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冰川时代和海侵时代看人类的发源地》
第16节

作者: 谷得一以盈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6-15 17:02:12
  据研究分析,发生海侵的原因与当时的天津地区靠近海洋,地势低平,并且也与寒冷的冰期气候以后气温的转暖造成海平面上升有密切的关系。 ? 1.第一次海侵发生在距今3 0万年前渤海形成的初期,相当于中更新世大姑--庐山间 冰期,海侵层位较薄,分布范围也较小,现埋藏深度100-150m 。 ? 2.第二次海侵发生在距今7万-10万年前,相当于晚更新世的庐山--大理间冰期,现 埋藏深度40-70m 。 ? 3.第三次海侵发生在距今2.4万-3.9万年前,相当于晚更新世的大理亚间冰期,现埋 藏深度20-45m 。根据生物化石分析,当时是水深20-50m的内浅海环境。 4.第四次海侵发生在距今0.25万-0.8万年前,相当于全新世冰后期,此次海侵分布 范围较广,现埋藏深度0-25m 。根据生物化石分析,当时是水深小于20m的潮间带、河口、泻湖、和滨岸--近岸的浅海环境。  此次海侵在天津宁河县东部的蓟运河下游沿线和宁河--天津的狭长洼地的地下埋藏了大型海生动物鳁鲸的遗骸和牡蛎层以及在天津东部地区形成了三道贝壳堤等海侵的标志。鳁鲸体形巨大,宁河乐山庄出土的一具遗骸全长12m,仅下颚骨就有2.5m,足见当地海水之深。 四、天津市区东部的古海岸遗迹

  日期:2013-06-15 17:05:22
  总的来说,自从距今5500 年以来气候总的趋势是变冷,天津附近海域的海水不断后退,在此期间随着气温小幅度的波动上升,海岸线的后退曾有三次相对的停顿和稳定阶段,(距今3400年前的海面上升期相当于商代的温暖期;距今约2000年以来的海面上升高峰期属于秦朝和西汉初的温暖期;距今1300年前的海面上升期相当于唐朝初年的温暖期。)
  日期:2013-06-15 17:10:29
  (一)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

  南皮县位于冀东南部边缘,县境位于北纬37050`一38011`、东径116032`一117002`之间。东西42公里,南北30公里,总面积789.9平方公里,东与盐山、孟村两县接壤,西与泊头交界,南毗东光,北接沧县。县城距首都北京234公里,西距省会石家庄市195公里,北距沧州市35公里、距天津147.5公里。京沪铁路津浦段并京福公路(104国道)纵贯境西,省道、县路通乡达镇。西靠南运河,南围漳卫新河,宣惠河流贯中南部,大浪淀横卧境北。

  (二)地层
  南皮新生界时代地层可分出老第三系和新第三系及之上的第四系。老第三系的古新统,地层组成物多为紫红色泥岩、棕红色砂岩、沙砾岩,厚度为200米左右。此地层是南皮县主要生成和储藏石油的岩系,也是南皮县唯一的含矿产的岩层。第四系主要为冲积、湖积和海陆交互分布,沉积厚度为450米左右,自下而上分为下更新统、中更新统、上更新统和全新统四段。此系是直接影响南皮县成土母质、形成土壤及其地下含水质地的关键一层。

  历史上南皮有过三次海侵,对南皮地层尤其是地表土壤影响很大。在距今4万年到2万年之间曾一度沦为大海,海水停留时间为2万年左右,此间沉积了一层厚20米左右的海相地层,南皮县地下水以40米到60米段最咸,正与这次海侵有关。这次“沧西海进”海浸西界达范县以西。在距今8500年到5500年之间,南皮县再次被海水淹没,海水停留时间3000年,海相沉积地层分布15一36米,其西界达献县、河间、任丘一线,称为“献县海进”。在距今5000年到3500年间,又发生了第三次海侵,海水停留1500年,海相地层分布厚度5一7米。这一海相层在运河以东表现明显,称为“沧东海进”。自此以后,海水退出南皮县,达今日之渤海岸。

  (三)地貌
  南皮县境属黄河和海河两大水系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坡降度为六千分之一到二万分之一,海拔高度多在6一13米之间。最高处为寨子镇黑龙村南,海拔15.5米,最低处为大浪淀乡年涝洼,海拔只有5.6米。历史上黄河在境内多次改道,形成东南部高上,中部低洼,西部高,坡、洼交错的地貌。土壤以潮土面积最大,占总土地面积的99.56%,表层多为轻壤质和中壤质,盐土类占总面积的0.44%。全县土地共118.48万亩。其中耕地71.31万亩。

  (四)气侯
  南皮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侯,其特征为春旱多风,夏热集雨,秋爽常晴,冬寒干燥。冬夏长而春秋短,温度适中,日照充足,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2.3℃,1月最冷,7月最热,平均气温各为一4.3℃和26.6℃,年日照总时数2938.6小时,总辐射133.6千卡/平方厘米。全年无霜期184天左右,每年终霜最早4月2日,最晚4月26日,初霜最早10月9日,最晚10月30日。降水年际变化大,季节分配不均,年平均降水量568.O毫米,夏季降水占年降水总量的75.3%,春季占10.2%,秋季占12%,冬季占2.5%,冬春多属干旱。

  日期:2013-06-22 15:15:33
  当地时间2013年6月5日,德国遭洪水袭击。德国南部和东部洪水灾情继续加剧,河水水位不断上升,上万人不得不离开家园。
  日期:2013-06-22 15:17:39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连日来,德国东部和南部各州遭遇强降雨袭击,河水水位暴涨,引发洪涝灾害。此次洪水来势之猛堪称百年不遇。以排水系统发达而著称的德国很多沿河城市瞬间成了泽国,德国城市无内涝的神话也随之破灭。
  由于此次洪灾发生在德国的东部和南部地区,给内地农牧业造成很大损失,尤其东部地区是德国重要的农作物种植地,同时也给当地的工业生产带来了严重影响。南部巴伐利亚州的一些工厂甚至不得不暂时停产,而东部的重灾区之一的萨克森州由于很多交通设施被洪水淹没和损坏,导致零配件供应中断,使得大众汽车一家装配工厂一度暂时宣布停产。
  除了农业和工业以外,洪水也给旅游资源丰富的东部和南部的旅游业以及相关餐饮业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目前这一次百年不遇的洪水造成了巨大损失,由于洪水还没有完全退出,所以目前还没有确切数字,相关的评估统计工作还在进行当中。不过可以参考2002年特大洪灾给德国造成的损失,仅仅是保险公司赔付的金额就高达18亿欧元,以当时的汇率计算,大概相当于180亿元人民币。
  大部分的德国城市都有着发达的地下排水设施,因此在遇到大雨时积水很快就会被排走,基本不会形成内涝。但是在遇到特大暴雨的时候,尤其是沿河城市,由于地势较低,往往更容易形成倒灌。德国的河流通常比较小,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大江、大河,城市也往往因地势而建。有的地方就建在河边,甚至河流直接从城市穿过,比如莱茵河直接穿波恩、科隆、杜塞尔多夫而过。平时河水轻波荡漾,宛如一条披在城市上的玉带,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然而一旦遇上大雨,特别是百年不遇的大雨,暴涨的河水将会如脱缰的野马呈现出另一副面孔。比如波恩、科隆这样的城市就会经常受到洪水的困扰,甚至科隆近靠河岸的一些建筑都无法参加涉水险,因为没有保险公司愿意承担这个看得见、摸得着、随时有可能发生的风险。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