲,不离左右”,他在某一方面性格倒与我相似,喜欢做最坏的打算。为此,我不得不努力工作,以免下岗;而朱元璋则随时为倒台,做好了“跑路”的准备,他下令从众多御厩良马中,调教出“能行速走”的快马数匹,常于宫门及京城四门喂养,又命令凡是皇帝所在之处,近侍太监们都要随时备下鞍辔齐全的马匹——当然,朱元璋没说逃跑,他说的是“一体上古帝王诸侯防御也”!若是防御,该多准备些滚木礌石才是,随时准备下千里驹,这是哪门子的防御也?

  了解了朱元璋如此这般惶恐的心理,下面再讲他如何给儿子们传经授业,就知道其言之不虚,他的出发点全在于自己的生存之道了。
  日期:2013-07-29 10:45:23
  朱元璋在《祖训》中自述他处后宫之道:“朕以乾清宫为后寝,后妃宫院,各有其所,每夕进御有序。”即他的生活规律是,每日在乾清宫就寝,妃嫔各有居所,每晚轮流侍寝,大家莫要争抢哟。
  附带说一句,朱元璋晚年并未严格遵守他自己的规条,很少住在“天子正寝”乾清宫,而是住在西宫(具体方位不详),常常在西宫或西宫南廊下传旨,他最后也死在那里。
  朱元璋的寝宫,在他孩儿来朝时,曾亲自引领他们参观过。只见父皇龙床周匝,尽是宫人铺睡处(大约打的地铺吧,这与后来乾清宫27张床的布局明显不同),父皇不无得意地说:“此所以关防有势!”真龙在中间睡着,勇敢的宫女们围绕在四周,形成一个宫女敢死队保护圣驾的形势,大约她们的口号是“要想犯驾,请先从我们的尸体上跨过去”——所以叫“关防有势”。

  这段话记在朱元璋给第三子晋王朱的“记事”里。
  记事是朱元璋亲笔手书封缄的私信,由太监或皇亲领于御前,亲手交给晋王本人。像这样的记事,晋府收到百余件(有专门谕晋王的,也有传谕诸王的,发给晋王的是一份副本),由王府长史司依年月编辑出来,流传后世,就成为宝贵的史料了,称之为《太祖皇帝钦录》。
  《钦录》在明代属于私密档案文件,没有传世,清代内府藏有一份明代的手抄本。民国十四年(1925年)接收清宫财产时,由俞平伯先生发现于景阳宫御书房,并由俞先生最早做出介绍。俞先生认为:“这不是正式的官文书,乃是明宫的密件”。这个判断是正确的,正因为不是公开刊刻的文书,其内容皆为朱元璋亲笔,又未经儒臣的修饰润色和篡改,所以其真实性和史料价值非常之高。
  下面讲朱元璋训子,主要依据这份难得的材料。

  我们刚引述的给晋王朱棡的那件记事,是由内使虎儿于洪武二十八年四月初五日赍捧到山西太原的晋王府的。同日,周王府差千户周彬也赍捧到记事一件,大概朱元璋只写了一份,令各府互相传看,故御笔记事,由周王府差人送到。同日收到两份记事,虽然事情的起因是皇第二子秦王朱樉突然薨逝,亦可见在京的老父朱元璋,时刻不忘在国的儿子们。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