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年体架构看炎汉王朝的龙兴八十年:汉兴八十年》
第19节

作者: 轩辕秋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8-24 14:06:21
  陈王和赵国都因为内乱出了状况,势力大大的削弱,刘邦也没能幸免,在起兵反秦的最开始阶段,他也好好的享受了一次手下背叛所带来的恶果。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刘邦享有天下后对手下的臣子百般防备,甚至是萧何周勃这些老乡都难以幸免,韩信彭越这样的更是被赶尽杀绝,只怕都和刘邦一开始吃的这个亏有关。
  教训太深刻,难免会矫枉过正。
  前面说刘邦杀了沛县县令自立为沛公,斩白蛇而起,他攻打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好兄弟卢绾的家乡,和沛县互为唇齿的丰县。沛、丰两县相距甚近,两地人之间也基本都是亲戚或者朋友,刘邦想立足家乡继续发展,攻打丰县是最好的选择。
  刘邦打下丰县之后,逐渐引起了秦军的注意,沛县和丰县都属于秦朝泗水郡的管辖范围,于是泗水郡的郡监,一个叫平的人(悲剧的小哥没有给后人留下自己的姓氏),开始对刘邦进行剿灭。结果这个叫平的人打着打着发现打不过刘邦,就带着残兵逃到了薛郡。
  沛县大概在如今的江苏徐州,而薛郡在山东曲阜,还是有一点儿距离的,刘邦为了壮大自己,取得进一步发展就率军追杀平。沛县有萧何曹参防守没有问题,丰县他挑选了本地人雍齿做长官守城。此时的刘邦对老乡们还都是比较信任的,也就没有留下什么后手防备。
  结果就在刘邦追杀平的这段时间,陈王兵败被杀,原本一致抗秦的形势陡然大乱,各地起义军开始纷纷扩张自己的地盘而不再齐心向西攻秦。
  做的最露骨的就是魏国。
  魏国的来历前文提过,陈王大将周市在攻打齐国被田儋击败后,撤到魏地做土皇帝,建立了魏国,还要挟陈王送来了战国魏国王室的后人魏咎做傀儡国王。从周市这些表现就可以看出他是个见利忘义、目光短浅、且毫无道义的人,拿着陈王的部队打不下齐国就自己称王称霸,还借机要挟陈王,可谓是小人之至。
  周市缺乏道德操守,所以做任何事情的时候也都不会太顾虑别人怎么骂他,他见秦军势大,毫无节操的就把兵锋转向了周边起义军,妄图通过残害同道来扩大自己的势力。

  日期:2013-08-26 09:09:20
  周市无节操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刘邦的沛县和丰县。
  周市趁刘邦大军去薛郡的时候,带兵到了沛、丰一带,招降当地守将。萧何和曹参当然不会倒戈,以他们的智慧怎么可能跟这么一个毫无前途的主子,可雍齿就不一样了。
  刘邦年轻时在沛、丰一带的名声不好,雍齿向来看不起他,后来刘邦风云际会当了沛公,雍齿在他手下做事也还是心中不服,总觉得自己在这么一个无赖手下干活儿很丢面子,于是就把整个丰县直接献给了周市。
  刘邦追杀平到薛郡,后来又继续追杀到了戚地,刚刚取得彻底的大胜就听说自己后院起火,大惊之下马上率军回救。周市的部队这时候也撤了,没有和刘邦大军发生正面冲突,因为他们的后院也起火了,而且这把火还是强大的章邯大军点的。周市的如意算盘还想趁陈王死后的混乱扩大势力,谁知道灭了陈王之后的章邯第一个就把屠刀伸向了他。
  周市的部队虽然撤走,可丰县已经倒戈,刘邦大怒之下对丰县进行了狂轰滥炸式的猛攻。可雍齿当初能够被委以重任,确实也是因为比较会守城,一时间刘邦居然就是打不下来,只能在城外僵持。
  刘邦的内心非常着急,周围虎狼成群无不死死的盯着他,对于他来说,久攻不下一座城池是非常危险的,稍不留神就会被别人趁机吞并。
  鉴于这种危险的形势,刘邦没有被仇恨冲昏头脑一根筋的死攻丰县,而是开始思考不再单独作战,投靠一个稍微强大一点儿的势力,借外力来发展自己。

  日期:2013-08-26 11:12:46
  他的第一个选择是楚王景驹。
  楚国的张楚王陈胜不是刚刚被杀吗?如何又多出来一个楚王来?
  其实景驹也是一个刚刚兴起的势力。
  东阳人秦嘉最早在东海郡一带起义,他不想孤军奋战,就打出旗号说自己是跟随陈王一起反秦的。陈王听了很高兴,就派了一个叫武平君畔的人去给他们当监军。秦嘉是个不肯放权的奸雄人物,虽然表面上尊敬陈王,但其实心里还是“老子天下第一”。陈王要派一个人来管他,他当然受不了,就假传陈王的命令,找了个理由杀了武平君畔。
  按道理说秦嘉的这种做法定会引起陈王的不满,但是当时陈王的大军已经开始节节败退,根本没有时间理会这种小事,再后来陈王就兵败身亡了。本来已经做好和陈王决裂打算的秦嘉一听说陈王已死,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马上大变脸,立身边一个战国时楚国王室的后人景驹为楚王,延续楚国大旗。
  不得不说秦嘉还是很有脑子的,他知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的道理,明白“名分”二字有多重要,厚着脸皮借陈王和楚国的余威为自己服务。虽然秦嘉只是诸多反秦起义军里起兵较晚的一个,却很快就成了很有影响力的一个,楚国的旗号让他们无形中有延续陈王起义军“正统”的感觉,引的诸多人纷纷来投,实力发展迅速。
  此时恰好楚王景驹和秦嘉就在留县,刘邦也被他们楚国正统的旗号吸引,在危难时刻选择投靠他们,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
  日期:2013-08-26 14:55:09

  第十二章 金麟岂是池中物,一遇张良便化龙
  对刘邦来说,此次留县之行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这个意义和景驹倒是一点儿关系也没有,而是刘邦在去留县的路上遇到了同样想去投靠楚王景驹的张良。
  张良的名气之大,相信不用我多介绍。
  《三国演义》里水镜先生评价诸葛亮的一段很有意思:关羽说,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是不是太过自大,水镜先生的回答是,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不太合适,他的才能堪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
  能配得上“旺汉四百年”这五个字,可见张良在汉代的地位。

  马荣成先生的漫画《风云》里有一句诗“金麟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说是天下会的帮主雄霸一遇到“风”“云”二人就会运势大转称霸天下。这里借用这句诗,我觉得刘邦才真的是“金麟岂是池中物,一遇张良便化龙”。刘邦这种旷世帝王怎么可能始终纠结于沛县和丰县这一小片水池,此次留县之行遇到了张良,以后发展的态势就一发而不可收拾,走上了争霸天下的真龙之路。
  日期:2013-08-26 16:20:24
  张良本是战国时韩国贵族的后人,韩国被秦国消灭后,他就一直在为心中怀着的这份仇恨而四处奔走。少年时张良游历江湖,想刺杀秦始皇,曾经找大力士在博浪沙拿巨石砸秦始皇的车驾。
  古时候君王出行都非常小心,往往要安排好几个一模一样的车子来做迷惑,没有几个人知道到底哪个车子里才是真正的君王,这些用来迷惑的车子被称为“副车”,而副车的马就被称为“副马”,也都分别由朝中的高官来管理,驸马这个官职就是从副马演变而来,后来逐渐变成了公主丈夫的代名词。
  张良找的大力士在刺杀秦始皇的时候就没有砸中正确的车,而是砸毁了几个副车。虽没成功,但总也是惊出了秦始皇一声冷汗,同时让张良四海扬名。
  中年之后的张良逐渐思想成熟,不再想用这些简单粗暴的方式,他知道杀一个秦国皇帝不能永远的解决问题,推翻暴秦的统治才是最根本的办法,于是他又开始学习兵法权谋,立志要用毕生所学推翻秦朝。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