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年体架构看炎汉王朝的龙兴八十年:汉兴八十年》
第28节

作者: 轩辕秋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9-03 10:02:54
  第三卷 楚汉相争
  第五年 汉高帝元年 公元前206年
  第十八章 千古至宝和氏璧
  王离十万秦军被项羽消灭,章邯三十万秦军集体投降,长安最后的守备力量在蓝田被刘邦击溃,秦国已经完全失去了抵抗能力,三年的反秦战役终于结束。

  秦王子婴乘坐素车白马,绑住自己向刘邦投降,还献上了传国玉玺。
  这个传国玉玺就是著名的和氏璧,流传千年,颇多传奇,我们不妨专门讲讲。
  《韩非子》里记载,春秋时期,楚人卞和在山中得到一块璞玉,献给了楚厉王,楚厉王让玉工去辨识,说这是石头,厉王大怒,以欺君罪对卞和的左腿进行了刖刑。
  刖刑就是抽掉膝盖里的骨头,使之残废一条腿,孙膑也受过这种刑罚。
  过了几年,楚厉王薨,楚武王即位,卞和又把这块璞玉献了上来,楚武王找的玉工还说是石头,于是楚武王又对卞和的右腿进行了刖刑。
  等到楚文王即位的时候,双腿残废的卞和抱着璞玉在荆山之下痛哭,文王让人去问他,他就说:“我不是哭我残废,而是哭没有人识得这块绝世宝玉,还诬陷我这样的忠贞之士。”
  于是楚文王专门找玉工剖开了这块璞玉,里头果然有绝世宝玉,为了纪念卞和的功劳和牺牲,给它取名为“和氏璧”。
  如此惨烈来历的宝玉,注定了它不会平凡。
  日期:2013-09-03 13:31:31
  战国时期和氏璧就改变了很多人甚至国家的命运,成就了两个名相。
  楚威王时期,令尹昭阳因为攻破越国有功,所以被赏赐了和氏璧。昭阳得到和氏璧之后非常高兴,在水渊畔大宴宾客观赏。当时突然有人大喊:“渊中有大鱼!”众人纷纷离席去看,结果回来以后和氏璧就不翼而飞了,昭阳以为是门客张仪所偷,就对他严刑拷打。
  张仪是著名的纵横家鬼谷子的弟子,苏秦的师弟,合纵连横中,一力连横毁掉六国联盟,是历史上著名的秦国丞相。当时他还没有发迹,受了昭阳的凌辱之后,怀恨在心,一气之下离开了楚国进入魏国,之后又辗转到了秦国,迎来了他人生的转机,得到秦王的赏识大展拳脚。后来张仪为了报楚国的仇,瓦解齐楚联盟,骗楚怀王到秦国,尽取楚国的汉中之地。
  和氏璧另一个战国时期的故事更加有名,还衍生出了一个家喻户晓的成语“完璧归赵”。
  和氏璧在楚国失窃之后,消失了多年,后被赵国的宦官所得,不久又被赵惠文王占为己有,奉为国宝。秦昭襄王听说了这件事,就对赵王说,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换。

  土地是国家的根本,秦王说出这种话,更多是威胁,当时秦强赵弱,赵王怕献出宝玉又得不到城,但如果不献的话又给秦国口实,有了名正言顺出兵的理由,所以左右为难。
  此时官职还低微的蔺相如主动请缨,带着和氏璧去秦国,见秦王无意献城之后,当廷力争,用砸毁和氏璧要挟秦王,后又通过计谋巧妙的把和氏璧运回赵国,名震天下。蔺相如从此受到了赵王的重用,靠自己的才能成为了赵国的一代名相,流芳千古。
  日期:2013-09-03 17:02:48
  再后来,秦始皇统一天下灭了赵国,和氏璧终还是落到秦国手里,秦始皇第一个自称“皇帝”,命李斯用篆书写下“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又请咸阳玉工王孙寿将和氏璧精研细磨,雕琢为玉玺,希望嬴氏的子孙能够以此为信物,千代万代享有天下,故而称之为“传国玉玺”。
  只可惜秦二世不成器,秦朝没几年就亡了,秦王子婴也只好把传国玉玺献给刘邦,这是一个很有象征意义的东西,因为只有真正的天下之主才配享有。刘邦把传国玉玺收为己有,而不献给楚怀王或者项羽,其实野心已经非常明显了。
  传国玉玺后来的故事还很多,刘邦统一天下之后,仍然以此为信物,一直到西汉末年。当时传国玉玺保存在王莽的姑姑太后王政君手上,王莽篡汉向姑姑索要玉玺,王政君非常生气,可又没有别的办法,就狠狠的把它扔到了地上,结果摔坏了一个角,王莽令工匠用黄金把这个角给补齐。
  之后王莽兵败被杀,禁卫军校尉公宾得到了它,献给了一开始称帝的更始帝刘玄;赤眉军杀了刘玄,又占有了这个玉玺,最后被汉光武帝刘秀击败。刘秀把玉玺抢回手中,继续在东汉的皇帝中流传。
  东汉末年,宦官专权,大将军何进被杀之后袁绍带兵入宫,传国玉玺就此失踪。之后的故事估计很多人在《三国演义》里都看到过,“江东之虎”孙坚攻破洛阳,在枯井之中找到传国玉玺,如获至宝,带着它连夜想撤回江东,结果在渡江的时候被刘表偷袭,兵败身亡。孙坚的儿子孙策拿着传国玉玺投靠了袁术,后来为了摆脱袁术独立,就用它换了五千兵马征战江东,打下江东六郡八十一州,为鼎立三国时期的吴国创下基业。

  袁术拿了传国玉玺后,痴心妄想,率先称帝,引得全天下群起而攻之,后被曹操和刘备合力击溃,曹操夺回传国玉玺还给汉献帝,继续挟天子以令诸侯。
  曹操死后,其子曹丕篡汉,逼汉献帝禅让,自己当了大魏的第一个皇帝,抢过传国玉玺,还“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让人在传国玉玺的肩部刻上隶书“大魏受汉传国玺”几个字,来证明自己不是“篡汉”,欲盖弥彰。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