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年体架构看炎汉王朝的龙兴八十年:汉兴八十年》
第29节

作者: 轩辕秋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9-03 21:44:18
  再往后,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如法炮制当年曹丕的做法,逼魏国皇帝传国玺于晋。
  永嘉五年,发生了著名的“永嘉之变”,匈奴人刘聪攻入洛阳,俘虏晋朝皇帝,夺过传国玉玺,又过了十九年,刘聪的前赵被羯族人石勒的后赵所灭,玉玺又到了后赵。
  石勒别出心裁的在玉玺的右侧加刻了“天命石氏”四个字。又过了二十年,冉魏抢过玉玺,后来为了乞求东晋的救援,不小心被东晋将领给骗走。东晋将领以三百精骑连夜送到首都建康(现在的南京)。
  传国玉玺在北方少数民族手中打了一圈之后,又回到晋朝司马氏。
  从此传国玉玺就一直留在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朝的更迭,其中也一度遗失,还落入过栖霞寺的水井之中,最终还是被找了出来。开皇九年,隋文帝杨坚统一天下,把传国玉玺带回北方,放入隋宫。后来杨坚的儿子大暴君隋炀帝杨广在江都被杀,隋朝灭亡,萧皇后带着传国玉玺逃到漠北的突厥部落。
  经历了隋唐风云,唐朝最终一统天下,唐太宗李世民非常希望能够找到传国玉玺,但一直未果,就刻了好几方其他的,什么“受命宝”、“定命宝”之类的,聊以**。
  贞观四年,卫国公李靖率军讨伐突厥,带着萧皇后返回中原,这才又拿回了传国玉玺,李世民高兴了好久。
  就这样传国玉玺在唐朝传承了三百多年,直到天佑四年,朱全忠废掉唐哀帝,建立后梁为止。朱全忠保有玉玺十六年,后被后堂李存勖所灭;李存勖保有玉玺十三年,又被大汉奸石敬瑭带着契丹军队打败,后唐的末代皇帝李从珂抱着传国玉玺在洛阳自焚,从此真正没有争议的传国玉玺就失踪了。
  日期:2013-09-04 08:52:27
  再后来,宋哲宗时期,有个叫段义的农夫在耕田的时候发现了传国玉玺,送到朝廷,经朝中大学士多方考证,认定是真的,但还是有很多人觉得是假的,一时争论不休。
  宋朝靖康之耻后,金兵攻破汴梁,宋徽宗和宋钦宗被金国掳走,这个不知真假的传国玉玺也销声匿迹,又不知了去向。
  忽必烈建立元朝统一中国,蒙古人当时还停留在一个比较原始的状态,战斗力虽然很强,但是文化上落后很多。所有元朝的皇帝,除了忽必烈略通几句汉语外,其他基本连汉语都不会说,下旨都是蒙古语,所以他们对于这些汉族人的文化至宝也没有特别多的概念。
  有人说,当时元朝的宰相伯颜曾经收集各国历代的印玺给磨平,然后发给大臣们做私章,传说中传国玉玺曾经在元大都被他买下来,很有可能遭到了不测。
  朱元璋灭了元朝之后,把蒙古人赶到漠北,又继续追杀万里,后来还派徐达继续潜入漠北,穷追猛打元朝残存的势力,据说就是去找传国玉玺的,可最终还是无功而返。
  明清时期关于传国玉玺的真假一直有各种争论,有人说元朝末代皇帝带着逃到漠北的传国玉玺后来被皇太极所得,可是乾隆皇帝却坚持说那个是赝品,所以那块玉玺地位一直不高,现在保存在台北的故宫博物馆。
  也许真正的传国玉玺早在五代时期就随李从珂一起消失了,但它所带来的历史意义和历史故事却可以让无数人回味良久,这么小小的一块玉从战国到五代,甚至到清代到现在,前后两千年,见证了无数王朝的更替,无数英雄的悲欢离合,可以说它经历了大半的中国历史。
  如果有一天真正的传国玉玺能够重见天日,或者说真的可以考证哪一个玉玺是真品,那么绝对是超级的无价之宝,因为它的意义没有任何一件其他的文物可以代替。
  日期:2013-09-05 08:35:42
  第十九章 谁是关中王
  讲完和氏璧,让我们继续回到刘邦的故事。
  刘邦进入咸阳后,感觉是乡下人进了城,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繁华的景象,秦朝的穷奢极欲一下子震撼了刘邦以及那群一起从苦日子奋斗出来的弟兄们。所有人都开始疯狂的抢东西,抢财宝,刘邦军一时陷入了混乱。
  最可怕的是,连刘邦自己也陷入了混乱,他以为自己第一个进了长安就可以真的当关中王了,他忘了项羽的四十万大军和章邯刚刚投降的三十万大军就在函谷关外不远看着他。
  幸好刘邦军中还是有理智的人的,第一个就要数萧何。

  萧何作为刘邦的第一政务大臣,眼观独到,在所有人都抢财宝的时候,独自收起了秦朝留下来的所有图书典籍。这些典籍记载了天下的地形户口与强弱,是极为珍贵的宝贝,为刘邦以后的争霸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古时候由于技术有限,做地形的整理和收集非常困难,根本不是一个地方诸侯可以做到的,也只有秦朝这样统一的大国家才能有这种资料,刘邦白白得了它们,便宜占的大了。
  除了萧何以外,张良张子房当然头脑也是清醒的,明白现在的危机,他看到刘邦有意留下秦宫的这些宝物和美女,就和樊哙一起劝刘邦:“沛公到底是要享有天下呢,还是只要当一个富翁啊?这些秦朝遗留下来的宝物都是秦国亡国的原因,有什么用,我们还是快还军霸上,不要再留在这儿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