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冰川时代和海侵时代看人类的发源地》
第5节

作者: 谷得一以盈
收藏本书TXT下载
  第四纪

  从距今约二三百万年开始直到现在。第四纪气候以极地冰川和中高纬度地区的山岳冰川的覆盖为主要特征,又称第四纪大冰期。在第四纪内,依冰川覆盖面积的变化,可划分出几次冰期和间冰期。第四纪的冰期和间冰期的温度振幅,海上约为6℃,大陆上的温度波动较大,在冰盖的边缘地区如欧洲,约为12℃,但高山雪线处则为4-6℃。
  冰后期
  距今一万多年,全球气温逐渐上升,冰川覆盖的面积相应缩小,海平面随之上升,地球气候又进入较为温暖的时期。有关各种时间尺度气候变化的原因,有许多种假说。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以下3种:①天文学假说。认为天文因素的变化将引起气候变化。②大气物理学假说。认为太阳辐射能的变化或大气透明度的变化可以引起气候变化。③地质地理学假说。认为极点的移动、海陆分布的变迁和地质构造运动等,可以引起气候变化。其中用大陆漂移说的观点解释气候变化,最为人注意。

  日期:2013-06-04 15:40:36

  冰期和间冰期温度的巨大变化,导致其他气候要素和自然地理因子的变化
  雨带分布的变化
  。冰期时,冰盖面积扩大,极地反气旋增强,极地高压带向中、低纬度地区扩展,迫使行星极锋带(见锋、急流)移至中、低纬度地区,导致中、低纬度地区低气压活动频繁,雨量充沛,湖水面积扩大。例如,亚洲中部、非洲北部和中部、北美洲西部等,在冰期时均为湿润地区。但在间冰期时,上述地区的气候常很干燥
  雪线的升降
  。冰期时,全球山岳雪线普遍下降,大多数山岳雪线下降1000~1400米,热带地区雪线下降700~900米
  海平面的升降
  。冰期时地球表面的水,相当大的一部分形成巨大冰盖而留在陆地上,海平面因此降低,例如武木冰期,海平面比现代低约100米。在间冰期最暖时期的海面,可能比现代高出15~30米,甚至更多。
  生物群落的迁移

  在冰期时,冰川扩张,气候带向低纬度地区移;间冰期时,冰川退缩,极区气温升高,气候带向高纬地区移。与气候带相应,生物群落也随之南北迁移。例如,克里米亚(里斯冰期)的地层里发现过北极狐、北极鹿;在南高加索,从冰期的地层里发现过猛犸象化石,这些都属于极地动物。而在间冰期,北冰洋沿岸有虎、麝香牛等喜温动物群活动。冰后期气候 冰后期距今一万多年,全球气温逐渐上升,冰川覆盖的面积相应缩小,海平面随之上升,地球气候又进入较为温暖的时期。

  从气候变化的角度看可以发现地球气候变化的基本特点是:冷暖、干湿时期交替出现。根据研究,气候存在着10-108年的不同时间的尺度变化,现在为科学界所公认的变化有:
  河流影响地质
  1、大冰期气候与大间冰期气候;时间尺度约为100~1000百万年。
  2、亚冰期气候与亚间冰期气候:时间尺度约为10万年。
  3、副冰期气候与副间冰期气候;时间尺度约为10000~1000年。

  4、寒冷期(或小冰期)与温暖期(或小间冰期气候):时间尺度为100~1000年。
  5、世纪和世纪以内气候变化:时间尺度为1~100年。
  有关各种时间尺度气候变化的原因,有许多种假说。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种
  天文学假说

  。认为天文因素的变化将引起气候变化。如南斯拉夫数学家M.米兰科维奇综合了地球轨道的偏心率、黄道倾斜和岁差等天文因素可能出现的变化,计算出北纬45~70地带60万年以来夏季辐射量变化的曲线,并把辐射量变化换算为相应的纬度变化。计算的结果,同彭克建立的阿尔卑斯第四纪温度变化的模型颇为一致。地质公园
  大气物理学假说
  。认为太阳辐射能的变化或大气透明度的变化可以引起气候变化。由于太阳活动强度的变化,使到达地球的总辐射能(包括电磁波和微粒流能量)发生变化。当辐射能减少时,地球上的气温下降,出现冰期。辐射能增加时,气温升高,进入间冰期。另一种设想是,由于地球上的火山有明显的静止期和活动期,由此引起大气透明度变化,从而导致气候变化。例如火山爆发时喷出大量的熔岩、烟尘和各种气体,在平流层内形成灰尘幕,影响着大气的透明度,使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减少,气温降低。一次火山大爆发可影响其后10~15年的气候,如果火山频繁爆发,灰尘幕的累积效应可导致气候趋冷。

  地质地理学假说
  认为极点的移动、海陆分布的变迁和地质构造运动等,可以引起气候变化。其中用大陆漂移说的观点解释气候变化,最为人注意。依此观点,任何地方温度的降低和冰川的积累,都是由于该块大陆漂移到较高纬度所造成的。例如科伦坡现在位于北纬7附近,属于热带气候,但在石炭纪它位于南纬82附近,故出现过极地气候。又如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现在位于北纬79附近,为极地气候,但在石炭纪它却位于北纬24,为热带气候。

  日期:2013-06-04 15:43:19
  有关各种时间尺度气候变化的原因,有许多种假说。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种
  天文学假说
  。认为天文因素的变化将引起气候变化。如南斯拉夫数学家M.米兰科维奇综合了地球轨道的偏心率、黄道倾斜和岁差等天文因素可能出现的变化,计算出北纬45~70地带60万年以来夏季辐射量变化的曲线,并把辐射量变化换算为相应的纬度变化。计算的结果,同彭克建立的阿尔卑斯第四纪温度变化的模型颇为一致。地质公园
  大气物理学假说
  。认为太阳辐射能的变化或大气透明度的变化可以引起气候变化。由于太阳活动强度的变化,使到达地球的总辐射能(包括电磁波和微粒流能量)发生变化。当辐射能减少时,地球上的气温下降,出现冰期。辐射能增加时,气温升高,进入间冰期。另一种设想是,由于地球上的火山有明显的静止期和活动期,由此引起大气透明度变化,从而导致气候变化。例如火山爆发时喷出大量的熔岩、烟尘和各种气体,在平流层内形成灰尘幕,影响着大气的透明度,使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减少,气温降低。一次火山大爆发可影响其后10~15年的气候,如果火山频繁爆发,灰尘幕的累积效应可导致气候趋冷。

  地质地理学假说
  认为极点的移动、海陆分布的变迁和地质构造运动等,可以引起气候变化。其中用大陆漂移说的观点解释气候变化,最为人注意。依此观点,任何地方温度的降低和冰川的积累,都是由于该块大陆漂移到较高纬度所造成的。例如科伦坡现在位于北纬7附近,属于热带气候,但在石炭纪它位于南纬82附近,故出现过极地气候。又如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现在位于北纬79附近,为极地气候,但在石炭纪它却位于北纬24,为热带气候。

  日期:2013-06-04 15:45:53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