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冰川时代和海侵时代看人类的发源地》
第17节

作者: 谷得一以盈
收藏本书TXT下载

  城市的地势不可能整体提高,因此防止洪水侵袭的办法就是加高、加铸防洪堤,比如波恩的原议会办公区曾多次遭遇莱茵河洪水,一幢在建的办公楼由于被洪水浸泡不得不重新整修,从而成为德国造价最高的建筑。现在沿河地段新建了防洪堤,有效解决了洪水带来的问题,但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区块。如果整个城市,甚至是整个地区的大规模防洪设施建设,就会困难重重,因为这涉及到巨额的财政投入。不同的政治派别以及不同的利益集团通常会陷入无休止的扯皮,旷日持久的讨论严重阻碍了计划的落实和工程的进展,尤其是政客们都会利用这样的天灾大作文章。

  2002年德国发大水时,时任总理的施罗德亲临救灾现场并且许诺,加强防洪保护的建设,这也帮助他再次赢得了大选。然而11年过去了,很多工程仍然停留在纸上或者争吵之中,当年的重灾区的防洪建设至今还没有完工。而德国城市排水系统发达,遇水不涝也许将继续成为一个美丽的传说。

  日期:2013-06-22 15:52:46
  华北平原。黄河下游天然地横贯中部,分南北两部分:南面为黄淮平原,北面为海河平原。近百年来,黄河在这里填海造陆面积2300平方千米。平原还不断地向海洋延伸,最迅速地是黄河三角洲地区,平均每年2~3千米。地势低平,大部分海拔50米以下,东部沿海平原海拔10米以下。自西向东微斜。主要属于新生代的巨大坳陷,沉积厚度1500~5000米左右。平原多低洼地、湖沼。
  日期:2013-06-23 21:21:51
  中亚的咸海自一九六七年起的四十年来缩减了七十五%。左图为咸海一九八九年年中的面积,右图则是二○○三年八月的景况,十四年来的变化,明显可见。

  暖化灾难 世界地图重划
  据英国媒体报道,全球暖化影响迫使地图权威英国“泰晤士世界地图全集”的制图师必须重新绘制陆地海岸线,与对土地型态重新归类。地图全集总编艾胥沃斯表示∶“可以说环境灾难就摊在我们眼前,我们真的忧心不久的将来一些著名地景地貌将永远消失。”
  知名景貌 恐将永远消失
  地图全集自一八九五年问世,今年已是第十二版,并做了两万处更新。与四年前的旧版相较,部分地区的海平面上升,部分则已下降,究其原因,则是气候变迁与计划欠周的灌溉计划所致。
  一些惊人的改变如下∶
  ◎中亚的咸海自一九六七年以来,已缩减七十五%。
  ◎非洲的查德湖自一九六三年以来,已缩减九十五%。
  ◎以色列的死海比五十年前下降了二十五公尺。
  ◎黄河、底格里斯河与科罗拉多河等部份河段年年干涸,甚至断流。
  ◎非洲吉力马札罗山的冰帽百年来已消失逾八十%。

  ◎全球最低洼国家吐瓦鲁,其最高点仅高出水平面五公尺,或许有一天地图上将完全不见其踪影。
  ◎全球四十%的珊瑚礁岩,在过去数十年来已遭摧毁或破坏。
  ◎年摧毁的热带雨林超过一%,约一百二十三万平方公里。
  艾胥沃斯也指出,全球都市化浪潮使得明年都市人口首度超越乡村人口。一些值得注意的数字如下∶
  ◎到二○三○年,五人中就有三人是都市人,全球都市人口将成长达四十九亿人。而从二○一○至三○年间,全球新都市人中,六个就有五个是非洲或亚洲人。
  ◎一九五○年代,人口超过一千万的都市只有纽约,如今有十八座城市人口达千万,到二○一五年,则将达到二十二座。
  在一片令人心惊胆战的现象中,也传出一些好消息,比如说,全球约有十三%的土地被划入各式各样的保护区内。○四至○五年,全球风力发电量增加逾二十%。被伊拉克前独裁者萨达姆抽干的美索不达米亚沼泽地,再度恢复湿地景致。

  日期:2013-06-24 13:45:09
  第四纪大冰期最盛时在北半球有三个主要大陆冰川中心,即斯堪的那维亚冰川中心:冰川曾向低纬伸展到51°N左右;北美冰川中心:冰流曾向低纬伸展到38°N左右;西伯利亚冰川中心:冰层分布于北极圈附近60°—70°N之间,有时可能伸展到50°N的贝加尔湖附近。估计当时整个地球有24%—32%的面积为冰所覆盖,冰川面积达4700万—5200万平方公里,还有20%的面积为永久冻土层,许多地区冰层厚达千米,海平面下降了130米。

  在地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气候寒冷的大规模冰川活动的时期,称为冰河期(ice age)以下简称冰期。这种冰期曾经有过三次,即前寒武晚期、石炭-二叠纪和第四纪。第四纪冰期来临的时候,地球的年平均气温曾经比现在低10℃~15℃,全球有1/3以上的大陆为冰雪覆盖,冰川面积达5200万平方千米,冰厚有1000米左右,海平面下降130米。第四纪冰期又分4个冰期和3个间冰期。间冰期时,气候转暖,海平面上升,大地又恢复了生机。第四纪冰期的遗迹最多,如冰臼、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峡湾,北欧、中欧、北美众多的冰碛残丘,阿尔卑斯山的U型谷和陡峭的山峰,法国和瑞士交界处侏罗山巨大的冰漂砾等,都是第四纪冰川作用留下的产物。

  日期:2013-06-24 20:21:58

  第四纪大冰期使地球上的面貌大为改观,但并未造成大规模的集群灭绝,物种可以退却到少数“避难所”中得以生存。东亚和美国东部都是这样的“避难所”,保存了比较多的古老物种,而欧洲的阿尔卑斯山阻碍了物种的南迁,因此欧洲的物种比中国要少得多。
  第四纪冰期的遗迹很多,如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峡湾,北欧、中欧、北美洲众多的冰碛残丘,阿尔卑斯山的U型谷和陡峭的山峰,法国和瑞士交界处侏罗山的巨大的冰漂砾等,都是第四纪冰川作用留下的产物。第四纪大冰期最盛时,整个加拿大和北欧都在冰盖的覆盖下,冰川消退之后,留下了大规模的湖泊群,所以加拿大和芬兰都成了“千湖之国”。
  几百万年前,中国还没有黄土高原,再向前,青藏高原还没有隆起,云贵高原还没有耸立起源,
  第四纪时,地球气候出现过多次冷暖变化,240万年以来至少经历了24个气候旋回。晚新生代冰期开始于距今1400~ 1100 万年前,但在第四纪才出现冰期和间冰期的明显交替。冰期极盛时,北半球高纬地区形成大陆冰盖,格陵兰冰盖覆盖了格陵兰和冰岛,劳伦大冰盖掩埋了整个加拿大,并向南延伸至纽约、辛辛那提一带。欧洲将近一半被斯堪的纳维亚冰盖覆盖。西伯利亚冰盖则占据了西伯利亚北部地区。

  1948年第十八届国际地质大会确定,以真马、真牛、真象的出现作为划分更新世的标志。陆相地层以意大利北部维拉弗朗层,海相以意大利南部的卡拉布里层的底界作为更新世的开始。中国以相当于维拉弗朗层的泥河湾层作为早更新世的标准地层。其后,应用钾氢法测定了法国和非洲相当于维拉弗朗层的地层底界年龄约为180万年。因此,许多学者认为第四纪下限应为距今180万年。1977年国际第四纪会议建议,以意大利的弗利卡剖面作为上新世与更新世的分界,其地质年龄约为170万年。对中国黄土的研究表明,约248万年前黄土开始沉积,反映了气候和地质环境的明显变化,认为第四纪约开始于 248万年前。还有学者认为,第四纪下限应定为330~350万年前。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