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职场回忆录————从小兵到统领,浮华褪去,神马都是浮云》
第2节作者:
上海遗民 LZ当时真的就是抱着一颗学习的心,学习做人,学习做事,也没仔细考虑过付出回报什么的,可能也是对工作的热爱,都是自己主动加班,当然也不会有加班费,因为单身,回去也是没事干。最夸张的一次,是赶一个项目,连续一个星期没有回家,晚上实在太困了就趴在桌子上眯一会,那个时候体力精力真是好啊,精力就是资本,成天辗转奔忙于工厂、设计部、实验室等场所,有时甚至还要去客户和供应商那里。
其实新人还有一个重要的角色,就是背黑锅,为啥呢,因为工作差错在所难免的,老人也会犯错,一个团队一起工作,差错就更多了。差错发生了,总会找个替罪羊的,这符合中国的大环境,外企里面也不例外,因为都是中国人嘛。那找谁背黑锅呢,当然就是职场新人是最佳人选了,至于原因,这个就不用我说了吧。关键是新人如何适应的问题,我看到很多一同进来的同学受不了而主动辞职的,甚至有些错误可能本身就是他本人的原因。
LZ那个时候虽然工作很努力,但是也背了不少黑锅,但是LZ背黑锅有个原则,要弄清这个黑锅多大,不能是致命的,为谁而背,而且一定要让当事人知道你在为他背,不然不会背的。这样子当事人就会有愧疚,会找机会弥补的。LZ在背黑锅的同时也会保留回头的空间,防止遇到不厚道的人栽赃陷害。
日期:2011-10-09 11:32:04
就这样LZ锤炼了一年,突然发生了一件事情,美国总部要把技术转移的职能放在上海,以便使更多的项目可以放在国内,这是一个全新的职能。因为啥呢,以前老外对中国防范很严,涉及到技术的东西总是看的很死,还有个原因觉得中国技术水平太落后,也可能做不好这个角色,所以不大可能把这么个职能放在中国。这个职能英文叫做NPI&Transfer,也有公司叫做本地化。
这个职能放在上海的步骤是:首先来了几个操不用口音的蓝眼睛大鼻子的工程师,当然还有一个是小组长。当初公司的计划是培养国内相应的工程师,通过具体项目来帮带,时间6个月,直到国内可以独立完成这个职能。当然首先要选人来进行培训对接,这个时候对于LZ来说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为啥呢,因为对于职场老人来说,这个职能也是全新的,他们的经验几乎用不上,并且他们多少拥有了一定的职级,过来做这个相当于放弃他们已经的积累。并且语言关对于他们也是很大的一个考验,老人的自尊心较强,受不了专业和语言的差异造成挫折感。
其实一开始公司是动员几个老员工加入该小组的,并没有LZ的份,经过反复劝说,只有3位老员工才勉强同意加入,但是人手不够啊,哪怕多2个打杂的也好。LZ这个时候了解情况后,就自告奋勇的去该项目组打杂,老板几乎没考虑就同意了。就这样LZ成为了该小组唯一一个以打杂身份加入的成员,加上LZ共计4人。
日期:2011-10-09 14:00:49
争取加快点节奏,重点放在后面……
话说LZ进入该小组,和一帮洋鬼子混在一起。不过说实在的,有些东西老外确实比中国人踏实,小组里有个四十多的工程师,非常的专业,而且态度超级认真,并且不会因为我是打杂而对我去别对待,所以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可能不太有机会学到的东西。中方4人组成员跟着老外摸爬滚打,大概过了一个多月,有两位老人坚持不下去了,为啥呢,因为这个职能所需要的技能需要从头学起,既然从头学,那LZ就不怕了,所以这方面占有优势的,LZ虽然身份是打杂,但是学的要比他们快,所以后来具体解决问题尤其是比较棘手的问题基本上就是我跟老外一起了。再加上他们语言是个很大的障碍,其实LZ也有语言障碍,不过LZ是新人+打杂,听不懂就问,不耻下问。说到这里要说一下,其实老外这方面比中国人要好,你听不懂多问几遍,他们从不会厌烦,要是换成中国人早就来句“你丫真够笨的”打发你了。另外三位老人听不懂有时也不要好意思问,大概觉得自己是老人还听不懂太丢面子(尤其是在我面前),这样就越来越搞不懂,跟不上整个培训节奏,所以后来我们在交流,他们基本上就在那里发呆,乃至后来其中两位申请退出小组。补充人员的时候,公司里的老人打死也不愿来了,最后只好补充了和我同时进入公司的两个人作为后备力量。这样中方小组成员仍然还是4个,一个老人、LZ和两位新人。LZ这个时候已经基本上可以跟着老外开始干活了,专业沟通上也基本上没有太大问题了。
日期:2011-10-09 15:45:30
看来没人看啊,文科差就是吃亏啊。第一阶段写完还是没人看,就打算封笔休假了……
接前面,话说LZ跟着老外一起混,老外的敬业+毫无保留,可能再加上LZ的努力,过了3个月左右,基本上熟悉了大致的东西了。这里要插一句,老外一旦决定要把某个东西环节拿到国内来本地化,就不太会藏着掖着的。这点和国内文化差异很大,中国人总是抱着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信条,总是会留一手,这样一代代保留下去,经过几代很多东西就失传了。所以这也是中国很多东西做不好的重要原因。
前面LZ交代老外对某些技术看的很死,不轻易拿到中国来,现在又说毫无保留,岂不是自相矛盾?其实不矛盾,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变化,使得国际分工也在变化,加上中国有些技术水平的慢慢积累,有些环节开始往中国转移。一般情况下,老外经过评估后,决定向中国转移某些环节,就会坚决的执行,不会偷偷藏一半的,这就是东西方管理文化差异吧。
说点题外的,很多人怕和老外交流,尤其是新入职场的同学,其实不用怕的。专业的东西大部分都是英文的,所以你冒几个单词再加上肢体语言,老外就明白差不多了,而且老外的肢体语言非常丰富,基本上也知道个大概。比电话会议好沟通多了,而且你听不太明白的情况下,一般老外都会说的比较慢,这样经过几个月的语感,交流起来就没什么太大问题了。
日期:2011-10-09 17:29:08
看来人气不行啊,我加快节奏吧,打算简单化一点
就是当小组过渡期结束的时候(6个月),LZ基本上可从比较熟练的胜任这个小组的大部分工作了,所以结束的时候被老外临时指定为小组负责人,留下一位老外指导,主要是保证过渡期后工作顺利对接,这样又经过了半年,LZ就变成了正式的小组负责人。其中原先仅仅留下的一位老人成员也因为不能胜任退出小组,后公司又补充了2位新人,所以LZ的小组一共拥有5名,老外回国,LZ就独立挑起了这个职能小组的工作,其它4位新人(其实和LZ算同一届)帮LZ弄下资料啥的,和总部沟通基本上都是LZ在做。
这样子LZ也有两年工作了,公司考虑到这个小组职能独立,不能挂在别的部门下面,所以就成立了技术转移支持部,在总部的大力推荐下,公司破天荒的把我从工程师直接升职到主管。各位同学可能不理解,公司职级别分得很细,一般第一年是助理工程师级别,第二年才会给到工程师级别,工程师到主管中间还有3级,要一步一步熬的。所以LZ当时那个激动啊,对美国那边的支持的人感激涕零啊。同时部门里面还补充了两位技术人员。
日期:2011-10-09 19:20:13
话说部门设立的时候已经能够明显感受到办公室政治的浓厚氛围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